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杜晶晶
摘要:目的:觀察四維彩超聯合二維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于我院進行產檢的360例孕13~27周孕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80例。對照組采用二維超聲檢查,實驗組采用四維彩超與二維超聲相結合的方式篩查。對比兩組胎兒畸形篩查的精準度。結果:實驗組胎兒畸形篩查精準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孕13~27周胎兒畸形檢查中,應用四維彩超與二維超聲相結合的檢查方式,可提高胎兒畸形檢出率及精準度。
關鍵詞:四維超聲;二維超聲;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
胎兒畸形可由不同因素造成,包括胎兒染色體異常、結構性異常等,由此可能造成初生嬰兒患有先天性疾病甚至有生命危險[1]。孕13-27周定期進行超聲檢查,確定胎兒異常后迅速實施微創介入診療,可切實增強初生嬰兒身體素質。本研究旨在觀察四維彩超聯合二維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于我院進行產檢的360例孕13~27周孕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80例。實驗組年齡22~40歲,對照組年齡23~41歲。兩組年齡、孕周均衡可比(P>0.05)。所有孕婦及其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二維超聲檢查。實驗組采用四維彩超與二維超聲相結合的檢查方式。針對無腦兒、腦膨出、開放性脊柱裂、單腔心、致死性軟骨發育不良、嚴重胸腹壁缺損伴內臟外翻6大致死畸形以及其他常見的胎兒畸形進行檢查。
超聲機型號GE-E8、E10,探頭頻率為3~3.5 MHz。全部孕婦取仰臥位或側臥位,結合NT標準實進行結果分析,包括顱面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等所有部位。其中顱面部檢查顱骨環、腦中線、側腦室、眼部、鼻部、唇腭部,根根超聲圖像分析胎兒是否有無腦兒、腦膨出、腦占位、腦積水、眼距異常、鼻骨缺失、唇腭裂等畸形。胸部檢查心臟、大血管、肺、胸廓等部位是否有畸形。腹部檢查是否有消化、泌尿、血管等部位畸形。脊柱、四肢檢查是否有脊柱裂、軟骨發育不良、橈骨缺失等畸形。
對出現畸形的胎兒進行跟蹤,在孕婦分娩后進行前后結果對比,判定兩組胎兒畸形產前篩查的精準度。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胎兒畸形產前篩查的精準度。精準度=孕13~27周胎兒畸形確診數/分娩初生嬰兒畸形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胎兒畸形產前篩查精準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胎兒畸形尤其是關鍵部位畸形是造成初生嬰兒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受環境、母體及遺傳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胎兒畸形綜合出現率約4%~6%,每年初生嬰兒畸形約1.4%~2%。
目前臨床可針對部分胎兒畸形的關鍵部位進行微創介入治療,這也對胎兒畸形的產前篩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胎兒畸形篩查借助二維超聲成像檢測,生成的圖像為二維模型,不具備動態優勢,若胎兒畸形狀態不顯著或篩查時間錯誤,可出現漏診或誤診,導致無法及時開展微創介入治療。四維彩超成像新技術與二維超聲結合的檢查模式,是對二維超聲成像診斷的優化,在二維資料的基礎上引入“時間維度”信息,動態展示胎兒實際狀態,獲得的關鍵數值更為準確。孕13~27周實施四維彩超成像新技術與二維超聲,能在發現異常時及時進行微創介入診療,降低初生嬰兒缺陷,提高出生人口質量。
綜上所述,孕13~27周胎兒畸形檢查中,應用四維彩超與二維超聲相結合的檢查方式,可提高胎兒畸形檢出率及精準度。
參考文獻
[1]趙麗莎,張西愿,金鑫,等.四維超聲聯合二維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20,17(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