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要致富,先修路。鄉村振興,交通先行。2021年初,中央發布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對鄉村建設行動作出全面部署,指出要提升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水平,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
現階段,我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情況如何?存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實現與鄉村振興的同頻共振?帶著一系列問題,《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對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熊燕舞、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魏中華進行了采訪。
“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的發展是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勢緊密相連的。”熊燕舞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城鄉二元結構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為此,國家很早便提出了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其中也包括交通運輸服務的均等化。尤其是2008年大部制改革,建設部的指導城市客運職責等納入了新組建的交通運輸部以后,城鄉交通一體化開始加速發展。
“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推進了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交通運輸的服務水平,使得城鄉居民享受到了更快捷、更通達、更智能的出行服務,為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可以說它既是我國交通強國建設中政府推進相關工作的有力抓手,又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推動城鄉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惠民工程。”魏中華表示,近些年來,我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正如“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一樣,伴隨著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完成,我國“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向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此大背景下,我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有了新的要求。
魏中華分析認為,與脫貧攻堅時期相比,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的新要求、新特征主要表現三個方面:
第一,在脫貧攻堅時期,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更加注重規模、注重覆蓋面擴大,尤其是客運交通、物流交通,但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服務水平的提高。
第二,脫貧攻堅時期,評判城鄉交通一體化工作進展時,一般是相對孤立地對基礎設施建設、路線覆蓋、服務提升、運營管理等指標進行評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這些方面要實現融合發展,進行綜合評判。
第三,過去在推進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時,個別地方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運動式、會戰式傾向,這種方式雖然在個別地方有一定的客觀需求,可以理解,但也會產生很多弊端,影響后期的長遠發展,因此構建長效發展機制也成為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熊燕舞看來,和脫貧攻堅時期相比,鄉村振興時期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有變也有不變。變是指,要充分認識到,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系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實現鄉村和城市之間的產業、人才、要素、資源的真正互動流通,因此這一階段,路不再只是路,而是要為它填充更加實實在在的內容,使之真正成為產業發展之路、旅游之路和致富之路。“為此,例如冷鏈物流、倉儲等交通類產業培育要加強,諸如高速、通用機場等一些重要基礎設施工程也可以更多地考慮下沉,向鄉村地區進行傾斜。”
與此同時,熊燕舞強調,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根本目的依然是讓城鄉居民共享交通發展成果,享有更加便捷、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因此,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不能變。
現今,高鐵已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推動區域更新的重要引擎。就在很多縣市還在為“農村四好路”建設而苦惱的時候,近期,個別省市提出了“縣縣通高鐵”的目標。“縣縣通高鐵”,是真需求還是偽命題,引發熱議。對此,魏中華表示,高鐵現如今已經成為人們快速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鄉村地區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但另一方面,我們對高鐵的作用也不能太過夸大,各個地方的需求不同、基礎不同,是否適合通高鐵有待認真分析,對于類似“縣縣通高鐵”這樣的目標的提出,還需謹慎。“現階段,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當地本土化的客運、物流、運營管理等方面。”
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有成績,但也有短板。作為北京工業大學原交通學院副院長,魏中華曾參與多項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研究課題。他分析認為,目前主要存在四大共性問題:一是資源整合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實際的交通運輸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多種多樣,提質增效就需要進行資源整合,目前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較好的地方,一般都是地方政府比較重視,資源整合能力比較強,而做得比較差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它們的資源整合潛質沒有真正發揮出來。二是信息化建設尤其是貨運的信息化建設有待進一步推進。目前客運信息化相對比較發達,通過手機、APP等手段,人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信息,但貨運部分,信息孤島的情況還比較常見。三是發展資金的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實實在在的資金投入,目前大部分地區還主要是靠地方財政資金推進,社會資金進入該領域的渠道相對較少,不利于長遠發展。四是目前個別地方存在過度超前規劃、布局的情況,投入過大、用力過度。“發展交通運輸,必須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和需求相適應,要因地制宜。”
“目前我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短板還是非常明顯的。”熊燕舞給出如上判斷的理由是:第一,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內容和標準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理論研究還有待加強。第二,供給水平有待提高,距離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雖然線路、網絡進行了覆蓋,但類似農村里的老幼病殘孕等便民交通措施卻還沒有跟上。第三,發展不均衡,在基礎設施、財力保障、技術更新、資源配置等方面很多地方仍然存在制度剪刀差、政策剪刀差的問題。第四是投入總體偏低,社會資金參與領域小、渠道窄、方式少、效率低,導致地方政府財力負擔過重,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有挑戰,也有機遇。魏中華分析稱,“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國內大循環、需求側改革”的新時代。擴大內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有望迎來更多的政策利好。
“目前,農村公路建設任務繁重,資金來源的問題、用地的問題、建設項目報批的問題等都有待進一步解決。另外,現階段,鄉村層面的交通秩序相對缺失,險情較多,再加上開得通、留不住問題較為普遍,管理和養護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些既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也包含著重大機遇,一旦有所突破,便會帶來不錯的成績。”熊燕舞強調,挑戰與機遇并存,關鍵在于如何轉危為機。
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魏中華建議,第一,加強新時代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與鄉村振興相關的戰略研究,推動兩者互相促進、協同發展,更好地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二,分層次、分區域實施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堅決不能“一刀切”,要實事求是地循序漸進地引導和發展。第三,目前交通運輸部已發布了首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示范縣名單,這些地方案例都非常具有特色,建議相關部門將它們的經驗成果進行總結、固化,積極推廣,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的作用。
熊燕舞對此也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強化精準施策,盡量縮小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的區域差異、城鄉差異、群體差異。二是積極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使之由城市向周邊延伸,擴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務廣度,擴張其服務深度。建議將農村客運納入城市公交體系,強調其公益性,從而助力“開得通、留不住”問題的解決。三是加大創新力度,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服務鄉村地區交通運輸發展。四是建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長效機制,加強與國家重大戰略的對接,強化預算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