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秋
六盤水市第十四中學
在社會迅速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社團建設在評價機制、管理制度、場地器材、運行機制以及學生參與度等相關方面實現了較好的效果,有利于對學生校園生活進行豐富,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但就現階段初中社團發展情況而言,存在著部分問題,怎樣將社團所具備的作用全面的展現出來,屬于教師們需要深入分析的一個問題。
在校園之中建設社團的主要目的在于將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讓學生能夠實現個性化發展[1]。就初中生而言,他們在自主發展以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還較為薄弱,需要教師對其予以正確的引導與幫助,但現階段大部分學校之中的教師存在著越俎代庖的情況,表現在社團建設、內容選擇以及管理等相關工作,都由教師來進行負責,導致社團演變為了教師開展的課外活動,這樣就和社團建設的目的相悖,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現階段,我國正在推行素質教育,在中考升學的壓力的影響下,教師與家長更偏向于學生的成績,并將其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進而將學習作為學生的重心。同時,學校領導、教師以及家長等, 對于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情況均持不支持的態度。
初中學校在開展社團活動的過程中,需立足于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實際需求,并對開展形式進行豐富,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能力的提升,進而將社團活動的育人價值全面的展現出來。但現階段初中社團活動在建設方面存在著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活動形式化。諸如球類社團,表現為只是簡單的進行組織訓練,然后在開展小組比賽等;其二,社團活動存在著課堂教學化的情況。諸如信息類社團,只是在教室當中對理論進行講解,未開展實際的探究活動。亦或是將文學類社團建設成了作文課,不存在著閱讀、寫作以及文學上的交流。在上述情況下,學生逐漸對社團活動失去了興趣,社團活動趨于形式,就算是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也只是消磨時間。
就學生社團而言,主要指的是為了能夠滿足社團成員共同興趣以及需求,而由學生自主構建,學校審批,并根據有關規定開展各類活動的一種學生組織[2]。參與社團活動有利于學生實現廣泛學習,并對潛能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合作探究以及學習能力。對此,需采取增強實現認識、制度建設以及社團評價等措施,來講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推動學生的個性化以及自主化發展。
其次,初中教師還需要理解到社團活動還有利于學生對志同道合伙伴的選擇。開展社團活動的目的在于對學生多樣化需求進行滿足,因此社團屬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主要載體,這就需要對社會活動進行豐富,讓學生能夠進行自由的選擇,這樣在有選擇之后學生才會有思考,并在實際選擇的過程中去認識、發現以及發展自我。另外,社團成員存在著來源多樣性的特點,諸如跨班級、年級等,但一個社團中的成員必然是興趣愛好相同的,進而有利于實現共同發展。由此可見,初中屬于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學校與教師需對社團予以有效的利用,讓學生多多的結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進而慢慢走向成熟。
常言道:“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社團也是如此,表現為教師的指導和社團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對此教師需對自身價值以及管理觀念進行及時的更新,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由于教師屬于對學校辦學理念以及教學目標等予以落實的實施者,教師所具備的責任心以及管理理念直接聯系著社團是否能夠實現良好的發展,并且新課程標準之中也明確表明教師應不斷提升素質和觀念,努力成為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支持者以及排難者。
其次,家長對于學生參與社團的看法,屬于學生參與社團的重要保障,大多數家長認為對學生有利、有益的事情均可以支持,但在中學升學壓力的影響,家長則偏向于不會對學生學習造成影響,進而放棄和學習無關的一些活動。部分家長甚至于認為社團活動屬于小孩子游戲,簡而言之就是形式主義,并不重要。在這些觀點的影響下,降低了學生參與學校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并破滅了社團在學生心目中的美好愿景。因此家長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和學校進行積極的交流,認識社團在促進學生成長方面所具備的作用。
為了能夠向社團活動注入更多的動力,需重視對學生社團特色的創建[3]。對此,社團活動需要具備能夠推動學生綜合發展的特色內容,為了能夠實現這一點,初中學校在創辦社團的過程中,需立足于學生綜合發展目標以及學校中心工作來進行,重視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培養。其次,各個社團應擁有較為獨特的標志性特色,也不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例如制作社團log、制作特色海報,亦或是構建社團網絡論壇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社團活動之中適當的融入地域特色,和地方特色文化進行融合,聘請民間藝人和學生社團聯合開展活動,以此來促進社會活動水平的提升。
系統全面的評價激勵制度屬于推動社團良好發展的重要保障,并且也只有構建出系統科學的評價激勵制度,才能夠讓社團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教師需對社團評價制度予以優化,諸如近幾年來我國藝考熱度逐漸升高,擁有表演天賦以及藝體愛好的學生逐漸增多,教師面對此類社團學生時需對其進行正確的評價與指導,為其今后的藝體學習夯實基礎,堅定他們的信念。其次,積極的激勵制度有利于社團的發展,要想建立起系統的激勵制度需秉承物質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例如,每學期組織各個社團進行展演,展示平時社團活動取得的成果,并評選優秀社團與社團成員,適當的予以表彰,亦或是將社團開展情況和學生個人、班級考核融合在一起,以此來讓學生通過參與社團活動為班級增添榮譽。另外,每年還可以為優秀的社團創造外出考察的機會。除此之外,激勵制度還涉及許多內容,諸如情感、競爭以及目標激勵等等,這些內容的最終目標均為推動學生社團實現更好的發展,并讓學生在參與社團的過程中實現綜合發展。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初中社團建設擁有新的發展機遇,學校社團由無到有、有少到多,逐漸形成了校園文化建設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過對學生社團的構建,能夠促進學生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此,初中學校需做到統籌兼顧,充分發揮出指導作用,適當的讓學生自主的去開展各類社團活動。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全面挖掘社團素材,努力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社團,增強學生社團活動開展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通過社團活動學到更多的東西,并在繁忙的學業之中放松心情,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