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彥瑜
重慶藝術工程職業學院
軟裝設計作為室內設計的細分與延展,運用易于更換、易于變動位置的家具及飾物,包括家具、燈具、布藝、飾品、掛飾、綠植等室內裝飾元素,使空間展現出特定的風格和屬性。伴隨著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們物質生活水平與審美標準的提升,軟裝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軟裝設計師的潛在市場需求量也隨之增加。住宅空間、餐飲空間、休閑娛樂空間、商業空間、賣場陳列等設計行業都需要大量專業的軟裝設計人員。
雖然軟裝設計行業對于專業人才需求巨大,但是軟裝設計目前在國內尚未成立為一個專業,符合行業要求的軟裝設計教學一直仍處于探索階段,開設軟裝設計方向及課程的高職院校相對較少,至今仍未出現如其他成熟的設計類專業統一化、規范化的教學標準。
“模塊”一詞最早來源于英文“module”,在模塊化研究領域中,常以童時中先生在《模塊化原理設計方法及應用》中提到的:“模塊就是可組成系統的、具有某種確定功能和接口結構的、典型的通用獨立單元”為概念標準[1]。所謂的模塊化設計,就是將設計作品的某些要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單元,將這個子單元作為通用性的模塊與其他產品要素進行多種組合,構成新的單元,產生多種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組合。
模塊化設計是一種先進的現代設計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將系統根據功能分解成若干模塊,通過模塊的不同組合,可以得到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2]。相同模塊的重復使用可以降低再設計的成本,縮短設計周期,提高設計效率。模塊的不同變化組合方式,可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3]。
軟裝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素材圖片的收集與整理。軟裝數據平臺里所包含的產品信息及設計方案中所需用到的各種分析圖片,所有這些信息、素材都可以用模塊化設計的方法來進行系統、有效的管理。以住宅空間軟裝設計為例,其軟裝產品的模塊化設計,可以將軟裝產品劃分為:軟裝產品類別、空間區域劃分、軟裝六大元素、軟裝產品材質等幾大模塊。軟裝元素模塊包括:家具、燈具、布藝、飾品、掛飾、綠植這幾個子模塊。在其每一個模塊下,又會有細分和交集,如布藝模塊下所包含的子模塊還包括:材質、色彩、風格、紋樣等。每個模塊既是相互獨立的,模塊之間的內容又具有互通性。
軟裝產品數據的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用戶總體的設計要求,分解為若干個低層級的獨立的基本模塊,在設計時按要求快速、準確地在模塊化素材庫里進行搜索、管理和運用,然后通過選擇、組合和整合模塊來構成整體設計。模塊的使用在最短的時間給設計師提供設計方向和靈感,縮短設計周期,提高設計效率。而且,在網絡平臺上模塊的更新速度以及不同變化的組合方式,也可以滿足市場上個性化、精品化的用戶需求。
目前高校的軟裝設計教學中,較為重視的仍然是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特別是對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教學模式一般有項目化教學、情景化教學等,將虛擬項目(包含圖紙、業主等信息)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進行主題性軟裝方案設計。通常的設計方案主要以軟件制作和表現為主。雖然學生在審美品位、軟件操作、方案表達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學中也會讓學生進行方案匯報和交流,但對于真實的軟裝產品及其信息,如尺寸、材質、質感、價格等都缺乏概念。以至于雖然學生在學校進行了大量的學習和訓練,但在長期作業中只通過圖片形式的設計與表現,對于諸多的軟裝元素及其產品,缺乏真實感受,以至于在實習或畢業工作時仍然如同“一張白紙”般缺乏實戰經驗。
軟裝設計課程教學中,容易被忽視或者說不容操作的一個版塊,就是實踐教學。軟裝元素自身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而且軟裝產品又有風格、材質、價格、檔次等之分,不同的風格、造價之下,軟裝元素的分級分類更是令人眼花繚亂。長期以來,大部分軟裝課程的教學重點仍然是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技能,例如如何培養出軟件高手、繪圖高手。軟裝實踐教學一直屬于軟裝教學的“軟肋”,那么在軟裝教學中怎樣更好的進行實踐教學呢?在不斷的探索中我校嘗試將模塊化設計運用于軟裝實踐教學,發現模塊化設計在實踐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軟裝設計實踐教學第一個層面,就是要滿足學生對于軟裝元素及其產品“真實感”的感受和體驗。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好軟裝實訓室。以我校為例,在軟裝實訓室中,按照風格和空間進行了完善的軟裝元素產品的配置,包括:家具、燈具、布藝、花藝、掛畫、裝飾品等。
在軟裝實訓室的實踐教學中,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將模塊化設計融入實踐教學。
學生在軟裝實訓室進行實踐課程時,教師會先要求學生對軟裝實訓室的軟裝元素進行模塊化設計管理,將所有的軟裝元素按照軟裝6大元素模塊、產品材質模塊、空間區域模塊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和歸檔。整理的過程可以分組進行,以不同的元素類別分組,分組后學生以拍照、摳圖、修圖的方法進行原始素材整理。也可以通過網絡和軟裝產品購買平臺獲得原始素材圖片。然后再將素材圖片以幾大模塊的分類方法進行歸檔。因為所有素材圖片均來自實訓室,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軟裝元素的尺寸、材質、色彩、質感等在以往的方案設計練習中無法感受的部分。建立起原始材料的素材庫后,所有素材在后期設計過程和方案表現時,均能夠做到“所見即所得”,這點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缺乏“真實感”體驗的缺憾。
完成了模塊化設計所需的素材庫的建立后,第二步就可以讓學生將其運用于方案設計。在進行方案設計時,按照課題項目要求的空間區域、風格定位、人物設定等,遵循模塊化設計的原理,將之前整理的軟裝元素按方案所需便捷、快速地搜索并進行搭配、組合。并且學生之前已經對軟裝元素的真實感有所體會,在進行方案設計的過程中,能更準確地進軟裝元素的搭配,使之后的設計方案落地——擺場,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例如,在軟裝設計方案設計中,可以根據風格定位的要求,在模塊化設計建立起來的素材庫中,根據不同風格的品牌快捷地進行風格方案設計。如按照北歐風格的原始素材整理與歸檔,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素材圖片的搜索與組合。在尺寸、材質、色彩、價格等更加細分的素材庫中,可以按照更加具體的設計要求并快速做出軟裝方案。
在軟裝設計中,實踐操作和方案設計是融為一體的。有了設計方案的紙上效果,再加上實際擺場、調場的實踐練習,方能達到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軟裝教學目標。擺場,是指按照設計方案中文本上最后呈現的效果,將現實中的軟裝物品美觀、合理、有序地擺放在環境空間中。調場,則是指擺放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與調試,直到軟裝元素的組合、搭配最終呈現出令人滿意的效果。軟裝實踐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擺場、調場。完成擺場、調場的實踐訓練,學生才能對軟裝設計及其職業內容建立起相對完整的認知。
擺場、調場與模塊化設計可以說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在真實的擺場中能夠印證之前的方案設計是否合理,當所有的軟裝元素擺放在真實空間中,和紙上所呈現的“二維”平面效果所帶來的感受肯定是有所差異的。在調場過程中,通過調試、變換適合的軟裝元素、產品,可以對之前第一步所做的原始素材的素材庫進行完善。因為第一步的模塊化設計并非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學生在后期的擺場、調場中積累更多的軟裝元素運用經驗,并對素材庫不斷地更新,使其更加優化、合理。
模塊化設計作為一種思維和方法,不僅在軟裝實踐教學,在整個軟裝設計職業及其他設計領域,都具有可推廣性。對于模塊化設計思維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以我校為例,軟裝設計的課程包括:風格與流派、色彩與陳設、軟裝發展史論、藝術鑒賞以及分門別類的空間軟裝設計等,基本上對應了軟裝設計職業的種種素質要求。在這些課程的基礎上將模塊化設計思維融入課程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原有課程的架構,通過在多門課程中的運用,不斷深化模塊化設計,利于學生建立起更加完善、準確的素材庫。
充分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勢,如新的設計平臺、圖片搜索平臺、新的軟件等等,讓學生在融數字資源、應用數據于一體的內容豐富、知識立體的數據平臺上構建起完備的素材庫。如Eagle這個軟件(一款國外圖片管理軟件)。通過Eagle軟件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庫。在方案制作過程中以模塊化設計的方法要求學生進行數據管理,借助軟件形成自己的素材庫,并使之成為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除了運用傳統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還可采納新思路和新方法,例如運用新的云設計軟件平臺進行教學;以及讓學生走進工廠和賣場,切實感受產品、空間所帶來的感觀和體驗,使之在進行模塊化設計時更加準確,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更好的結合。如宜家,也可以成為很好的實踐教學場所。學生通過網絡收集宜家產品資料,建立起素材庫并制作軟裝方案設計,然后在宜家賣場印證之前的方案設計,再進一步優化素材庫。
在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將模塊化設計與運用融入實踐教學,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和素材管理方法,使其在浩如煙海的海量信息、數據中建立起科學的資源體系,可視為是一種方法論。它能夠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而且以軟裝設計師成長的長遠眼光來看,數據平臺模塊化設計也是軟裝設計師需要具備的專業衍生能力。在職業生涯中,方法論的指導意義無疑是重大且深遠的,但在高校的軟裝設計教學中這方面的培養一直處于欠缺或被忽視的狀態。當前很多院校軟裝設計教學的方向仍然停留在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傳統設計方法的培養上,學生缺乏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產業發展缺乏人才支撐。各種新技術、新平臺、新軟件的飛速發展,僅僅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肯定是不夠的,需要讓學生接觸新的思想、了解新的市場需求以及運用新的設計平臺。
對于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培養能適應行業、崗位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更需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職業生涯理念,使學生全方位正確認識崗位和工作,理解模塊化設計在職業崗位中的重要性。使之在未來的崗位工作及職業生涯中能夠較好地運用模塊化設計的方法,以正確的方法論為指導,在軟裝設計師的成長之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