彭建萍
心臟是維持人們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如果心臟出現問題,會以各種形式疾病表現出來,其中,心律失常比較常見,有的心律失常需要及時治療,否則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對心律失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科普。
1心律失常基本概述
心律失常屬于常見心血管疾病,一般是指因心臟活動起源、傳導障礙造成的心臟搏動頻率、節律異常現象,伴隨病情進展,可持續累及心臟導致衰竭。如果心律失常突然發作,極易造成猝死。
心律失常可分為多種類型。(1)竇性心動過緩:休息時心率一般<60次/min,多見于運動員、老年人等群體;(2)竇性心動過速:心率一般在100~150次/min,多在運動、發熱等情況下發生;(3)室性心律失常:心率一般在100~250次/min,是造成心臟驟停猝死的主要因素;(4)早搏:一般是由異位起搏點過早沖動造成的心臟提前搏動,這一情況也是最常見心律失常類型;(5)心房顫動:該類型患者發生心臟病的風險較大;(6)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心率>100次/min。
2心律失常病理病因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各種器質性心臟病、神經或內分泌系統調節紊亂、藥物影響以及其他系統和全身性疾病。另外,在情緒激動、不當飲食等因素誘發下,也有可能發生心律失常。
3心律失常癥狀體征
心律失常可分為多種類型,在癥狀體征、臨床表現等也存在一定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幾乎所有心律失常都會引起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故此,心律失常可出現冠狀動脈不足表現,如氣短、心絞痛以及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
(2)不同類型心律失常對腦血量影響不同。所以,腦動脈供血不足也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表現,如頭暈、乏力以及抽搐和癱瘓等。
(3)發生心律失常時,患者腎血流量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因此,可表現出腎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如少尿、蛋白尿以及氮質血癥等。
(4)如果為快速心律失常,血流量降低情況比較明顯,極易引起胃腸道缺血表現,如腹脹、腹痛以及出血和潰瘍等。
4心律失常檢查方法
現階段,臨床檢查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有實驗室檢查、心電圖以及心臟X線和CT等,實驗室檢查包括電解質、酸堿平衡、血沉、心肌酶譜等。其中心電圖檢查包括體表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監測等,體表心電圖是診斷心律失常的最主要方法,常用的一般是十二導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監測能夠連續實時觀察病人心電圖情況,可為心律失常診斷提供更有效依據。
5心律失常臨床治療
心律失常治療相對比較復雜。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首先,應及時規避和消除一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比如:心律失常是因藥物引起,需立即停止使用該種藥物;如果已經發生過心律失常,需盡可能不要吸煙、飲酒以及喝濃茶和咖啡。
其次,重視病因治療。去除病因是實現心律失常有效治療的重要方法。如果是因為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需要改善動脈狹窄情況,恢復心肌的正常血流灌注;如果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心律失常,經對癥治療,當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心律失常也可以得到緩解。
再者,受心律失常復雜性影響,藥物使用途徑、作用方式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使用藥物以口服為主,若處于急性發作期,可通過靜脈、氣霧等方式用藥。另外,由于心律失常發病機制尚不是非常清楚,在實際用藥過程中具有一定難度,在選擇用藥時需盡可能選擇針對性強、不良反應少的藥物。
最后,心律失常治療方式還包括電學治療、機械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其中,電學治療包括電復律、電刺激和導管消融等,機械治療包括刺激迷走神經、刺激咽部等,手術治療包括旁路通道切斷、交感神經節切斷等。
6心律失常預防護理
建議心律失常患者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健康體檢,通過相關檢查幫助發現心臟是否存在問題,如果存在異常,需到醫院找心內科醫生就診,在專科指導下予以處理。
養成規律作息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不要長時間熬夜,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抽出一定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增強身體素質。
保持積極樂觀心理狀態,切勿大喜大悲或者情緒激動,可通過培養廣泛興趣愛好尋找生活樂趣,保持良好心情。
及時治療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各種基礎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禁煙、禁酒,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受涼,避免細菌感染。
如果已經被確診為心律失常,應在醫生指導和建議下積極配合治療,嚴格遵醫囑,防止因自身行為不當造成病情進展,誘發其他嚴重并發癥。
7結束語
心率正常范圍一般在60~100次/min,心律失常通俗講即為心跳過快或者過慢。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心律失常發生率處于不斷上升狀態,成為影響人們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疾病。大部分人對心律失常相關知識并不是非常了解,致使患病風險大大增加,且在患病后無法進行有效治療,導致病情嚴重。因此,本文簡單對心律失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介紹,幫助廣大朋友正確認知疾病,便于做好疾病的預防,且在發生疾病時能夠正確處理,如果自己不幸患有心律失常,也不要過于緊張、擔心,積極配合治療,一定能夠在短時間內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