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婕 張瑞星
摘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式健康教育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家屬中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行人文關懷式健康教育,分析兩組患者對疾病知曉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知識知曉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中,給予人文關懷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患者認可度和配合度更高。
關鍵詞:造血干細胞移植;人文關懷式健康教育;疾病知曉度
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主要應用于惡性血液腫瘤、遺傳性疾病、非惡行血液腫瘤治療中,主要是將異體或自體的造血干細胞移植給患者,使患者恢復正常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移植后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周期較長,易出現其他并發癥,因此需要科學的健康教育來提高移植效果,延長患者的壽命,提升生活質量。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了人文關懷式健康教育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家屬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7~57歲,平均(36.7±18.3)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8~56歲,平均(36.2±17.0)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積極與家屬溝通患者病情,為患者家屬解疑答惑,了解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指導家屬監督患者遵醫囑正確用藥、健康飲食、合理運動等基礎護理。觀察組給予人文關懷式健康教育。包括:(1)移植前。因要預防患者受到感染需將其推進層流室,進行保護性隔離,家屬不能進入。護理人員應將層流室作息制度、相關作用告知家屬,減少家屬擔憂、緊張心理,取得家屬信任,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指導家屬正確準備患者的食物,并將患者需求、情況及時告知家屬。(2)移植期。進行移植手術前,會對患者進行較大劑量化療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應指導家屬多鼓勵患者,增加其自信心。護理人員應提前告知家屬,會出現食欲下降和其他藥物反應,避免家屬無所適從。指導家屬合理準備食物,用食時間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適當做調整。讓成功移植患者和家屬溝通,現身說教,減輕家屬心理負擔。造血干細胞回輸后,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復患者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在此期間,應做好家屬心理護理。應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講解移植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及時告知患者的病情變化,將護理重點和醫藥費等告知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提升治療效果。(3)移植后。將患者轉到普通病房,但部分患者仍會被感染或出現不良癥狀,家屬一般會恐懼、焦慮。護理人員應提前和家屬溝通,指導日常護理的注意事項、預防不良癥狀的措施和排斥反應的相關內容等,告知醫院治療時間較短,院后日常護理才重要。定期舉行健康知識講座,讓患者和家屬一起參加,共同學習移植后的護理要點,對運動、飲食方面的要求,促進康復,提升生活質量。多收集家屬的問題和意見,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恢復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解答,提醒定期來院復查,和家屬一起幫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家屬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調差問卷對相關健康知識知曉度進行調查,包括疾病相關知識、對移植過程的了解、移植中會出現的并發癥,移植后注意事項、自我護理內容等,每項分值為0~10分,分值高低和家屬對疾病知識掌握度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家屬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造血干細胞移植周期較長,花費較高,患者和家屬極易出現較大的心理負擔,家屬的心情直接影響著患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加強對家屬的護理干預。患者出院后,家屬是負責其日常護理工作的主要人員,為了提高移植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就需要對家屬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家庭護理的相關知識,掌握家庭護理的技能。應注意用合適、通俗易懂的方法對家屬進行宣教,積極和家屬互動,為家屬解疑答惑,一起制定飲食、運動、護理方案,提高家屬的積極性。家屬是患者精神支柱,人文關懷式健康教育充分體現了對家屬的關心、重視,能夠更好地減少移植中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1]。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式健康教育應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家屬中,提高了其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加了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趙新玲,郝彩琴,禹春爽,等.健康教育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6):75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