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
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癥,腰痛的發生主要表現為骶髂部、腰骶部以及臀部疼痛癥狀,部分患者甚至會伴隨出現雙下肢放射疼痛反應,據相關研究資料可知,腰痛的發病原因多為腰部急、慢性扭傷或者損傷造成[1]。經祖國傳統醫學研究指出,腰痛多屬“痹癥”的范疇,病因主要與勞損、瘀傷、風邪、體虛等因素具有密切聯系,其中,由風、寒、濕等邪氣所致的腰痛在臨床診斷中可被稱為“寒濕腰痛”[2]。張儀雯等[3]學者研究指出,寒濕腰痛的發生容易引起腰部經絡受阻,影響局部氣血運行的同時,還會加重疼痛程度。目前,臨床在寒濕腰痛治療方面的措施及方法相對較多,但不同方案所產生的臨床療效和患者預后各有不同。近幾年來,隨著中醫領域的持續開發和深入研究,中醫中藥在該疾病治療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溫針灸的治療效果最為顯著[4]。基于此,本研究將2020 年1~12 月在作者所在醫院進行寒濕腰痛治療的68 例患者納入課題研究,進行分組治療和觀察,現將溫針灸在治療寒濕腰痛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做如下總結。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1~12 月在作者所在醫院進行寒濕腰痛治療的68 例患者參與課題研究。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及改良組,各34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4 例;年齡最大52 歲,最小30 歲,平均年齡(38.16±4.67)歲;病程最短1 個月,最長7 年,平均病程(12.54±23.83)個月。改良組:男18 例,女 16 例;年齡最大55 歲,最小31 歲,平均年齡(38.22± 5.61)歲;病程最短2 個月,最長6 年,平均病程(12.49± 20.58)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 準》關于寒濕腰痛的診斷標準;②患者資料完整;③患 者與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對灸煙存在過敏反應者;②嚴重器官(如肝臟、腎臟、心臟等)功能不全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骨質疏松疾病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⑥臨時退出本組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實施常規針刺治療。指導患者取俯臥位,暴露腰部、雙下肢,選取腎俞、大腸俞、腰陽關、秩邊、環跳、陽陵泉、飛揚、懸鐘等穴位,放松全身,在兩側腳踝下方放置沙袋,然后使用濃度為75%的醫用酒精棉球擦拭上述穴位,進行常規消毒。選取 0.25 mm×40 mm 的毫針直刺患者的腎俞、大腸俞、命門、腰陽關、腰夾脊等穴位,得氣后,經捻轉補法予以治療,直至患者自覺局部酸脹;選取0.30 mm×75 mm的毫針直刺患者的環跳、秩邊穴位,選取0.30 mm× 40 mm 的毫針直刺患者的陽陵泉、飛揚、懸鐘穴位,得氣后,以小幅度快速捻轉行提插平補平瀉法予以治療。留針時間控制在30~40 min/次,1 次/d,連續治療30 d。
1.3.2 改良組 實施溫針灸治療。引導患者保持俯臥位,選擇的穴位主要有腎俞、大腸俞、腰陽關、秩邊、環跳、陽陵泉、飛揚、懸鐘等。放松患者身心并常規穴位消毒后,在常規針刺治療的基礎上選取2~3 個穴位于針柄位置放置1.5 cm 長的艾條。從底端點燃小艾條,給予患者溫針灸治療。如果小艾條燃燼,應及時清除灰燼,繼續點燃下一壯艾條。每個穴位行2 壯艾灸,留針時間控制在30~40 min/次,1 次/d,連續治療30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判定患者的疼痛情況。總分為 10 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強。
1.4.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采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SF-36)判定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理想。
1.4.3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 依據作者所在醫院自擬的答題問卷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實施調查:總分為100 分。總分>90 分:非常滿意;總分75~ 90 分:基本滿意;總分<75 分: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改良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改良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比較 改良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比較[n(%)]
腰痛在臨床中也被稱為“腰脊痛”,主要是由用力不當、內傷、外感、挫閃等因素導致[6]。患病后,由于患側腰部的氣血運行受到阻礙,患者可自覺腰脊或脊旁疼痛等臨床癥狀。如不能及時予以針對性治療,不僅會加重患者的臨床癥狀,導致病情遷延,而且還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能力,阻礙其生活質量的提升。采用常規針刺治療寒濕腰痛,能夠刺激患者穴位,疏通其人體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同時,還能平衡氣血及陰陽。但是,宋永偉等[7]學者的研究指出,溫針灸治療方案在寒濕腰痛治療中的應用能夠激發患者的機體陽氣,實現溫經、散寒、通脈等治療目的,從而取得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本組研究課題中,所選的68 例患者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針刺治療,改良組患者接受溫針灸治療。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改良組患者的疼痛評分(2.43±0.17)分低于對照組的(5.42±0.2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改良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91.42±1.13)分高于對照組的(82.53±1.5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改良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94.12%高于對照組的73.5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結果與吳多藝等[8]學者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由此可知,在寒濕腰痛治療中應用溫針灸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和療效。
綜上所述,臨床在寒濕腰痛治療中應用溫針灸具有顯著效果,既能積極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降低其疼痛感,又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