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要重視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全面改善“課堂上教師一言堂”的實際情況。初中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多開展有效提問;要重視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課堂參與時間;要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堂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參與度;學生;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和長期實踐,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要特別注意,要盡可能地利用有效方法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才能夠獲得更為真實的學習感受,進而提升學習能力。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堂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策略。
一、以有效提問提高學生參與度
問題是引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關鍵,所以初中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多開展有效提問。首先,提問的內容要緊密聯系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引領,形成多角度的問題內容。其次,提問的內容要與學生的能力相適應。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而且還要合理設計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使其可以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能力。另外,提問的內容必須要能夠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例如:人教版七年級的《秋天的懷念》的教學設計之中,教師就結合主要的教學目標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用圖示來展示出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2)走進母親自身的“好好兒活”,然后說一說母親的“好好活兒”是什么意思?具體指什么?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會深入思考,明確母親的愛是偉大的。
二、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表明,教學效果的優劣是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來決定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重視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的《秋天的懷念》的過程中,教師組織了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結合作者史鐵生的生平經歷,來全面感受一下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這個問題下,學生在小組內需要分工合作,整理史鐵生的生平經歷,并且結合文章的內容來換位思考:這個時候的作者是什么樣的心理?在母親去世后,史鐵生又會有怎樣的思想變化?這樣的有深度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終極目標。
三、教師提供充分的課堂參與時間
初中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課堂參與時間。首先,教師要保證任何交流的問題都不要太快地給出答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而不是單純的走過場似的問問就好。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運用追問和轉問,這樣給學生更多的思維拓展的空間。例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社戲》的時候,由于課文的內容所反映的時代距離今天的時間較遠,因此教學重點應放在讀懂弄通原文上,給學生留下一些關于時代背景思考的空間,可以提前設計好課件,讓學生了解那個時代農村的生活場景。然后,教師提出學習任務:(1)課文寫樂土平橋村,只用一句話,卻表達了多方面的內容。想一想,是哪句話?表達了哪些內容?(2)為什么平橋村是“我”的樂土?課文是怎樣具體寫樂土的樂的?(3)平橋村既然是樂土,“我”為什么會有不樂的時候?課文怎樣寫“我”的不樂?這些內容都是結合課文來進行的直觀問題,學生閱讀課文之后得到答案,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進行適度地追問,比如:在問完第二個問題之后,教師就要再次拓展問題:平橋村既然是樂土,“我”為什么會有不樂的時候?課文怎樣寫“我”的不樂?這樣就形成了問題的拓展。
四、教師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師生互動并提高教學效率,那就必須要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首先,教師要重視運用多種評價標準激勵學生,教師要從學生的參與度情況來評價學生,對于積極參與的就應該給予較高的評價,這樣學生從教師的評價情況就會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敢于積極探索,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老師的贊譽。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文本的拓展,形成多角度的解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聽到學生對文本理解的不同態度,學生不應該直接跟隨教師的思路跑,而是要有自己的看法,這種挖掘自己想法的過程就實現了學生的最大參與。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相關策略可以達到促進初中生有效參與課堂的目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多開展有效提問;要重視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課堂參與時間;要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在課堂中的有效參與,也有利于幫助學生發現語文課堂的趣味,進而提高聽課效率,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展師生互動的方式探究[J]. 楊婷婷. 中國校外教育. 2019(04)
[2]增強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J]. 武貴珠. 中國校外教育. 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