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是重要的詩論著作,而綺麗在其中是很有特點的一品。在文學史的進程上,綺麗類詩詞蓬勃發展,出現了很多高水準的作品。《玉臺新詠》和《花間集》就是這一類的典型,其中的不少作品可以對應綺麗的風格。綺麗之風在詩詞中主要呈現在詞匯的使用和意境的營造上,而文學家的創作手法也是繽紛而多樣的。
關鍵詞: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 綺麗 《玉臺新詠》 《花間集》
一、《二十四詩品》中綺麗的意涵
《二十四詩品》 是唐代詩論家司空圖的代表作品。這種品藻式的文學體裁在唐以前的文學和藝術界是多見的。對文藝作品而言,不同的理論家有不同的審美標準,這是其學養和性情決定的。
《二十四詩品》在綺麗條言:“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濃盡必枯,淡者屢深。霧余水畔,紅杏在林。月明華屋,畫橋碧陰。金尊酒滿,伴客彈琴。取之自足,良殫美襟。”a這六句話各自具有一個主題,透過這些主題,可以看到綺麗這種詩歌的風格所要呈現的意涵。
“神存富貴,始輕黃金”句的主題是真實。現實中的黃金是可貴的,精神上的富貴更為重要,這二者均是真實的。要將外在表現看作詩歌總體表現的一個步驟,而不是終點。表象上得到黃金,即可進一步追求內在的富貴。而后要達到內在外在的合而為一,這時外在表象便是可以輕而易舉得到的。這句話實際是在說,要辭藻上的“麗”,更要內韻上的“麗”。
“濃盡必枯,淡者屢深”句的主題是極限。事物均有一個極限,在詩歌的物象表現上,也逃不開物極必反的道理。一味突顯一種極致,可能會造成用力過頭,而如果巧妙運用辭藻,使之相反相成,則可使詩歌更具層次感。
“霧余水畔,紅杏在林”句的主題是呈現。這種呈現是一種掩映式的呈現。水邊泛起霧氣,遠看水的景致則顯得模模糊糊,非到水邊去不可。讓紅杏在林中若隱若現,如要看清勢必伸長脖子,抑或深入林中。掩映式的呈現使詩詞的情感渲染更具吸引力,使讀者更有深入一探究竟的欲望。總之,這種遮遮掩掩的呈現手法可以更好地表現綺麗的風格。
“月明華屋,畫橋碧陰”句的主題是助力。詩歌的物象營造可以設計有著聯系的辭藻相互作用,這樣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動。屋子因明月而光亮,月就是助力,而畫橋掩映著碧陰,橋就是助力。換句話說,突顯助力詞可以使讀者清晰感知物象的形成是有條件的,這樣則可讓詩歌的總體形象更為真實。
“金尊酒滿,伴客彈琴”句的主題是對象。詩歌是一種文學創作,最終還是要給讀者去欣賞。閱讀者即是文學作品的傳達對象。在文辭的使用上,也有對象的概念。“金尊”就是“酒”的對象,如單談“酒滿”則味道不夠,以“金尊”表現“酒滿”,可以盡顯酒的尊貴之氣。“客”是“琴”的對象,如無人聽琴,則再妙的琴聲也毫無生氣,以“伴客”作為“彈琴”的對象,則可體現琴聲的價值。
“取之自足,良殫美襟”句的主題是意境。詩歌要想展現美,說到底還是要看物象、辭藻的排列和推演,這些物象和辭藻需要一條線索將其連綴,這線索就是深遠的意境。綺麗的品格絕非“知足”,這種“足”只是階段性的,更強調的是由內而外、由意象到意境的生成。美好胸懷的抒寫,一是靠語言,二是靠心性。這句還有一層話外之意,即綺麗實際有著言不盡意的氣質,表面上的詞句并不代表全部含義,各種意境還要讀者依靠自身學養去體會。
綺麗是一種精氣內斂的“麗”,是一種蘊藉而含蓄的“麗”,喧囂而不鬧,絢麗而不浮。亮麗辭藻的使用只是外在的手段,而內在的追求是雅致。
詩和詞是一條藤上的兩個瓜。《二十四詩品》的風格討論雖主要是針對詩而言的,但絕不僅限于詩。其視角和審美理念依然可以作用在詞上。所以,下文既談詩,也談詞。
二、《玉臺新詠》詩中呈現的綺麗風格
《玉臺新詠》是一部詩歌集,由南朝文學家徐陵輯成。徐陵的人生主要在梁陳之間度過,這是一個宮體詩盛行的時代。這就導致其在輯成詩集時會具有相應的審美取向。《玉臺新詠》 收錄的詩歌主要以綺麗的宮體詩為主,其呈現出的綺麗風格,是以對應的綺麗辭藻的使用為基礎的。而不同的詩作在用詞上也有著各自的突出特點。
(一)突出自然景物描寫的作用
《玉臺新詠》里有的詩作在呈現綺麗風格時突出自然景物描寫的作用。
比如蕭綱的《春宵》:“花樹含春叢,羅帷夜長空。風聲隨筱韻,月色與池同。彩箋徒自襞,無信往云中。”b此作呈現出的是一種清麗的美感,透過“花樹”“風聲”“月色”等自然界的景象,推演出寂靜清幽之感。上文談到,《二十四詩品》綺麗的主題之一是呈現,在此作中,物象和感覺的描寫也是使用掩映式的呈現手法。“春叢”掩映“花樹”,“夜空”掩映“羅帷”,“風聲”和“筱韻”混成一體,“空中之月色”和“池中之月影”相互映襯。這樣的描寫手法突出著綺麗風格的優勢,遣詞造句不以直接鋪陳為上,而要追求蘊藉含蓄。
又如庾信的《春日題屏風》:“昨夜鳥聲春。驚鳴動四鄰。今朝花樹下。定有詠花人。流星浮酒泛。粟瑱繞杯唇。何勞一片雨。喚作陽臺神。”c此作的自然景物描寫也很突出,“鳥聲”“花樹”“流星”“雨”均出現在單數句中,又各自和其對應的雙數句有著意思上的聯系。這種緊湊的句意聯系使全詩不單具有綺麗美感,更讓讀者有置身情境之中的體會。綺麗的辭藻實際上是詩歌創作的語言材料,運用同類型的材料可以表現詩歌要傳達的主題。“主題需要材料來表達,作者需要依靠材料實現自己的寫作意圖。”d好的詩作不會是語言材料的堆砌,而一定是合理選用。
又如劉孝綽的《春宵》:“春宵猶自長,春心非一傷。月帶園樓影,風飄花樹香。誰能對雙燕,暝暝守空床。”e此作的自然景物描寫重點集中在三四句上,此二句又有字面上的對仗。“月”映照“園樓之影”,“風”飄泛“花樹之香”,構建起一幅綺麗圖景。而下面提出“雙燕”是為對應“空床”,從而回到開始時的情感描寫,即“春宵長”“春心傷”。這時再看三四句,雖然是綺麗描寫,但總感覺有些陰冷。綺麗之美就是這樣,總體調子偏向甜而清的取向。
(二)突出人物描寫的作用
《玉臺新詠》里有的詩作在呈現綺麗風格時突出人物描寫的作用。
比如蕭綱的《美人晨妝》:“北窗向朝鏡,錦帳復斜縈。嬌羞不肯出,猶言妝未成。散黛隨眉廣,燕脂逐臉生。試將持出眾,定得可憐名。”f此詩就如詩題一樣,是在描寫女子化妝的情景,而這情景在詩中是一種動態描寫。尤其是第三四句,用詞十分到位。“妝未成”是導致“不肯出”的原因,從而使讀者更期待妝成之后的形象。妝容效果的描寫,使人物形象鮮明且生動。
又如劉孝綽的《遙見美人采荷》:“菱莖時繞釧。棹水或沾妝。不辭紅袖濕,唯憐綠葉香。”g此詩在突出人物描寫時采用反襯的手法,用“菱莖”“水”襯托“釧”“妝”的美感。這依然是含蓄的綺麗風格,沒有直接描寫人物形象,但卻使人物和環境融為一體,可見可知。
又如蕭衍的《歌辭二首》之一:“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誰家女兒對門居,開華發色照里閭。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帳脂粉香。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h此詩實際要表達的是最后一句里隱含的深沉情感,里面充斥著留戀之情。前面大量的辭藻使用均是鋪墊。縱然感懷年少青春,但時光的流逝是無可挽回的。上文談到,《二十四詩品》綺麗的主題之一是真實,在此作中,人物錦繡容顏的描寫和時光流逝的感慨均是一種真實,是外在景的真實,也是內在情的真實。
情感對詩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作為一種心理活動,對語言藝術的各種形式而言,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楊鑫輝先生說:“當然情感在創作活動里的重要作用,不限于詩歌與文章,而是普遍于一切文學藝術之中。”i在此詩中,只有理解情的真實,對歲月和時光有著透徹認知,才能深刻體會外在形象描寫的真實,從而珍重這種真實。
(三)突出室內陳設描寫的作用
《玉臺新詠》里有的詩作在呈現綺麗風格時突出室內陳設描寫的作用。
比如何遜的《詠春風》:“可聞不可見,能重復能輕。鏡前飄落粉,琴上響余聲。”! 0此作中的“鏡”“琴”均是靜態的室內陳設,透過“飄”“響”二動詞的使用,起到動靜結合的效果。而實際呈現出動態的還是“粉”和“聲”。上文談到,《二十四詩品》綺麗的主題之一是對象,在此作中,“鏡”是“粉”的對象,“琴”是“聲”的對象,強調的是“鏡”“琴”對“粉”“聲”的具象化作用。透過這些意象描寫,引出此詩詠的主體“春風”,從而看到,全部的動態均是由“春風之動”導致的。
又如沈約的《夜夜曲》:“北斗闌干去,夜夜心獨傷。月輝橫射枕,燈光半隱床。”! 1此作中的室內陳設“枕”和“床”是聯結在一起的,這使對比性的描寫出現了幾個不同的維度。就對象而言,“枕”是“月輝”的對象,“床”是“燈光”的對象,這里重點提示的是“枕上的月輝”和“床上的燈光”。再看這兩種光,就一般而言,月光自然要比燈光更亮,但在室內,月亮因為離得遠,不一定比室內的燈光亮。而床上的這兩種光線實際是混在一起的。營造這種混沌的感覺還是為了表達憂傷的心情,所以說在此詩中,光的作用是為了襯托空床,從而再襯托“夜夜心獨傷”的情感描寫。
(四)突出重點字和格式的作用
《玉臺新詠》里有的詩作在呈現綺麗風格時突出重點字和格式的作用。
比如鮑泉的《和湘東王春日》:“新燕始新歸,新蝶復新飛。新花滿新樹,新月麗新暉。新光新氣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綠浮,新禽新音好。新景自新還,新葉復新攀。新枝雖可結,新愁誰解顏。新思獨氛氳,新知不可聞。新扇如新月,新蓋學新云。新落連珠淚,新點石榴裙。”! 2全詩十八句,用了三十個“新”字。其中,各句第一字均為“新”字。而單句中有兩個“新”字的有十二句,單句中有一個“新”字的有六句。有兩個“新”字的單句,第二個“新”字出現的位置在第三字或第四字上。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感。詞匯作為一種語言媒介,起著聯結詩人感知和作品內涵的作用。葉航先生認為:“原始的生硬題材未經相關人選的藝術處理也不會變成任何藝術形式。”! 3而使用合適的詞匯就是詩人對原始題材做藝術處理的重要形式。鮑泉此詩用一“新”字作為重點,從而捏合起大量描寫材料,同時又營造了一種特殊的格式美,可謂獨具一格。上文談到,《二十四詩品》綺麗的主題之一是助力,在此作中,用一“新”字突顯了這種意涵。“新”字可以說是全詩各種物象的助力。而就此詩的各個單句看,前后詞匯也互為助力,使總體的物象描繪和情感表達更緊湊、更確實,而不流于單純的格式之美。
三、《花間集》詞中呈現的綺麗風格
《花間集》是一部詞的專集,由五代十國時期后蜀人趙崇祚輯成。收錄晚唐至五代十幾位文學家的詞作。這些作者大部分生活在五代十國時期的蜀中地區。其詞作內容以描繪女子生活和容貌為主,大量使用綺麗的辭藻,使綺麗風格的文學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在《花間集》的詞作里,綺麗風格透過不同的主線展開,最終得以呈現其特點。
(一)以感情渲染為主線
《花間集》里有的詞作在呈現綺麗風格時以感情渲染為主線展開。
比如魏承斑的《訴衷情》其二:“春深花簇小樓臺,風飄錦繡開。新睡覺,步香階,山枕印紅腮。鬢亂墜金釵,語檀偎。臨行執手重重囑,幾千回。”! 4此作的重點在結尾的“臨行執手重重囑”的感情渲染上,一是表達重要的囑托內容,二是表現出極其強烈的不舍之情。之前的詞句中呈現的溫暖和緩的感覺,均是一種極限襯托式的鋪墊。上文談到,《二十四詩品》綺麗的主題之一是極限,在此作中,先是進行環境描寫,這里有“風”“花”“錦繡”“小樓”。然后將描寫重點轉移至床上,睡態的描寫細致入微。然而這種溫暖取向的描寫達到某一程度的極限之后,就需要話鋒一轉,引向要表達的另外一面。也就是說,要將物象描寫和感情渲染控制在極限范圍以內。
又如張泌的《生查子》:“相見稀,喜相見。相見還相遠。檀畫荔枝紅,金蔓蜻蜓軟。魚雁疏,芳信斷。花落庭陰晚。可惜玉肌膚,消瘦成慵懶。”! 5此作感情渲染的主線作用更為明顯。開始的“喜相見”顯現著心情的狀況,結尾的“可惜”“消瘦”卻表現出相反的心情。這也是極限這種綺麗風格主題在心情層面的表現。表現綺麗風格的詞作可以說是意和境的完美結合,此二者具有相同的指向,從而形成深遠的意境。“在意境中寫景是為了抒情,是化景物為情思,也是化情思為景物。”! 6就此作而言,“荔枝紅”“蜻蜓軟”這一類辭藻的使用,均有著感情的指代作用。
又如歐陽炯的《賀明朝》:“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碧梧桐鎖深深院,誰料得兩情,何日教繾綣?羨春來雙燕,飛到玉樓,朝暮相見。”! 7“朝暮相見”是一種愿望,這種愿望透過物象描寫,最終形成強烈的情緒。表現綺麗風格的詞作,從詞匯的使用到意境的營造均是飽含著對應的情緒的,要完成這樣的作品,有時需要某種創作沖動。周文柏先生說:“創作沖動,是由藝術家為滿足自身某種精神需要的動機所激發起來,并要求立即投入創作行動的一種情緒狀態。”! 8這種創作沖動帶有各種各樣的感情因素,透過詩詞中的詞匯安排得以表現,從而使作者和讀者實現感情上的互動。
(二)以詞匯推演為主線
《花間集》里有的詞作在呈現綺麗風格時以詞匯推演為主線展開。
比如薛昭蘊的《浣溪沙》其四:“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沉沉。”! 9此作使用多種物象進行詞匯推演。“河橋”和“柳”相呼應,“蜂”和“百花”相呼應,“蕙風”和“清琴”相呼應。這三組詞匯描繪出河邊的景致,從而推演出“春水”,進一步和“情深”相呼應。上文談到,《二十四詩品》綺麗的主題之一是意境,在此作中,具體表現意境的是“楚煙湘月兩沉沉”這一句,以“沉”呼應前一句的“情深”,這種深沉的感覺就需要結合物象描寫去體會,其表達的情緒也是意猶未盡的。
詩詞的審美總是要依靠讀者的認知框架和邏輯結構完成。在這一點上,綺麗類詩詞獨具優勢。其用詞絢麗卻又容易理解,這就給審美認知創造了有利條件。趙子清先生說:“文學鑒賞意象從根本上說是讀者再造想象的產物。”@ 0就此作而言,因為物象詞匯易懂,所以可以迅速完成由象達意的過程。
又如孫光憲的《浣溪沙》其七:“風遞殘香出繡簾,團窠金鳳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何處去來狂太甚,空推宿酒睡無厭,怎教人不別猜嫌。”@ 1此作也是詞匯推演的典型。“風”和“雨”相呼應,而一系列物象均體現出其是和緩的“風”和“雨”,這就和后面的“狂”形成鮮明對比。從“空推宿酒”看,這“狂”顯然是在說“飲酒之狂”。這樣的層層推演使物象的作用更為具體,也使詞作表達的意涵更為清楚。
又如李珣的《漁歌子》其三:“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山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歌歸去。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云遮處。下長汀,臨淺渡,驚起一行沙鷺。”@ 2此作使用“垂”“滿”“棹”“出”“歸”“指”“下”“臨”“起”這九個帶有動態的字營造詞的“勢”,這是一個透過詞匯看動態的過程。全詞的物象一直處在流暢運動的總體態勢里。詞匯安排體現著文字(下轉第27頁)中的“勢”,這要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細致體會。涂光社先生說:“‘勢在風格方面的內涵,不僅受到藝術家氣質個性和才能學養的因素影響,還受歷史積淀的審美經驗的制約。”@ 3誠然,就詩詞的欣賞而言,不同的詞匯有著不同的指向,意象轉換的過程其實也包含著“勢”的運動。綺麗類詩詞的詞匯絢麗生動又多樣,這對營造動勢也起著促進作用。
四、綺麗類詩詞的文學優勢
(一)用詞華麗朗朗上口
具有綺麗風格特點的詩詞,所選用的辭藻大多是華麗而精氣外溢的,可說是妙語連珠,從而達到朗朗上口的效果。這樣的優勢即是增強了詩詞的可讀性。讀著順暢才能使人愛讀,若語詞生澀,無流暢之感,則閱讀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阻礙。綺麗類詩詞的這種有利朗讀的特點,是確保其文學地位的重要優勢。
(二)雖涉虛浮卓然有風
綺麗類詩詞使用大量流美的辭藻,可說絢麗之極,甚至可以使人浮想聯翩。但有的時候,也會產生飄忽不定的虛浮之感。在閱讀時體會到虛浮之感,主要是因為太在乎語詞堆砌,而沒有注意語詞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沒有深入理解作品要表達的意思。實際上,綺麗類詩詞還是具有其獨特而卓然的風骨的,所以在閱讀時,重要的不是糾結辭藻,而是要看字里行間體現出的深遠的意涵和卓然的風骨。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也就能體會到綺麗類詩詞的巨大魅力。
a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版,第68頁。
bcefghjkl〔陳〕徐陵:《玉臺新詠》,世界書局2001年版,第239頁,第324—325頁,第309頁,第251頁,第436頁,第327頁,第421頁,第431頁,第316頁。
d 徐丹暉:《寫作與語言藝術教程》,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頁。
i 楊鑫輝:《中國心理學思想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頁。
m葉航:《美的探索》,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頁。
noqs@ 1 @ 2 〔后蜀〕趙崇祚:《花間集》,金楓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頁,第114—115頁,第145頁,第87頁,第179頁,第238頁。
p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頁。
! 8 周文柏:《文藝心理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162頁。
t 趙子清:《鑒賞心理的奧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頁。
@ 3 涂光社:《因動成勢》,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頁。
作 者: 李思航,河北美術學院講師,臺灣明道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與藝術學。
編 輯: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