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莉英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當前幼兒教育界廣受推崇的教育方法。教師通過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相結合,能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進而促進幼兒的學習。本文就幼兒課程游戲化的概念、實施的具體方式以及相關作用進行分析。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將幼兒課程與游戲進行深度結合,教師運用組織幼兒做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課程教學。幼兒教師將課堂知識編成趣味性高且具益智性的游戲,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既能滿足幼兒鍛煉身體的需要,又能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簡單易學,家長在家中也能進行教學,形成“家—園”的閉環教學模式,有助于幼兒的學習和成長。
(一)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師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安排不同的課程游戲和區域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能讓幼兒參與自己喜愛的游戲,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學習知識。此外,這些游戲和活動具有益智性,幼兒需通過自己的思維和雙手進行游戲解密,最終完成游戲,游戲完成時還能獲得一些獎勵。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教師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二)喚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對周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且幼兒處在身心成長的階段,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需運用一些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對他們進行知識的教育和思想品質的培養。教師通過課程游戲化的方式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到課堂的知識,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塑造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師可通過團結協作游戲將優良品質傳達給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培養。例如“勇敢小動物玩法”和“協作尋寶”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通過與同伴團隊協作的方式找到寶物,在體會游戲趣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團隊的重要性,符合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的理念。
(一)差異化構建區域活動
孩子之間都存在差異,教師需在設置課程和進行區域化活動時遵循差異化原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從實際入手,觀察記錄孩子的心理喜好以及心理特征。基于這些特征,教師可開展游戲活動,例如“抓尾巴”“幫熊伯伯運東西”“小樹苗快快長”等游戲。此外,教師需注意游戲道具的安排設置,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擺放游戲道具,讓孩子們能接觸自己喜歡的游戲道具,培養幼兒的識別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以日常生活為素材,設計區域活動
例如,3月12日植樹節時,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愛護小樹”的游戲。游戲規則是教師把“小樹”放在畫好的圓圈中間,先請一位小朋友站在圓內用手扶著“小樹”。其他小朋友圍在圈外手拉手地邊走邊念:“小樹,小樹,我們都愛護。”這時,扶樹的小朋友可以隨便點名,比如:“某某同學,請你來護樹。一、二、三!”說完松開手,被點名的小朋友需馬上跑去扶住小樹,兩人交換位置。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仔細觀察哪個小朋友反應最快,并對其進行獎勵。教師通過節日設計游戲活動,培養幼兒正確的世界觀,讓幼兒對世界充滿愛心。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讓孩子們從家中帶來觀賞金魚,將其當作區域活動的重要素材。教師可以圍繞孩子帶來的魚提出各種妙趣橫生的問題,讓孩子們加強思考。比如“你帶來的這條魚是怎么得來的?”“你能說出你帶來的魚有幾種顏色嗎?”或者“你還見過什么種類的魚?”等問題,讓孩子們充分思考,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還可提一些諸如“魚在水中和我們身處在空氣中的感覺是否一樣?”這種思考題,能加深孩子們對世界的體會,幫助他們養成主動探索的習慣。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養成記錄小動物成長的習慣,讓幼兒加強對生活細節的觀察。這種方式不但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讓幼兒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而且還能通過對生活細節的觀察,讓幼兒更加熱愛生活,實現幼兒動手能力的提升,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將課程知識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教師可開展益智類游戲,例如“趕小豬準備”,教師設置一些道具,例如五根羽毛球拍、三張凳子。小朋友需途經這些道具,經過三圈回到原點。這些游戲的設置能培養幼兒的計算能力,讓幼兒對園內的教學和游戲區域形成記憶,更加有意愿在教學與游戲相結合的區域內玩耍。
(四)提高區域活動的趣味性
在區域活動的定位問題上,教師應當將區域活動視為主題課程的補充活動,根據區域活動的多樣性特點,完善幼兒的課余活動。例如,如果是益智區,教師可提供不同種類的游戲材料,提高幼兒選擇的自主性,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營造愉快、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加快幼兒獲取知識的速度。例如,在炎熱的夏天,教師和幼兒開展“水果總動員”的活動,可以先讓幼兒說出不同的水果名稱,然后由教師為幼兒準備不同的標牌,每種標牌寫上不同的水果名稱。教師通過和幼兒捏橡皮泥的方式,捏出對應水果的形狀送到頭戴對應標牌的幼兒手中。教師也可以先將幼兒的標牌遮住,然后根據幼兒捏出的水果形狀,讓其他幼兒猜測水果名,從而加強幼兒之間的溝通,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如果出現了大多數幼兒不認識的水果,教師可以及時指點,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欲,讓他們在區域活動中感受游戲活動的樂趣。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例如,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開展“水果超市”的活動,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店長、收銀員、顧客或各種水果,當“顧客”問水果多少錢時,可以由“蘋果”“香蕉”“桃子”“葡萄”等說出自己對應的價錢。教師通過這種活動方式不但可實現幼兒表達水平的提升,還能鍛煉幼兒的算術能力,并通過分工合作的活動形式,加強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幼兒參與度普遍較高,區域活動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五)重視良好活動環境的創設
幼兒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階段往往體現不同的特征。由于幼兒主要以形象思維對周邊事物進行感知。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活動環境的創設,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通過形象思維,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舉例來說,如果區域活動的主旨是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教師可通過開展“小動物覓食”的活動,讓幼兒說出什么動物吃什么。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加深幼兒的記憶,而且用不同小動物和食物代替枯燥的課文,也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會感到乏味,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

如何將幼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化活動相結合,促使幼兒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成果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是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需努力的方向。在運用新型教學方式的同時,教師還應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將德育理念滲透幼兒課程中,提高幼兒的道德素質和綜合素質。此外,幼兒園還應積極規劃課程游戲區域,讓教師能順利開展課程游戲化教學。教師還應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創設出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蘇州市高新區云錦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