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皖皎


摘要:目的:分析門診小兒輸液室護士與患兒家屬溝通技巧。方法:隨機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輸液患兒2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對照組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在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給予科學性溝通技巧進行的溝通,比較兩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率和輸液時依從率。結果:觀察組患兒輸液時治療依從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給小兒輸液前進行科學性的溝通技巧,能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減少患兒疼痛,提升護患和睦關系。
關鍵詞:小兒輸液;溝通技巧;護患關系
護患關系是一種工作關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護士職業要求,也是一種職業行為,護理人員應努力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1]。護患關系是一種信任關系,護患之間需相互尊重、設身處地和彼此信賴,良好的護患關系,能有效地減輕或消除患者來自環境、診療過程及疾病自身帶來的壓力,有助于治療和加速疾病的康復。本研究分析對門診小兒輸液室護士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技巧?,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來我院輸液患兒20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1~12歲,平均(5.7±1.2)歲。觀察組男51例,女49例;年齡3~15歲,平均(5.8±1.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常規教育,介紹患兒患病因素、治療方案以及輸液注意事項等,安撫患兒進行穿刺輸液。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在健康常規教育基礎上進行科學性的溝通技巧開展有效的溝通交流,包括:(1)良好形象,護理人員給患兒輸液中應微笑待人,穿著整潔,使用文明語言,要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來面對患兒。(2)溝通的指向性,護理人員與患兒及其家屬溝通交流時,應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進行交流,溝通交流時應圍繞治療方法及患兒病情。(3)和患兒的溝通,由于患兒生理上和精神上都遭受著病痛的折磨,十分需要鼓勵及安慰,此時護理人員應多使用鼓勵和贊揚的語言給患兒進行安慰,可隨身攜帶小玩具或小零食,在患兒配合檢查和輸液后,給予一定獎勵。(4)和家屬的溝通,患兒生病,做為家屬其情緒都是很緊張的,護理人員應站在家屬角度解釋生病到痊愈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可使用“我十分的理解您的心情”、“我們會用一切的辦法讓您的孩子好轉的”等相關的溝通技巧來緩解家長的不安和緊張的心理,需提前告知在輸液中可能會出現如體溫升高、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需及時反饋護理人員,從而得到及時的處理。(5)熟練地操作,門診大部分患兒是在家屬陪同下進行輸液,輸液時消毒操作、穿刺成功率、穿刺時疼痛感都會影響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因此護理人員在輸液穿刺時要熟練地操作,盡可能做到一次成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率和患兒治療依從率。應用我院專用的調查問卷進行滿意度評價,結果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采用藥物依從性量表對患兒治療依從率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與治療依從率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率為98%,高于對照組的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兒在輸液時治療依從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護理人員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提高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的溝通技巧,有利于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提升工作效率和患者滿意度。門診小兒輸液室人流量較大,一般家屬需經過一系列掛號、就診、檢查等過程后,來到輸液室給患兒輸液,通常家屬都比較疲勞和焦躁。因此,和患兒家屬溝通技巧顯得格外重要。護理人員要與患兒及其家屬形成良好關系,運用溝通技巧緩解護患之間的問題,形成良好護理人員形象,提升專業素養。與此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護理質量,提高治療依從率及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對門診小兒輸液室護士與患兒家屬時使用溝通技巧,能提升治療的效果,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度,有效緩和護患的關系,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潔.護患溝通技巧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J].吉林醫學,2014,(21):48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