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芳 張榮美
濱州職業學院
這幾年,我國正處于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高職院校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其實踐能力,課堂教學方法也要緊跟時代步伐,開拓創新,尤其是在創新能力培養目標下,更要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新型創新型人才為社會服務。
在當今時代的迅速發展下,高職院校的建設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與藝術設計相關的專業,許多學生在擇專業時將其列為首選,并制定出一系列學習和工作計劃。藝術設計是一類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不能只教授學生課本上的內容,而要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并重。
設計能力是專業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但是與設計藝術相關的經濟學、心理學等內容也不能忽視,要從多個方面擴寬學生的藝術設計知識領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設計技能,多角度培養其設計創新性思維。在當前這個時代,藝術設計專業與其他領域息息相關,比如優秀傳統的工藝美術,學生要從中汲取優秀的傳統設計,又要進行創新發展,融入一些符合時代發展的創新元素,還要及時了解國內外前瞻性的設計思維、手段和設計理念,因此,教師要拓展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獨有的設計理念、思維和手段。
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入學比例更大,這是因為東部地區的教育成本過高。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教學資源逐漸豐富起來,藝術設計專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但是由于地區因素的影響,中西部地區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資源仍舊不足,許多先進的教學技術難以引入,這嚴重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除此以外,盡管東部經濟實力相對發達地區的師資力量相對雄厚,但公立院校的教學實訓設施上很難比得過私立院校,學生在選擇院校和專業上要仔細考慮[1]。
當前,我國的教育制度普遍存在著重文化,輕素質的現象,盡管國家大力倡導實行素質教育,但這種現狀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改變的,許多藝考生在藝考之前都并未長時間接受過專業性的藝術培養,為了高職院校的藝考達標,一般都會在考核前參加一些藝考速成班,再加上高職院校設置的藝考難度并不高,只要在培訓班中認真學習一段時間,基本上就能夠通過入學考核,這也就導致高職院校因入學門檻低,招收了許多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但是很多學生卻并不具備相應的基礎能力,入學考核也并未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將基礎能力差的學生篩選出來,因此,學生入學后,教師面對這些基礎能力不同的學生,很難找到切入點來教育學生。
一個學校教學水平與師資力量有著密切的關系,要想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目標同樣離不開師資力量,但現今很多高職院校都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教師與所授專業不符的情況,這導致教師很難按照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歸根究底,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于這些年來高職院校持續擴招,盡管教師的規模也在逐漸擴大,但擴大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學生數量上升的速度。再加上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相比,教師并不僅僅需要傳授給學生知識,自身還要有超強的動手操作實訓能力和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留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新,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潛力,這些短時間內是難以達到的,正是這些因素的影響才阻礙了高職院校達成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
許多選擇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并不是出于對這個專業的喜愛,而是因為自己的文化課成績差,為了達到上大學的目的才走上了藝考的道路,還有一些學生不自信,總認為自己與本科院校的學生存在著一定差距,畢竟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文化課成績都比較差,這些學生長期處于不自信的狀態,認為自己很難真正將這個專業學會學透,就總是在大學期間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上課期間也不認真聽課,更不用說學會教師所講的知識了[2]。
由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基礎能力有限,學生在入學之后,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基礎內容開始講起,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學生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帶來的問題,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生整體水平,但這種培養方式較為單一,很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加上長時間的教學中,整個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愈發固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長期不變,學生會感到厭煩抵觸,甚至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造成不良影響。現今,許多高職院校采取的都是這種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方式不符合社會對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學生只能學會其中的一部分知識,更不用說培養興趣和創新能力了,要知道興趣對學生的學習來說尤為重要,作為現代化的高職院校學生,他們更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那些傳統且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若是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就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很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嚴重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再加上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情況下只有三年的學習時間,教師的教學任務重,時間緊迫,教學任務完成的都比較倉促,很難有時間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很多知識都是以基礎知識為前提的,要想解決學生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的問題,就增強學校的重視程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開發潛力為主,藝術技巧和技法訓練為輔,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進行創作,將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的展現出來,達成喚醒學生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的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能將其他課程的內容融入到基礎課程教學中去,不知不覺地引起學生對基礎課程的重視。此外,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過一段時間后,布置一些課堂任務,任務目標要足夠廣泛,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給學生留下自由創作的空間,任務完成后,教師不要做過多的評價,讓每個學生用心去感悟其他同學作品的優缺點,以此來完善自身的藝術認知程度,在課下,也可以適當的安排一些觀賞性任務,讓學生在課前相互交流觀賞作品的感悟。
在實際開展藝術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技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下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可以說師資團隊的建設與教學質量,教學創新實踐息息相關,因此,優秀師資團隊對高職院校發展非常重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積極開展各類專題講座,讓教師的教育理念能夠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還要對教師進行上崗培訓,分別對年輕教師與老教師培訓不同的內容,這是因為年輕教師能夠較快的接受新鮮事物,可以輕松的掌握教學中要用到的工具和計算機軟件,但是教學經驗不足,還未找到適合自身的教學方法,因此主要對其開展教學方法的培訓,這樣可以讓教師在上崗后短時間內就能適應當前的教學環境,將自身價值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增強教學水平,而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和知識都很豐富,只是教學思想不夠與時俱進,因此主要進行新技術,新教學方式的培訓,從而開拓教師的視野,提高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視程度。
此外,進修或深造是高職院校發展師資的重要途經,也可以不定時安排教師前往相關企業進行頂崗實踐,這樣既能夠全方位地增強教師的綜合技能和素質,還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在教學實踐中也要鼓勵教師總結歸納教學經驗,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補充相關知識,關注市場變化和工作崗位的相關信息,將其與教學體系結合在一起,增強藝術設計教學的科學性,教師還要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水平,要耐心地指導學生,多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零散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
在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下,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去,探究學生的實際想法,這樣才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進一步完善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文化成績比不上本科院校的學生,潛意識中存在著一些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心理狀態,改變以往課堂上的嚴肅氣氛,讓整個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構建一個師生平等相處的環境,將傳統的“灌輸式”課堂轉變為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答疑解惑的開放性課堂新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用布置課堂任務的方式限制教學內容,讓學生以此為主題自由發揮,充分展開思考用多種方法完成任務,最后教師再進行補充,這種教學模式能夠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此過程中就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信心的目的,畢竟藝術設計與藝術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只有思維靈活才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教師也只需要控制好學習進度就能輕松的達成目標,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也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上。
在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并將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可以深入其中感受藝術美,也能夠起到指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日常中的作用,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這個專業的魅力所在,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將這種學習興趣轉化為動力,讓他們在藝術設計中將自己的想象力發揮出來,與此同時,也能夠起到刺激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提升的作用。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和支持學生,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全面提高教學水平。
高職院校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術型人才,藝術設計專業也是如此,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以就業為最終目標,將這些崗位的實際要求和技能等內容與教學結合起來,定期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能。與此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師生交流平臺,要尊重學生提出的有效建議,并將其融入到教學體系中,為學生創建舒適的自主學習氛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3]。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懂得欣賞美,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現今正倡導素質教育,傳統教學早已暴露出諸多缺陷,改革已成為大勢所趨,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充分利用現代化工具,讓學生在學到藝術精髓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自身創新能力,為今后走向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