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璇
【摘要】? ? 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教育教學也逐步展開變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結合“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勢作用,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本文對“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探討,結合互聯網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進行教育教學模式的策略分析。
【關鍵詞】? ? 互聯網? ? 信息技術? ? 思想政治? ? 教育教學? ? 創新
引言: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被廣泛運用到社會各個行業領域,在高科技的沖擊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被打破。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將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新時代“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融合創新,構建更加科學、全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滿足當前社會背景下學生的多方位需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重要意義
“互聯網+”指的是將信息技術與社會生產的各領域、各環節高度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組織變革,促進技術的更進一步發展。新時代,大勢所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必要結合“互聯網+”時代的新理念,緊跟科學技術發展的腳步,實現“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新融合,創新教育形式。
“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刻改革和創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互聯網的優勢發揮出來,與教育領域的職能作用有機結合在一起,采取針對性更強、更具人性化的交流方式和教育方法,對當代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才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綜合素質水平[1]。
二、互聯網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
2.1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
互聯網時代給社會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等各個領域、均提供了更多豐富的資源,將信息技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豐富了教育教學資源,拓展了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內容學習途徑。網絡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獲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高效,體系龐大的教育教學資源可供選擇,可以選擇其中最優,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這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學資源的局限性,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資源信息。由教師進行引導,從互聯網教學資源中選取優質的信息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綜合性提升[2]。
2.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全新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已經成為了與學生學習、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必要通道之一,其中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包括學習資料、時政要聞、各類資訊、李文文章等等,學生均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下載和學習。在“互聯網+”與教育教學模式下如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渠道愈發豐富,通過復制粘貼、下載、郵件發送等,豐富了信息傳播和共享的渠道。與此同時,運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可以實現交流互通的最大化,拓寬信息渠道、豐富信息內容,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針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工作更加便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便捷性更強,強化了整體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3]。
2.3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常是以教材書本中的內容為主,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失,整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待提升,互動率、抬頭率等不高,整體的教學成效達不到理想的預期目標。此背景下運用科學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完善了教育教學手段,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灌輸式教育模式,有益促進了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形成活潑、高效平等、民主的“互聯網+”課堂,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教師自身則發揮組織、指導和管理的作用,增加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作為學生的伙伴,幫助高校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綜合素養水平[4]。
2.4多元化信息容易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互聯網時代下,受到多元化互聯網信息的影響、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作用,這也是新機遇下所面臨的新挑戰。由于互聯網中信息傳播的速度快、信息體系龐大、覆蓋范圍廣泛,此時高校學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學生的分辨率整體較弱,無法正確、全面的甄別和分析網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很容易在互聯網信息的影響下,學生的思想狀態發生改變,甚至可能給學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等工作的難度。要求教育者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時刻的關注,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最大程度的消除互聯網信息的多元化給學生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5]。
三、“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策略分析
3.1轉變傳統的思想意識
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結合互聯網技術進行積極的創新和改革,首先轉變傳統的思想意識,加強對互聯網新技術的運用,全方位的創新教育模式,對互聯網在思想政治教,接受和嘗試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大力普及和運用互聯網技術,正視“互聯網+”教育的重要價值,發揮互聯網對教育工作的積極作用,推動教學模式向著改革創新的方向不斷探索和發展。借助互聯網技術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強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質量的提升,創新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真正使其發揮出新時代下教育的有效性,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6]。
3.2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模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要求教師加強對“互聯網+”教育時代的高度重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模式,將互聯網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充分發揮出來,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等創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以及授課的內容,運用網絡平臺和相關技術,獲取更多豐富的教學信息資源,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和知識面,將我國各個方面的信息資源充分挖掘出來,選取其中的熱點問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網絡信息資源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時間觀、人生觀、價值觀,擁有理想信念、家國情懷。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教學內容進行豐富,熟練線上線下各類教學資源展開課堂教學,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的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的融入到課堂內外學習中,提高道德品質、專業素養,為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7]。
3.3構建“互聯網+”教育溝通平臺
互聯網技術應用下,可以構建起信息交流和互動的網絡平臺,實現自由狀態下的交流和互動,結合不同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運用互聯網的這一溝通平臺優勢,構建起關于思政教育內容的互動平臺,例如論壇、QQ群、微信群等,向學生推送當前的時政信息、熱點新聞、民生事件,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討論,在平臺上學生可以自由發表看法和意見,教師則適時引導和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正確認知的逐漸形成。
在網絡平臺上,教師可以適當向學生滲透先進的人物事跡,加強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創建互聯網溝通平臺,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廣泛的參與到關于品德養成、社會認知、專業素養養成等各項關于生活、學習的討論和溝通中來,真正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4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線課程內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將“互聯網+”時代的優勢作用發揮出來,通過運用互聯網平臺和相關資源,構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在線教育課程,優化課程內容,建立起慕課、微課等在線課堂的教學模式。創新課程內容的同時,可以將教學視頻、作業布置等設置在在線課堂中,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知識內容,結合時政熱點話題的討論,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教學限制,幫助學生加強認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線課堂上,學生可以反復多次的瀏覽教學視頻,在有效的教學課堂內容中,促進道德素質水平的提升,真正實現“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8]。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教育中應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點內容,積極借助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學優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培養學生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樹立起正確人生信念,心懷家國、心系人民。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挑戰與機遇并存,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積極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促進整體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以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熱愛中國產黨、擁護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而確保社會主義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 考? 文? 獻
[1]陳麗愛.“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化路徑創新研究——評《“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09):98.
[2]林曉錦.互聯網+視域下現代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模式新論——評《新時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化學試劑,2020,42(03):342.
[3]孫婷.“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創新性研究[J].理論觀察,2020(02):45-47.
[4]陳萍.“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9(12):42-43.
[5]李明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創新探析[J].海峽科學, 2019(11):75-77+92.
[6]呼禾.“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J].現代交際,2019(13):30+29.
[7]李海峰,劉曉磊.互聯網視域下成人教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3):207-208.
[8]魏國旗,王清寶,等.“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J].中外企業家, 2018(1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