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欣逢建黨一百周年,各行各業都開始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和黨的號召,發掘紅色故事,還原紅色歷史。在此盛世同賀之際,我特來向大家講述我的曾祖父謝晉的歷史事跡。
一、謝晉的革命生涯
謝晉,字廓晉,1883年2月7日生于湖南省衡南縣京山鄉(現衡南縣譚子山鎮楊湖村)。曾就讀于衡陽岳屏書院、衡州國民高等小學堂,畢業于湖南優級師范(長沙岳麓書院)。擅長詩作,成為早期南社詩人,與當年享有盛譽的傅鈍安(傅熊湘)、李澄宇(李洞庭)、姚大慈、姚大愿,并稱為“湘五子”,其中謝晉被稱為“大拇指”。
清朝末期列強瓜分中國,清廷腐敗無能,中華民族正處于生死存亡之際,謝晉開始了革命的覺醒,立志參加革命,借以拯救中華民族。他在自家門框上親自篆刻“大同”二字,以此寄托他誓為中華民族擁有一個人人向往的理想社會而奮斗的遠大志向。
1905年,謝晉在長沙一家商行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其時黃興的“華興會”在長沙成立,謝晉因此結識了許多社會進步人士。1906年,謝晉參加同盟會組織的“萍瀏醴起義”,后于1907年在上海加入同盟會。
1911年,為響應武昌起義,謝晉參加長沙光復,被選為湖南都督府參議、籌餉局局長,為革命籌措經費。
1912年,受孫中山、陳其美指派,出任北京《世界新聞社》經理。1913年任幽薊殄兇團團長,密謀策劃京畿拱衛軍暴動,因叛徒告密險些喪命,后化裝逃脫。之后遭到袁世凱的緝捕,逃亡日本。
1916年,謝晉回到長沙,集結約200名黨人襲擊湖南都督府,迫使正向湘西進軍的督軍湯薌銘返回長沙,使護法軍得以長驅直入攻下湘西,加速了袁世凱政權的滅亡。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號召兩院議員南下護法。謝晉立即響應,聯合劉建藩、林修梅等人在湖南組建護法湘軍,推舉程潛為總司令,他自己擔任秘書長,率領護法湘軍與軍閥傅良佐、張敬堯、吳佩孚鏖戰三年,受到孫中山電報表彰。1920年,謝晉任湘軍總司令部黨務處處長。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后,在好友林伯渠的介紹下,謝晉結識了共產黨人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譚平山等人,接受到共產黨新思想的啟迪,在多年蹉跎、彷徨之后,謝晉堅定地認為共產主義才是在國家和民族危亡時的曙光,才是真正值得每個人追隨一生的終極信仰。
1923年經何叔衡、毛澤東介紹,謝晉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中共組織潛伏在國民黨高層的秘密黨員,開始了嶄新的革命道路。
同年,謝晉參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籌備,為了保證毛澤東、林伯渠順利當選中央委員,他遵從黨的決定,主動放棄候選人資格,為他們成為國民黨中央委員,為促成并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做出了貢獻。尤其為時年30歲的毛澤東成為國民黨一大之代表,以及后來成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此舉為毛澤東充分施展政治才干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政治平臺和資源基礎。
1924年,國民黨改組,謝晉受命組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最高黨團,任北伐軍總司令部黨務處處長,參與籌建黃埔軍校。謝晉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利用他長期在湘軍中的影響和地位,支持周逸群到賀龍部工作,給賀龍、劉伯承部提供充裕的經費和裝備。
在此期間,謝晉與林伯渠一起在國民黨內大力發展共產黨員,除了在經費上給予黃埔軍校充分支持外,還推薦保舉了大量的共產黨員和湖南籍青年進入黃埔軍校擔任教官和取得學籍。如周恩來、惲代英、聶榮臻、蔣先云、陳賡、李默庵、霍揆彰、宋希濂等人,還有很多被他推薦的湖南籍青年,后來都成為了國共雙方的高級將領。
1926年,謝晉在國民黨二大當選中央監察委員并任廣州國民政府參事。
1927年初,在國民黨二大三中全會上,謝晉再次被推任國民政府中央預算決算委員會主任、中央購料委員會主席、軍事委員會經理處處長,并與林伯渠等四人組成“廖案”審查小組,審查廖仲愷被刺案。
按照中共中央指示,謝晉繼續給賀龍、葉挺、劉伯承、李富春等部隊提供充裕的經費和裝備,使部隊迅速發展壯大,為后來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建立打下了基礎。
同年4月,蔣介石等發起“4.12事變”,清算國民黨中的共產黨人。
7月中,中共中央決定軍事起義,急需軍費。謝晉接受林伯渠指示,以發放軍餉為名,從國庫中提取二十萬銀元以及一批軍火撥給劉伯承部,并派身邊最信任的人親自押運送到劉伯承部,促進了南昌起義的順利舉事。
8月1日,謝晉與宋慶齡、鄧演達、譚平山、惲代英、鄧穎超、屈武等22人在漢口發表聲討蔣介石的《中央委員宣言》通電,并宣布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與蔣介石徹底決裂。
同年,謝晉的女婿王子夷秘密加入共產黨,潛伏在國民黨中央支部。王子夷在從事地下工作時不幸被捕,之后成功越獄,流亡日本。后在日本長崎醫科大學攻讀。1935年回國,在江西醫專當教授。
1944年端午,因時局動蕩,王子夷攜家小從湖南茅市出發,帶著家小一路步行抵達貴陽,途中戰火紛飛仍不忘施展醫術救助途人,在貴陽時被第一難民所收留,其時痢疾瘟疫爆發,王子夷積極參與治療與救助,后加入貴州僑聯。
南昌起義失敗后,謝晉接受中共中央安排去蘇聯養病,乘船經海參崴去莫斯科。
1928年春,謝晉由莫斯科回到上海,與李維漢接談,被編入中央直屬小組。1931年,謝晉突發高血壓亢進,又受到王明等人排擠,心情十分壓抑。
1932年謝晉病情加重,又因一直暗中為共產黨工作、多次從經濟上支援共產黨,遭到蔣介石的通緝追捕,謝晉被迫于1933年第三次流亡日本,與中共黨組織失去聯系。
1935年謝晉抱病回國,住上海養病,后居武漢。1938年底武漢陷落,謝晉回歸故鄉,貧病交加,衣食無著,靠友人接濟。時汪精衛、孫科等屢以高官厚祿誘其出山,他以“志不同、道不合”相拒絕,并說:“我意決如鐵,誓不做蔣家一官半職!”并作詩道:“眼前狐貉已成丘,兀抱明珠莫肯投。”
1945年抗戰勝利,毛澤東、周恩來在重慶和蔣介石談判。謝晉萬分喜悅,冒險致電毛澤東,熱烈擁護共產黨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為毛主席寫下了“相期莫負平生意,須看黃花久耐霜”的詩句。
1948年民革宣告成立,謝晉遵照中共南方局指令,坐鎮衡陽市,聯絡組織舊日好友,組織“湘贛南區人民動員委員會”并任主任委員,策劃湘南武裝起義,組織游擊戰爭,開展民革地下工作。
1949年白崇禧在衡陽準備與第四野戰軍林彪部隊決戰,后因形勢不利,白崇禧逃往桂林,臨行前部署炸毀衡陽主要工廠、建筑。謝晉假裝積極配合,主動承擔裝炸藥的任務,暗地里發動群眾“保廠護城”,策反湘南各縣地方武裝和軍政要員,關鍵時刻成功策反了衡陽市市長楊曉麓、警察局長胡篤一。此舉為保護衡陽市的基礎設施、為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謝晉組織民革地下組織和其他民主人士,迎接新中國的建立。衡陽和平解放后,他擔任衡陽各界人民代表會協商委員會主席。
1949年10月,謝晉致信周恩來匯報開展地下活動的有關情況及所涉人物、事件。
1950年春,年近古稀的謝晉受邀到京,毛澤東設家宴熱情款待,周恩來、鄧穎超作陪。當晚主席留宿謝晉,二人徹夜長談。
毛主席親切地稱謝晉為“廓老”,并贊其為“湖南的一面旗幟”。毛澤東懇留謝晉在中央政府任職,謝晉自言:年事已高、身體多病,難當重任。于是毛主席建議謝晉回到湖南,舉旗凝聚人心,建設新湖南,謝晉欣然受命。
謝晉返鄉后,遵照黨中央毛主席指示,著手組建湖南民革、衡陽民革。后擔任民革湖南省委第一、第二屆主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一、第二屆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常委,湖南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政協第一、第二屆副主席,全國第一屆政協委員,全國第一屆人大代表等職。
謝晉先生長期奔走國事,無懼重重艱難,歷經艱辛,抱病工作,積極團結、教育、改造舊政府知識分子、官員,耐心懇切深入人心,受到中共中央以及毛澤東、周恩來的高度贊許,并連續三次接到他們親自下達的任命文件。
因常年帶病工作,超重負荷,謝晉于1956年8月4日因心肌梗塞在長沙寓所辭世,享年73歲。遺體安葬在岳麓山郝石坡(現湖南大學知新村后山坡)。
謝晉的革命思想影響了兒子謝宣渠、侄子謝華先后加入到革命隊伍。
二、謝晉的獨子謝宣渠
1924年,謝晉的獨子謝宣渠(化名羅仲民)經周逸群介紹,秘密加入共產黨,進入黃埔軍校二期輜重科學習,后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北伐期間,謝宣渠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中共黨組織負責人、第四軍軍委書記、葉挺獨立團第二營代理營長。在武昌通湘門戰斗中,他身負重傷,被葉挺、聶榮臻救下后幾乎不治,后被聶榮臻緊急轉院送到教會醫院才得救。事后聶榮臻用手絹珍藏著謝宣渠被炮彈碎片擊中的后腦頭骨碎片,常常在共產黨員的會議上展示,述說革命同志不畏生死的英勇精神。
謝宣渠1927年傷愈后,任武漢衛戍司令部保安總隊長,中共武漢特委書記。1930年從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歸來后,任中共武漢市委軍委書記、兵運書記。
1931年謝宣渠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時被捕,在上海龍華監獄中與陳為人、何孟雄、關向應、劉曉等組成中共特別支部,任支部書記。同年12月被組織花費重金營救出獄。后因對發動上海總暴動提出不同意見,被誣為“托派”嫌疑分子而斷絕組織關系。
1933年,因被叛徒出賣,謝宣渠再次被捕。時黨內因誤解已對他斷絕組織關系,黨外的舊時黃埔同學鄧文儀、賀衷寒前來“探查”,勸其“反水”。他早已做好準備,就算面對再大的困難、再深重的誤解,也一定要忍辱負重、保持對黨的忠誠。于是他機智周旋并許下重金,終于再次成功保守了黨的秘密并隱藏身份,在父親謝晉的幫助下,他被賄買出獄,繼續潛伏在國民黨高層。當時有位中共黨員鄭家康,成功打入了國民黨特務機構康澤別動隊,將國民黨當局拘禁的陳賡將軍營救脫險。但不久后,鄭家康被康澤別動隊殺害,謝宣渠偵查得知是特務萬人杰告密所致。1936年,萬人杰以漢奸罪被處決。不久,四川軍閥劉湘在重慶抓捕了20名中共地下黨員,謝宣渠聞訊立刻以情報股的名義爭取承辦該案,設法銷毀了重要證據,使20名地下黨員全部安然脫險。
1938年,謝宣渠見到正在組建新四軍的葉挺將軍,強烈要求歸隊。為不影響國共兩黨的關系,葉挺囑其仍留國民黨軍任職,以利進行抗日活動。謝宣渠即轉任預備八師政治部主任、補充團團長、陸軍大學政治指導主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部情報室少將主任、第20集團軍情報室主任、宣慰團主任、軍委高參等職。
1941年,謝宣渠被李默庵邀請到祁陽擔任“西南干訓班”高級教官和情報室主任,與曾創建黃埔軍校武岡分校的劉公武將軍為“西南游擊干訓班”培訓學員,并同時為遠征軍訓練“中英突擊隊”特戰隊員。1942年9月,謝宣渠隨李默庵到浙江麗水,劉公武則到重慶黨政高級班任政治部主任。
1945年起,謝宣渠就任軍事委員會高參、“國防部”戰地點檢組少將組長。在云南騰沖戰役中,他擔任前線指揮所主任,指揮作戰全殲日軍一個旅團。
1946年在重慶,謝宣渠見到鄧穎超、葉挺將軍,受囑秘密從事策反和聯絡工作。一直潛伏在國民黨高層,直接向周恩來、鄧小平秘密匯報工作并傳遞情報,如參與鼓動國民黨300將級軍官的“將軍哭靈運動”,發出國民黨軍將要撤出東北的情報,國民黨中華中地區的兵力部署及黃維兵團馳援淮海前線的行動路線,參與策動華中“剿總”副長官兼河南省長、兵團司令張軫部在長江南岸的起義,以及策動趙援、羅廣文、潘文化、劉文輝等部在西南地區起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謝宣渠任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專員、中央軍委聯絡部專員、人民解放軍南京高等軍事學院教員、內務部參事、國務院參事等。
十年動亂期間,謝宣渠因所謂的“歷史遺留”問題倍受迫害,1969年被遣返家鄉勞改。直至1973年經周恩來總理親自干預,才得以返回北京工作。
謝宣渠著有《葉挺獨立團圍攻武昌城等一段回憶》《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側記》等。
三、謝晉的侄子謝華
1926年,受謝晉的革命思想影響和推薦,并經李富春的介紹,謝晉侄兒謝華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謝華任第二軍第六師十八團政治主席,率軍擊敗自稱“無敵將軍”的孟昭月部,大敗張宗昌于秣陵關。
1932年后,謝華主要負責西北地區抗日工作,并以文化教官身份為掩護,在西北的憲兵營秘密工作一年,發展黨組織。
1936年2月,謝華根據黨的指示,再度去西安,促進西北軍與紅軍的合作,開始在前線建立聯系,交通線也隨之建立,隔絕已久的白區黨(國民黨控制地區的共產黨組織)和中央的關系也從此接上,從蘇區出來的和從白區進入蘇區的人士都由楊虎城部憲兵營負責保護。這一成就受到周恩來的嘉獎,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謝華任中共西北特別支部書記,對 “西安事變”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之后,謝華又協助周恩來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問題。
建國后,謝華歷任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長、省委委員、省政協一至四屆副主席、省志編撰委員會副主任、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所長、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④
以上是對謝晉先生及其兒子謝宣渠、侄子謝華“信念堅定、忠黨愛國”的傳奇一生的簡要介紹,這段歷史,不僅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地方文化發展的思想和靈魂,更是留給湖南人民的一座精神豐碑。
在本文即將結束之際,我的哥哥謝驚雷不遠千里,帶來家族珍藏的曾祖父部分資料原件,其中有毛澤東、周恩來1950年給謝晉的任命書,另有一張1950年10月10日填寫的“出席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履歷表”。在場的曹雋平先生憑著職業敏感說:“如果曬朋友圈,你曾祖父的這個就是20世紀中國最頂端的朋友圈了!”只見在表中,主要社會關系一欄赫然寫著“孫中山、黃克強、李大釗、毛澤東、董必武、劉少奇、周恩來和李維漢”,可是,因為即便擁有這樣頂級的社會資源,在經濟狀況一欄卻填著“有田十六畝五分,房三間,負債約銀洋100元”。革命一生、功勛卓著又身居高位的祖父卻仍然“負債約銀洋100元”,不由得讓人在唏噓感慨的同時,又陡生敬意,這令我想起烈士方志敏在他著名的散文《清貧》中所寫的:“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
當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文化,曾多次強調要把理想和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讓共產主義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謝晉一生的理想與信念,以及信仰中蘊含的精神內核,正是共產黨人“甘于奉獻、敢于擔當”的高風峻節,也是湖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文化精髓,是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整理:謝晉之曾孫女謝旻言)
2021年6月4日于北京
注釋:
①《中華民國專題史(第04卷)》之《國民革命與北伐戰爭》,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1日。 《衡陽縣黨史上的統一戰線“湖南的一面旗幟”——謝晉》,中共衡陽縣委統戰部,2021年5月7日。
②1956年8月15日《團結報》,1956年8月25日《湖南民革通訊報》及《林伯渠人物傳》《民革前輩與辛亥革命》《民革前輩與湖南解放》等。
③胡允恭《北伐戰爭紀實》,《衡南縣志》《衡陽市志》,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年。梁秉樞《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2師參加北伐的回憶》,《衡陽日報》2018年4月7日。
④《衡南縣志》,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年。
參考文獻:
[1]高語罕.中央委員宣言[N].南昌:民國日報,1927年8月1日.
[2]謝晉.六十七年經歷簡述[H].謝晉手稿.
[3]謝晉同志訃告[N].團結報,1956年8月15日.
[4]謝晉同志生平傳略[N].湖南民革通訊報,1956年8月25日.
[5]中國近代史(第三次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6]衡南縣志[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2年.
[7]中共衡南地方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
[8]民革前輩與辛亥革命[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2年.
[9]西安事變史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10]孫中山全集[M].香港:華語出版社.2016年.
[11]中共高層與西安事變[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年.
[12]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共12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13]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四卷)國民革命與北伐戰爭[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14]民革前輩與湖南和平解放[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