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廣州華商學院
近些年來,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各高校注重內涵建設和軟硬件發展,在辦學條件、專業設置等方面不斷改造和提高,以此來吸引更多優秀學生的加入,同時生源競爭愈發激烈。招生宣傳工作關乎本科高校招生和人才培養質量,對提升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層次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科高校招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一方面隨著高校擴招和新建本科院校越來越多,生源爭奪將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新高考制度在考生志愿填報時,采取“專業+院校”或“院校專業組+專業”的方式,出檔后考生不能調專業或者只能在院校專業組內相關專業進行調劑。這樣就會導致部分辦學質量不佳的專業受到考生冷落,而難以招到合適的生源。面對競爭和壓力,本科高校招生宣傳工作主要任務:招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提高生源質量。解決信息不對稱,將招生計劃和辦學信息直達家長和考生。在推介優勢學科和核心專業時,要確保其他專業也能招到合適的考生,圓滿完成招生計劃。
高校對優質生源的爭奪,使招生宣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招生宣傳的目的是讓考生家長全方位了解學校的信息,提高學校知名度,讓考生合理定位,精準選擇,盡量避免高分低報或滑檔現象。縱觀當前高校招生宣傳工作實踐,以下三個問題比較普遍:招生宣傳隊伍力量薄弱、招生宣傳經費保障力度不夠和招生宣傳手段略為單一。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對于傳統以紙質媒介為主的招生方式,顯然難以為繼,必須要強化互聯網的運用,注重“互聯網+高校招生”新形勢下的深度融合,方能有效達到高校招生的效果。相較于高校傳統招生宣傳模式而言,“互聯網+高校招生”新形勢下的招生宣傳模式具有宣傳成本低、信息更新及時、操作方便快捷、互動性強、宣傳覆蓋范圍廣等突出優勢,因而有利于高校達成吸引優質生源、提高新生質量的招生宣傳工作目標。
所謂“互聯網+”新形勢下的高校招生宣傳模式,就是指區別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依托于信息網絡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以電腦和手機等終端為載體而發展起來的全新媒體形態。
隨著我國對教育工作的重視,近幾年,我國的高校發展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的盛世景象。各大高校紛紛大展身手,無論是在理論探索還是在科研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與過去幾年的發展狀況全然不同。高校通過互聯網+高校簡介,可以打造高校官方網站。在網站中設置學校簡介、招生概況、學校地圖展示等板塊,有利于加深考生對高校的全面了解。
在過去,填報考生大多是通過自己去搜集高校的資料,其中不免存在道聽途說的見聞,沒什么太大的真實性。有疑惑卻無人能解,考生也不確定能否填報此高校。而“互聯網+”平臺卻能很好的解決高校的這個宣傳難題。考生通過在官網上獲取學校招生宣傳解疑賬號,學校宣傳人員通過互聯網+社交軟件這個方式宣傳學校的各方面情況,解答考生的各項疑問,增強與填報考生的情感交流。互聯網+社交軟件就好比是連接高校和填報考生的橋梁,有利于雙方的情感交流。
高校在進行宣傳工作時可以對互聯網獨有的特點加以利用。近幾年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率上升趨勢明顯,越來越多的人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互聯網還具有傳播范圍廣、跨地域性等特點。通過這種方式,還可彌補高校以往在國外宣傳這個板塊的工作缺失,為學校吸收優秀的海外人才,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國際知名度。
網絡世界是一個言論自由的世界,所以存在很大的不可控性。這給某些不良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違規操作的機會。在高校招生宣傳平臺上發表不實言論,惡意詆毀,降低高校的聲譽度,不利于高校的招生工作。
隨著各行業對“互聯網+”的創新模式,各大高校也陸續將招生宣傳工作重心放在了這個平臺上,使得高校宣傳信息暴漲。考生在瀏覽高校宣傳信息時可看到所有高校的宣傳信息。這讓高校之間有了比較,高校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而在這激烈的競爭下,部分高校為了凸顯自身的優勢,在進行宣傳工作時宣傳內容存在失真的情況,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在同一平臺上,各高校應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欠發達的時代,開展以印刷品、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或招生咨詢會等為主要渠道的招生宣傳工作,其效果不容忽視。然而,在“互聯網+”模式下,仍然照此方式實施宣傳,顯然無法實現招生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對此,必須強化“互聯網+招生宣傳”新形勢下的招生宣傳模式,做足互聯網文章,方能在激烈的生源競爭中贏得優質考生。
高校官網是每一所高校的名片,是考生了解本校信息的核心渠道,針對一些高校存在招生信息更新不及時、不到位、不全面的情況,必須要進行有效整改。近年來,為了贏得生源爭奪戰,各大高校紛紛在官網上做足文章,確保招生宣傳有特點、顯特色、出效果。據此,在高校開展招生宣傳時,必須要學會善用官網,突出招生宣傳的視覺效果,同時要豐富網站的功能,以考試信息需求為出發點,增加留言板、在線咨詢、QQ群、微信群等功能板塊,通過官網改造來辦出招生咨詢會的效果,進而有效拓寬招生宣傳渠道。
針對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帶來的便捷信息傳輸服務,以及微博、微信、APP客戶端、小視頻平臺等的廣泛使用,必須要學會利用這些新媒介為招生宣傳服務,著力于塑造網絡“微平臺”,比如開發招生宣傳APP客戶端,讓考生通過掃碼便可以進入招生信息平臺,全方位了解本校的招生情況。
“新高考”改革了招生體制,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格局。它不僅有效地推動了高中課程改革,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高校招生選拔和專
業建設的緊迫感。 這將迫使高校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深化教學改革。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傳統“大而全”介紹學校情況的宣傳內容和形式不再適應招生工
作的變化,學校專業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我們招生宣傳的重點也要從傳統宣傳內容上做出轉變,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招生宣傳”模式展示專業亮點,突出專業內涵,緊密結合專業教學內容,給考生和家長提供了深入淺出,精準精彩的招生指導,為展現學校辦學實力,提升學校招生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此,學校招生宣傳工作過程中,要注重展示學校的特色,突出校園學術優勢,也可以分享校園生活,集中展示優美的專業設置、院校情況、招生政策、校園風光、校園文化氛圍等,使得學生對于校園的優良傳統和特色亮點有一個深刻認識,并且及時解決學生和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報考欲望,切實提高招生宣傳效率。
招生宣傳工作是學校展示校園文化、形象推介的一個窗口,是學校展示自我的一個平臺,更是高校立德樹人的起始點。招生宣傳工作并不是一味進行宣傳,而是要營銷得有質量有效果,努力傳達出校園最為核心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精神,有效維護高校招生宣傳和人才選拔的權威性,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放心入學。學校沒有學生就不稱其為大學,學校招不來學生,就斷了后路,就沒有了未來。
此外,在微平臺中,要針對考生碎片化閱讀的狀況,及時推送一些短小精悍的蘊含本校文化內涵、人文精神、人才培養、辦學理念、價值取向的小文章,發揮“微平臺”受眾多、平臺廣、傳播快、形式多樣的優勢,確保考生及時知曉本校信息。
總之,在“互聯網+”模式下,必須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招生宣傳”的優勢,善用官網、活用官微、巧用新媒體,才能進行全方位的招生宣傳活動,進而獲得更為優質的生源,為高校的內涵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