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結合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秉持“學生中心、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就業為本、終身學習”理念,以CDIO-OBE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融合課程思政,構建以Java語言為基礎,項目為主導,學生軟件開發能力培養為核心縱向一體化課程群體系,使學生分級遞進地、迭代地獲得Java方向軟件項目分析、設計、實現、運行的系統性訓練,具備Java方向軟件項目開發能力。
【關鍵詞】? ? CDIO? ? OBE? ? Java? ? 課程群
引言:
目前,我國軟件人才缺口極其嚴重,尤其是Java軟件人才的缺口。在職位要求上,企業比較看重技術扎實、綜合能力強的Java方向開發人員,不僅要求應聘者精通Java方向主流開發技術和框架,熟練掌握主流數據庫,而且要求具有項目開發經驗,有較好的系統分析、設計和開發能力,能夠參與企業應用系統的方案設計與實現,良好的文檔撰寫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我校始終堅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進行專業和課程體系設置,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工程技術型人才。Java軟件開發方向是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立足我校實際,培養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較強實踐能力,豐富項目開發經驗,較高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高素質軟件開發人才,是我校課程體系構建和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
結合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秉持“學生中心、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就業為本、終身學習”理念,以CDIO-OBE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融合課程思政,構建以Java語言為基礎,項目為主導,學生軟件開發能力培養為核心縱向一體化課程群體系,使學生迭代的、分級遞進的獲得Java方向軟件項目分析、設計、實現、運行的系統性訓練,具備Java方向軟件項目開發能力。
一、人才培養定位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立足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 面向地方經濟建設的特點和社會需求,以信息產業發展的特色與趨勢為導向,以培養Java方向軟件開發人才做為專業方向之一,在課程體系構建中,突出工程實踐能力訓練,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為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二、CDIO-OBE視角下軟件開發類課程群縱向一體化課程建設
2.1課程群建設過程
在課程群制定前,面向IT企業和校友開展調研,明確企業對Java方向軟件開發用人需求;面向高校開展調研,了解應用型本科高校Java方向軟件開發類課程體系構建模式;邀請企業和高校專家進行研討,各位專家結合當今社會軟件工程產業的發展需求,對開設的課程、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目標及教學執行計劃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在課程群制定中,以數據庫原理及應用、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基礎,將軟件工程課程知識貫穿于課程體系全過程,面向就業,開設Web開發技術、Web前端框架技術、Web服務端框架技術和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課程,這幾門課程面向Java軟件開發方向就業的不同領域,課程目標明確,課程聯系緊密,共同構建Java軟件開發方向核心能力課程體系。
在課程教學中,以CDIO理念和OBE理念為指導,構建Java方向軟件開發課程群,融合各課程知識點,構建以項目為主導,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一體化的培養體系,以項目驅動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以分層次實踐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將工程教育模式貫穿于專業的整個教學階段,使學生迭代的,分級遞進地得到的產品構思、設計、實現、運行的全過程系統性訓練,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畢業生。
2.2課程群建設內容
2.2.1明確課程群中各課程之間的關系,構建軟件開發課程群
通過查閱資料、調研、與其他高校教師交流、從企業獲取用人需求、參加學術會議等形式,對CDIO理論與OBE理念進行學習,組織教學研討會,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確定課程群中各課程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課程涵蓋的技術及預期學習成果,修訂教學大綱,并更新教學內容、教案等教學資料。
通過軟件工程課程的學習,注重對學生工程理念的培養,掌握軟件項目分析、設計、實現、測試的能力,把軟件工程的思想貫穿在后續課程的學習及項目開發中;通過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數據庫進行分析、并掌握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管理、操作和開發的方法,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Java程序設計課程是面向Java方向軟件開發課程群的基礎課程,該課程與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安排在同一學期。該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方法,以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為主線,將工程思想引入到教學中,按照軟件開發流程順序推進教學內容,將各知識點分散到項目中,在項目中學習知識點,并掌握知識點的運用方法,從而實現Java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和軟件工程課程的融合。
Web開發技術、Web前端框架技術、Web服務端框架技術和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課程面向學生就業。這幾門課程的教學中,迭代地將軟件工程思想、數據庫原理及應用、Java基礎知識融入到課程中,使學生具備軟件項目分析、設計能力以及全棧項目開發能力。
最終以全棧開發綜合實訓收尾,完成綜合性項目,實現網頁端、移動端、服務端應用程序的開發,鍛煉學生Java方向項目開發的能力和綜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2修訂基于OBE理念的大綱,明確學習需求與教學目標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了解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修訂教學大綱,確定課程群中各課程的學習教學目標和能力目標,確定課程目標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關系、梳理了教學內容與預期學習成效、制定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為順利開展教學,保障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時,挖掘課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將國家榮譽、中國傳統文化、工匠精神、職業道德和信息安全等元素融入到大綱中,教師在教學中體現課程思政。
2.2.3采用全過程非標準化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是提高教學質量、檢驗教學效果和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課程群采用全過程非標準化考核,除正常的考勤、完成作業等作為平時成績以外,加入階段性測試,將階段所學知識點進行運用;期末考試采取大作業形式,學生綜合運用課程群中相關課程知識,結合各課程特點,完成一個綜合項目,期末大作業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項目分析設計能力、文檔撰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遞進式的提升。
2.2.4分層、遞進地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實踐教學中,構建四級實踐教學體系,分別面向課內實踐、綜合實訓、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學科競賽。主動探索培養具有“雙創”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人才,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鼓勵學生參加雙創技能訓練項目,向學生灌輸創新創業理念,通過與學科競賽相結合,融合所學知識,遞進式地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雙創能力。
近三年來,課程群內教師指導學生獲批自治區級大創項目15項,國家級2項,參加各級各類學科專業競賽獲獎7項,其中,國家級3項,參加第六屆”互聯網+”寧夏回族自治區總決賽“紅旅”賽道銅獎1項。通過分層次實踐教學,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專業素養。
2.2.5依托新工科產教融合示范中心建設,加強校企合作,為教師、學生搭建實踐平臺
我校新工科產教融合示范中心現已投入使用。“信息技術園”設有大數據技術實驗室、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云計算與網絡安全實驗室和VR企業仿真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實驗室。新工科產教融合示范中心的建成不僅優化了學生實訓條件,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搭建了校內實踐平臺,同時,也為師生搭建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平臺。依托新工科建設,我校與10多家區內外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與實習基地。學生可以參與到企業項目中去,積累開發經驗和工程經驗,安排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熟悉項目開發流程,參與項目開發,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工程創新能力,也可更清晰的了解企業用人需求,以求更好地開展課程實踐教學。
2.2.6建設一支“專兼結合、校企互動、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課程群的建設,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創新型的師資隊伍支撐。
在師資隊伍建設中,秉持“專兼結合、校企互動、結構合理”的理念,有效依托學校“名師工程”,培養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干教師;
通過引進企業中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作為外聘師資,充實教師隊伍;通過校企合作,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學習和工作,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加強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鍛煉,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通過“青藍工程”,發揮“傳幫帶”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提升青年教師業務素質;
通過國內外學術交流,使教師了解前沿動態,提高學術水平;
通過“教學督導制度和領導聽課制度”,督促和幫助青年教師勝任教學崗位,提高教學質量;
實現建設一支思想作風過硬,業務素質精、數量足、質量高、年齡、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的“雙師型雙能”教師隊伍。
三、結束語
CDIO-OBE視角下軟件開發類課程縱向一體化課程群建設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群的建設初見成效,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一定提升,學生項目成果增多,教師實踐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課程群建設有待進一步探索,知識點的梳理和案例的準備,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入,教師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將是下一步建設的方向。
參? 考? 文? 獻
[1]盧冶等: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Java課程群研究與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1):207-211
[2]徐曉君等:基于CDIO-OBE理念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