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寅的《落花詩》三十首是一曲曲生命的悲歌,他以落花寫生命的隕落,主要是表達自己的人生經歷帶來的痛徹心扉的悲哀。采用借景抒情、因事緣情、詠史言情和哀景哀情的抒情方式,能與讀者共鳴,詮釋了一個不甘心沉淪,不愿意接受命運擺布的生命的傾訴。
關鍵詞:唐寅 《落花詩》 抒情方式
“詩者,吟詠性情也。”唐寅三十首《落花詩》是把人世的滄桑變故、自然節氣的變化和聯想到的歷史事件,三者結合起來抒寫的藝術作品,突出表達了詩人隱秘的情感。世人所看到的唐寅,自是一種瀟灑風流倜儻,但背后掩蓋的是唐寅內心的一種孤獨、凄涼和哀傷。
唐寅選擇落花作為意象來抒寫情感,是借自然界花開花落的一種生命的凋零,來感慨人生的經歷。唐寅《落花詩》的創作背景,是緣于他的老師沈周。明弘治十五年(1502),沈周長子病逝,老年喪子人生不幸,沈周寫了《落花詩》十首,文徵明、唐寅、徐禎卿、呂常等相繼和。唐寅自感身世,一發不可收,寫成三十首《落花詩》。
唐寅的《落花詩》關注的是“花凋零”的自然過程以及給人帶來的無限的傷感,以花寫人,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詩中處處可以讀到詩人筆下流露的豐富的情感。其主要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因事緣情、詠史言情和哀景哀情。
一、借景抒情
花開花落是大自然最常見的場景,落花經過燦爛無比的盛開后,一片片的花瓣在風中飛舞,落入塵埃中,唐寅的《落花詩》感懷于這種生命的凋零,借落花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三十歲的唐寅躊躇滿志,準備在京城會試中一展身手時,卻不料遭遇科場蒙冤。花開似錦、花落如雨的變遷像極了唐寅的遭遇。當唐寅看到落花難免會聯想到自己境遇,借景抒情,我們看一下《落花詩》(其五):
坐看芳菲了悶中,曲教遮護屏展風。
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濕補紅。
國色可憐難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
忍看馬足車輪下,一片西飛一片東。
詩人感時傷懷,前四句寫坐看百花盛開凋謝,心情郁悶,想要派人細心護花,免去狂風破壞。蜂群釀成新蜜的香甜中帶著梨花白,燕子新筑巢屋的唾濕處填補的是桃花泥。詩人惜花惜春,惜年華,惜才華,惜生命。后四句寫美如國色之花實在可愛又難得,大好春光,何不拿起酒杯一飲而盡,乘著酒興賞花。等到花謝之時,看著片片花瓣東西飄落黃塵土路,遭到車輪馬蹄無情踩軋,怎么忍心?在詩人眼中滿樹盛開的鮮花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詩人的抒情是借眼前的花開之景,寫轉瞬飄落之花讓人憐惜之情,抒發自己人生大起大落的難解之憂。
二、因事緣情
明弘治七年(1494),二十五歲的唐寅突遭父母妻子相繼病逝變故,飽受親人離去的悲痛,他詩中的落花隱喻生命的隕落。明弘治十一年(1498),二十九歲的唐寅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他以為人生迎來轉機,感覺自己的曠世之才將大有可為,第二年進京參加會試,“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賞盡長安花”,殊不料突遇科場案,鋃鐺入獄,從此了斷讀書人的仕途之路。唐寅人生再次經歷嚴重的打擊,這種人生經歷與落花完全相符。在《落花詩》(其十四)中得到表達:
杏瓣桃絲掃作堆, 青春白發感衰頹!
蛤蜊上市驚新味,鵜鴂催人再洗杯。
忍唱驪歌送春去, 悔將羯鼓徹明催。
爛開賺我平添老, 知到來年可爛開?
詩的首聯上句“杏瓣桃絲掃作堆”寫杏花和桃花的落花,詩人把花瓣、花絲掃聚成堆,然后葬之。表達詩人借花之情。下句“青春白發感衰頹”,由落花而想到詩人自己正同落花一般, 韶華逝去, 不可再回青春,頭上的白發使自己更顯得衰頹不堪。頷聯中一個“驚”字,寫出了時光飛逝,轉眼已經蛤蜊上市,杜鵑還兀自在那里叫喚,人們再整筵席, 喝酒賞花呢! 頸聯寫忍耐著離情別緒,唱著送別的驪歌送別落花, 頓感十分凄涼冷落,學武則天揭鼓催花,從深夜里直到天亮敲起竭鼓來招花還魂。然而,顯然是無濟于事的。唯有剩下一腔懊喪、悔恨之情! 尾聯的上句“爛開賺我平添老”寫花的燦爛開放,似乎加速了生命的進程,平添起自己的老態來。下句“知到來年可爛開”寫今年的花是謝了,不知來年能不能再度燦爛開放?詩人的哀老之情無法排遣,這一聯以“爛開”開始, 仍以“爛開”告終。充分表達詩人對落花的惋惜之情和希望來年鮮花能再怒放。
三、詠史言情
離唐寅遭受科場案五年,人生的磨難如在眼前,詩人借風云月露、落花飄零傾瀉出來。聯想到無數歷史風云人物,表達對古今才子佳人的同情,寄寓青春易逝、懷才不遇的感嘆。唐寅特別憐惜古今無數佳人隨歲月流逝,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三十首詩中有近十首寫到歷史上的佳人命運,也寫到了歷史上一些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才子。讓我們讀一下《落花詩》(其六):
崔徽空寫鏡中真,洛水難傳賦里神。
國色自來多命薄,桃紅又見一年春。
已無錦帳圍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塵。
繞樹百回心語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首聯的“崔徽”和“洛水賦”分別寫了古代的才子佳人,唐朝善畫的崔徽畫出了漂亮的自畫像贈給自己的情郎,三國善文的才子曹植寫出了夢中的洛神伏妃傳流傳后世,但這些人現在在哪里呢?崔徽是唐代一個癡情妓女,洛水則是引用曹植《洛神賦》的典故,詩人詠史言情,表達對歷史人物的追懷。頷聯寫才子佳人從來命薄壽夭,他們早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歲月湮沒了千古風流人物,而今盛開的桃花來年春天還會繁花似錦。頸聯的“金谷”用典,指晉代巨富石崇建的園林別墅金谷園,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里處的金谷洞內。“曲塵”借指柳樹,柳條。現今已經沒有奢華的金谷園了,只有穿著草鞋踏過荒草的普通人在金谷園的遺址懷古。詩的尾聯中“勾管”,意為料理,經管。詩人面對著落花,千愁百緒繞著樹在心中問自己:明年料理落花的又會是什么人呢?
四、哀景哀情
唐寅的《落花詩》常用一種移情的手法, 將自己的主觀感情外化到客觀事物之中。好像在詠花,實際是以花擬人,人與花若即若離。對于唐寅來說,盛開的鮮花轉眼之間,便落入了塵埃之中。唐寅借落花飄飄、零落成泥的哀景述說著生命之痛和現實的殘酷無情。唐寅的《落花詩》(其一)就是在春花的盛極之時寫到全部凋零之景,而這樣的過程似乎就是發生在一瞬間。
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
借問牧童應設酒,試嘗梅子又生仁。
若為軟舞欺花旦,難保余香笑樹神。
料得青鞋攜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詩的首聯“剎那”是寫鮮花盛開但卻一瞬間就飄落了,春去時,很短的時間園中就什么也沒有了,人世變故往往也是突然而至。“斷送”指非常決絕,非常殘酷,再也沒有挽回的余地了。詩人只能無可奈何地看著落花飄零。“富貴園林”指曾經繁華極盛的一種狀態,蘇州明代私家園林興盛,可是常常是一夜之間園林易主。“斷送”兩個字很震撼,唐寅把自己的人生的際遇融入眼前的春去花落的哀景詠物當中。
頷聯“借問牧童”化用杜牧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想問牧童借些酒來麻醉自己,牧童說附近沒有酒家;想摘梅子嘗嘗,卻又十分苦澀。頸聯“若為軟舞”,寫花瓣飄零的姿態,飄零的落花,優美柔婉的舞蹈勝過歌伎舞娘的表演;“難保余香”,殘留的香氣雖然很快就消散,那千年古樹永遠讓人留戀。
尾聯寫穿著草鞋,卻只愿伴著殘香在落花中癡迷,即使日高三丈,也不愿意從夢中醒來。詩人面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哀痛之景,情何以堪!花要凋零,無可奈何,花開花落總無情,那種悲傷是徹入骨髓的痛。
唐寅的《落花詩》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詮釋了一個不甘心沉淪,不愿意接受命運擺布的生命的傾訴,唐寅直陳心跡, 一邊直白地感嘆著時光的流轉,一邊盡情訴說著人生的苦悶和凄慘,表現出明代知識分子個體拼命的掙扎與奮進。
參考文獻:
[1] 申東城,黃錕煉. 論唐寅《落花詩》的自我形象——兼與《離騷》落花意象中自我形象比較[J].惠州學院學報,2021(2).
[2] 文師華. 沈周與文徵明、徐禎卿、呂常、唐寅相互唱和的《落花詩》[J].中國韻文學刊,2012,26 (3).
[3] 盛敏.生命的悲歌——唐寅《落花詩》賞析[J].作家,2010 (4).
[4]郁微微.唐寅落花詩解讀[J].文教資料,2009 (10).
作 者: 施偉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授,研究方向:語文教育、傳統文化和旅游文化。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