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周體民 溫長亮 董昌智 唐平
【摘要】? ? 在以往的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管理和維修工作涉及到的維修成本比較高,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完全影響了工作效率,無法產生良好的管理效益,通信電源的監控效果比較差,針對以上問題,需要在具體的維護與管理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做好軟件、硬件的管理和維護,開展完善性維護、適應性維護、改錯性維護,構建低成本、完整的數字模型,設定最佳的硬件維護體系,對通信電源監控系統展開全面、高效率的維護,讓通信電源監控系統能夠順利運行下去。本文主要是對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維護和管理進行探究,希望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 ? 通信電源監控系統? ?維護? ? 管理? ? 方法
引言:
在通信電源監控系統運行過程中,具體是由監控單元、監控站、監控中心構成的,在通信電源系統的管理與維護工作中,需要對涉及到的電源開關實施監視與控制,系統的工作頻率比較大,要想讓通信電源監控系統順利運行下去,保持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需要提升通信電源中的監控質量,實施全過程的管理與維護。在以往的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管理與維護過程中,通常都是利用人工記錄、人工采集的方式搜集信息,但是這種管理與維護手段,無法提升系統的運行效率,系統之間的信息也不能實現深度整合,無法展示出通信電源監控的及時性、高效率性,由此,在具體的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管理與維護工作中,需要了解通信電源系統自身的復雜性、可靠性特征,設定完整的管理與維護方案,不僅要讓通信電源監控系統順利運行下去,還要展示出系統的優勢,實施全方位的監控,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一、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結構
通信電源屬于通信系統中的核心構成部分,如果電源系統出現了問題、故障,那么會影響通信設備、通信網絡的順利運行,由此,一定要強化對通信電源的重視,借助于通信電源監控系統,掌握通信電源的現狀,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解決問題辦法。伴隨著我國供電模式需求的多樣化、多元化,蓄電池技術與整流器技術也出現了更多的變化,之前通信電源系統為集中供電方式,當前已經轉化成了分散供電方式,把蓄電池、整流器、配電屏放置在通信機房之中,實現全過程的高效化供電。
通信電源系統主要是由監控管理單元、蓄電池組、直流配電、整流器、交流配電構成的,借助于正極接地為對應的通信設備輸送-48V直流電壓。圖1為通信電源系統圖,在交流配電單元中接入市電,通過兩路交流來切換單元,在二選一之后把單路交流輸送到整流器之中,并且交流電會被合理、科學分配,投入到其它交流負載應用之中。整流器能夠把交流配電單元中的交流電轉變為-48V的直流電,最終輸出到直流配電單元之中。直流配電單元需要分配直流負載、介入蓄電池組。
在傳統的通信電源系統的監控管理和維護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人工巡檢方式來了解各項運行參數,這樣不僅無法發現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安全隱患,故障的響應效率比較低。而在通信電源監控系統之中,能夠借助于監控單元來收集被監控設備的參數、運行狀態,最終把采集數據傳輸到后臺監控中心,如果參數超出合理的限定范圍,或者是設備呈現出告警狀態,那么監控中心就會發出報警信號,指導調控人員來處理定位故障點,保證通信電源系統的順利、穩定運行。
二、通信電源監控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方法
2.1設立獨立的管理機構與人員
在通信電源系統運行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中,一定要設立專門的、獨立的管理機構與人員,以此來保證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在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與維護過程中,需要運用到的專業知識比較多,非專業工作人員是無法勝任的,由此,一定要重視人員配置問題,優化管理人員、維護人員結構,讓通信電源監控系統能夠順利運行下去。
首先,一定要強化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安全意識,在管理與維護工作中全面落實“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保持高度的工作警惕性,能夠更加專注投入到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與維護之中。
其次,需要強化相關崗位人員的專業知識、科技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培訓,以此來構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與維修隊伍,讓每一個崗位人員都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隱患問題,認真分析出現隱患問題的因素,從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防止出現更大的系統問題。
最后,需要不斷提升系統管理、維護崗位人員的管理能力與科學水平,要基于能耗節約、設施保護的前提下,減少事故的發生概率,防止出現惡性事故延伸、滋生問題,能夠把預防工作滲透到系統的管理與維護之中,全面消除任何的安全隱患。除此之外,需要強化崗位人員之間的配合、協作,優化工作崗位組合,保證機房設施、機房設施的安全性,以及配置環境的整潔性與規范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和維護。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管理和維護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做好系統軟件、硬件的維護工作,積極修正軟件中的性能錯誤,隨時監控系統運行規則變化、監控數據格式改變、系統數據庫改變等,及時作出處理措施。
2.2做好通信電源系統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在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與維護過程中,需要做好通信電源系統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首先,需要強化相關管理制度,做好通信電源檢修現場與設備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核實直流供電的安全性、可靠性,還要分析電池熔絲之間的連接是否牢固,保證蓄電池組的容量,滿足相應的供電需求,如果存在2組蓄電池供電,出現同時投運的情況,需要設定告警傳動試驗。
系統管理、維護人員需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檢查危險點的辨識是否到位,以及措施、方法是否到位,實施全面的監督、管理工作。同時,還需要提前設定通信電源系統故障的處理方案,強化操作監護、軟件監控,防止因為人為疏忽、管理缺失影響系統的穩定運行。其次,需要不斷提升通信電源系統的安全水平,定期做好通信電源設備、系統的改造,引入更多新的通信電源新技術,完善告警監測手段,規范相關的監測內容。
除此之外,需要做好隱患的整改工作,分析通信電源是否能夠滿足相關配置,比如“雙電壓”配置、電壓防護配置等,提升蓄電池性能標準,讓蓄電池容量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通過全面的隱患整改、排查,對通信電源監控系統中的情況實行整體把控,提高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穩定運行。
2.3設立通信電源系統的分站監控
要想讓通信系統高效、安全運行下去,需要讓通信電源處于一個可靠運轉狀態,由此,一定要做好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在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中,需要設立通信電源系統的分站監控,因為當前的通信電源由之前的集中式供電轉化成分散式供電,要想讓通信電源順利運行下去,需要控制、檢測電源系統中的每一個部分,實現監控信息的融合、整合。相關崗位人員需要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提出預警,從中來了解通信電源的風險根源地,后期也要做好通信電源設備的更換、維修、改遷,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危險源的發生,提升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需要構建功能構造較為強大的監控中心主站,及時處理變電站監控單元、地區監控站中傳遞過來的信息,實現通信電源監控主機之間的信息交匯,全面分析數據內容,制定全面的通信電源維修方案,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
除此之外,需要完善通信電源監控系統之中數據的傳輸流程,監控單元中的監控數據會借助于變電站傳出去,最終到達中心站的監聽單元之中,全面監控遠端通信電源的運行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措施。
2.4保證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實時監控、可靠性
在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和維護過程中,一定要保證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實時監控、可靠性。通信電源監控系統屬于電力通信系統中的基本控制單元,只有保證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才能夠讓電源設備實現集中監控與管理,防止電源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工作狀態誤測與誤報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帶來一些經濟損失,還會影響通信公司的形象與信譽。在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管理和維護過程中,能夠監控硬件結構是否安全、合理,防止出現設備、電源的老化問題。
其次,如果通信設備持續運行、通信工作持續進行,那么隨時都可能出現通信故障問題,由此,一定要借助于通信電源監控系統實時監控電源設備,及時對電源運作情況積極做出反應,不斷提升監控指令中的反應速度,讓通信電源處于正常運轉狀態之中。最后,需要保證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科學性、開放性,展現出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互補能力,不僅要檢驗電源設備的具體運行情況,還需要積極探究出現故障的原因,防止出現同類問題,保證通信監控系統體系的完整性。
除此之外,在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中,還要保證通信監控系統的可維護性、擴充性,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引入更多新的技術、理念,保持監控系統軟件、硬件的分離化,減少通信電源監控系統問題的修復時間,讓通信電源監控系統協議的統一化與規范化,在系統中涉及到的設備比較多,比如,蓄電池組、整流設備、柴油機組、交直流配電屏等,只有強化通信協議的規范性,才能夠展現出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優勢。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信電源屬于通信網中的核心構成部分,能夠影響通信網的綜合安全系數,由此,一定要做好通信電源的監控工作。通信電源監控系統能夠對通信電源展開全面的監督與管理,不僅要做好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設計工作,還要做好管理和維護工作,保持通信電源監控系統運行環境的穩定性、安全性,配備專業的崗位人員,做好監控系統的預防監督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減少系統安全隱患的發生,讓通信電源監控系統能夠順利運行下去。
參? 考? 文? 獻
[1]趙玉濱. 電力系統通信電源技術發展方向及應急預案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
[2]李志學. 鶴壁電力通信網監控與綜合管理系統項目開發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
[3]張日紅. 晉城供電分公司通信電源遠程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
[4]郭樹師. 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在移動通信企業中的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08.
[5]閻春喜. 保定市網通公司綜合電源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