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可 王曉航
摘要: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社會服務職能既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兩大職能的檢驗平臺,也為兩大職能明確目標,近些年來,由于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高校社會服務職能顯得越來越重要。社區藝術文化是社區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提升社區居民文化水平、提高道德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當前廣西(欽州)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仍相對滯后,作為地方應用型大學,促進地方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毋庸置疑。本文通過對廣西北部灣大學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案例進行分析,從提出規范實踐教學、正確合理利用高校科研資源、開設社區藝術文化培訓、傳承發展民族性、地域性藝術文化以及促進社區藝術文化多元化發展等幾個方面展開,以期為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社會服務職能? 城市社區? 藝術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1-0103-04
一、關于高校職能與高校社會服務職能
(一)高校職能
關于高校職能的說法,歷來有著眾多爭論,直到19世紀下半葉,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將社會服務納入到其辦學理念,使高校職能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增加了社會服務職能,之后,很多學者對高校職能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諸如“多職能說”等理論。雖然關于高校職能的研究不斷深入且多元化,但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已成為被大部分學者認同的現代高校的基本職能。我國于1998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二)高校社會服務職能
社會服務是將高校納入社會范疇的一項職能,是建立在實踐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具體反映。美國隨著《贈地法案》的簽署,大批贈地學院、社區學院與州立大學相繼涌現;英國也開設了城市大學,搭建大學與地方互惠橋梁;日本短期大學與德國雙元制大學均為高校服務社會的具體表現,為推動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也在不斷探索高校服務社會的理論,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我國高校推進社會服務職能的發展也初見成效。2013年6月首批35所高校加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2014年4月,在河南駐馬店召開了以“建設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大學”為主題的首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178所高校通過了《駐馬店共識》,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當前,應用型技術大學轉型已成為我國新型高校發展的趨勢,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也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二、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必要性
衡量城市文明的關鍵是市民道德素質,作為與市民聯系最密切的社區對市民道德素質的提高起到直接引導作用。隨著城市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各城市社區紛紛由過去只注重城市經濟發展、加強市民職業培訓、促進市民就業為主導的工作思路轉變為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關注民生、提高市民幸福指數和道德文化素質的深層次的工作理念。社區藝術文化是社區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提升社區居民文化水平、提高居民道德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與東部發達地區城市大力開展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活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擁有為數繁多的民族藝術文化的廣西由于城市社區管理理念的落后和管理人員的匱乏,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落后于發達省份城市。
筆者隨機走訪調查了廣西欽州市四個街道辦事處及其所轄的九個社區后發現,制約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因素主要有:1.社區管理理念落后。一些城市社區管理者仍然保持著固有的傳統理念,即社區衛生、社區教育為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被嚴重忽視。2.社區管理缺乏藝術專業人才。由于社區人員配置有限,大部分社區沒有專業藝術管理人員作指導,居民的藝術活動基本處于自娛自樂的自組織形態,而這種趨勢無形增加了社區藝術文化活動開展的不穩定性。3.政府劃撥經費有限,社區藝術文化資源嚴重不足。由于經費有限,很多藝術文化建設所需的設施、圖書等都無法購置,使得社區藝術文化的開展受限。4.舊城社區由于原城市規劃的不足,導致缺少藝術文化活動必需的場地,藝術文化活動無法開展。面對上述問題,結合高校社會服務職能,高校與社區互幫互促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三、廣西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平臺
現階段在廣西的不少城市社區并沒有專門的文化活動場地,也不具備較完善的文化活動設備,這些客觀條件導致了目前當地社區藝術文化活動的規模小、自發程度高的問題。此外,社區管理人員構成結構不盡合理,缺乏對社區藝術文化活動的指導能力,從而形成有意識回避藝術文化建設的惡性循環。與地方高校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決這些阻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絆腳石”。
第一,高校與社區資源共享。高校的圖書、禮堂、音樂廳、運動場等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對共建社區開放。
第二,高校給予社區群眾藝術文化團體專業指導。目前社區范圍內群眾自發組織的團體較多,如廣場舞、書法、繪畫、太極拳等,但這些團體均為自由發展,缺少專業人士指導,很難達到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質量目標。高校相關專業教師或學生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團體進行指導。
第三,社區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平臺。《論語·子張》曾云“百工居肆,以成其實,君子學以致其道”,是說將所學知識用到實際生活或工作中,亦“學以致用”之意。社區與高校共建平臺,為高校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更重要的是,學生經過這種應用型學習模式的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勝任工作。
第四,社區為高校的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便利條件,高校的科學研究反作用于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科學研究是高校的第二大職能,其與社會服務職能互相作用。科學研究的可行性依賴于社會服務的實踐檢驗,而社會服務的實踐檢驗反過來作用于科學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思想之一,在科學研究中,我們也應遵從這個原則。首先需要對當前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活動進行扎實的實地調研,只有通過詳實可靠的數據才能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在此基礎上結合高校優勢所建立的研究理論才具有說服力,但是再華麗的理論也需要通過實踐檢驗其真偽,因此社區成為檢驗理論真偽的最佳對象。如此良性循環,加強高校科學研究的“導向服務”功能,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才能始終保持先進性、創新性,從而提高城市人口的整體文化素質。
(二)高校服務社區的引導和導向作用
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應從思想上真正理解“服務”的含義,高校服務社會的“服務”不僅具有其本來意義,還應具備引導、指導的含義。在藝術文化內容與形式上,高校不能單純地為迎合社會需要,創作、編排一些低俗或者缺乏文化質量的藝術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同時,服務主體及服務主題也應保持高校的先進性。美國著名高等教育家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就曾對大學的低水平社會服務進行了抨擊,并強調從事“服務性”大學學科要有重要價值,學生必須是有能力和嚴肅的,教師必須是高質量的。換言之,高校服務社區的活動更需加強內涵建設。
(三)以社區為媒介傳承地方民族藝術文化
近年來,作為應用型大學代表的廣西北部灣大學在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方面不斷努力,積極開展社區與高校的文化共建活動,加強音樂、陶藝、視覺傳達、媒體信息技術等專業在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四、實踐案例分析
以下案例是北部灣大學服務欽州市文昌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的一項內容,筆者將其列舉出進行剖析,旨在發現當前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背景介紹
經過對欽州市的四個街道所轄9個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現狀進行調查,發現78%的社區沒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相對穩定的藝術團,56%的社區缺少活動場地,沒有組織開展藝術文化活動,44%的社區工作重心是政策宣傳、就業培訓及衛生環境提升方面,67%的社區沒有藝術文化建設專項經費,89%的社區沒有對藝術文化活動進行組織、策劃、記錄等事宜。根據以上數據,該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相對比較薄弱,社區藝術文化管理存在缺失。
(二)案例分析
該案例的表現形式為展演,其目的一是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素養;二是采取聯合演出的形式,提高社區藝術團的參與積極性;三是豐富社區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四是該案例是高校科研項目的具體實踐。
雖然此次展演在表面上達到了預期效果(群眾參與熱情提高,社區經費支持),但透過該案例,折射出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上述案例的演出節目可以看出,節目的表演者明顯區分為高校和社區,高校和社區二者沒有共同參與、編排的節目,無法體現出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成果。
其次,從節目數量上看,高校共演出11個節目,社區藝術團演出3個節目,這樣數量對比鮮明的晚會突出的并非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成效,高校服務社區并不等同于高校送晚會進社區。高校服務社區是為了幫助社區管理者提高社區居民的藝術文化素養,盡管該晚會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增進社區居民的藝術文化意識,但參與主體發生改變,其活動性質也在某種程度上發生改變。
第三,節目內容缺乏地域民族特色。欽州地處北部灣,有很多如海歌、采茶戲、粵劇、煙墩大鼓、壯族舞蹈、京族舞蹈、坭興陶陶藝、馮子才、劉永福歷史典故等豐富的地域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而上述節目內容雖有特色但仍存不足。
五、廣西地方高校服務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具體措施
通過上述案例反映出廣西地方高校服務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在內涵建設、持久建設方面尚顯不足。因此,如何提高廣西地方高校服務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質量,促進產、學、研有效統一,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占主導,規范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實施的主要途徑。當前北部灣大學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實踐教學較少,對于該如何落實實踐教學,并使之真正在學生學習中發揮作用以及與社區建立常態機制等方面比較欠缺。因此,在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規范實踐教學勢在必行。
首先,規范評價機制。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并非由任課教師個人完成,而是由學生所在的實習社區通過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評價內容應詳盡具體,且提出相應的量化標準。其次,規范實踐教學獎懲辦法。目前北部灣大學大部分實踐教學評價結果僅作為參考意見,根據參與實踐教學的師生考核結果,沒有獎懲機制,無形之中形成“大鍋飯”局面。再次,學校與社區建立常態機制,定期召開座談會,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交換意見,保證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
(二)正確合理利用高校科研資源
在高校服務地方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社區為科研提供了調研及實驗平臺,而科研在一定程度也要對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起到“指揮”作用,兩者互相促進。科研的產出要作用于實踐,要對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起到引領作用,但由于科研期限較短(二至三年),缺乏常態機制,所以不能單純依靠科研實踐推動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從活動目的來看,科研更傾向于產出科學成果,以解決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普遍問題。因此,正確合理利用高校科研資源對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三)開設社區藝術文化培訓
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僅靠實踐教學和科研服務是不夠的,還應有由相關學科教師、學生組成的社區藝術文化培訓社團,定期對社區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對社區居民自發組成的團隊進行指導,同時也對熱愛藝術文化的社區居民進行輔導,培訓社團不僅可以培養高校師生自覺自愿的服務意識,還增強了自身參與社區藝術文化活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社區藝術文化培訓社團有別于高校實踐教學活動,藝術文化培訓社團是由志愿者自愿參加、不計酬勞的自主行為,而實踐教學活動是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下,有固定學分、有成績評定的教學行為。因此,藝術文化培訓社團的主動性較實踐教學活動更強,其目的也更單純,對待活動的態度也更積極。其次,高校藝術文化培訓社是單純服務社區居民,且指導等活動均在社區完成,居民不用繳納任何費用。再次,高校藝術文化培訓社團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使其認識到幫助他人的價值,感受到脫離金錢與他人分享純粹藝術文化的快樂。
(四)傳承發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藝術文化
廣西擁有眾多的地域民族藝術文化,廣西地方高校在傳承、發展、推廣這些藝術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社區恰恰為這些藝術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天然平臺。
首先,學校可以通過開展民族藝術文化培訓(上文已講述)將高校挖掘的民族文化遺產以培訓的形式傳授,例如本土民歌、簡單的手工藝制作、民族舞蹈等,這樣既豐富了社區藝術文化活動,又使優秀的民族文化瑰寶得以傳承和發揚。
其次,學校可以組織社區民間藝人進校展示民族藝術文化的魅力,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零距離觀察、了解民間藝術文化形式,另一方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也為民族性、地域性民族藝術文化提供了展示平臺。
最后,學校定期舉辦本土民族的藝術文化比賽,校內師生及社區居民均可報名參加,這樣既豐富了校園文化,又滿足了社區居民的藝術文化生活,還在娛樂中傳承了本土藝術文化形式,可謂一舉三得。
(五)促進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多元化發展
社區居民構成具有多元化特征,這種多元化無形中也要求藝術文化組成的多元化。因此,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同樣應秉承多元化原則,其不僅體現在藝術文化內容的多元化,還體現在活動形式的多元化。只有多元化的藝術文化建設才能吸引更廣泛的社區居民參與到活動中來,也只有多元化的藝術文化活動形式,才能更有效地傳播藝術文化。
六、結語
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高校作為文化人才聚集地,對地方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是何等重要。沒有服務社會的高校是脫離實踐基礎的空架子,沒有高校引導幫助的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在現有社區能力的基礎上只能是空談,因此,高校社會實踐與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是互相促進、互為支撐的有益聯系,它們的相互作用是優勢互補的過程,對任何一方都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馮向東.大學職能的演變與大學的開放性[J].中國高等教育,2007(10):25-27.
[2]陳時見.美國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發展及啟示[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孫誠.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勢在必行[D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5-11-16.
[4]董立平.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與建設應用技術大學[J].教育研究,2014(08):67.
[5]方立明,薛恒新.略論城市文明與市民道德素質[J].道德與文明,2009(01):68-71.
[6]薛可,王曉航.北部灣沿海城市社區藝術文化活動的現狀與對策——以欽州市為例[J].欽州學院學報,2013(12):11.
[7]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DB/OL].新華網,2014-10-15.
[8]郄海霞.大學管理應為大學的科研職能服務——弗萊克斯納《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研讀[J].高教探索,200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