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為
摘 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一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關心的核心問題。我國的城鄉建設歷經多年的探索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與此同時,農村與城市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普遍存在,城鄉之間發展差異顯著。為順利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解決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是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分析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原因,研究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各種表現及其帶來的影響,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當下,城鄉發展的矛盾已不容忽視,應積極協調城鄉利益,解決城鄉矛盾和優化社會結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關鍵詞:城鄉發展;發展不平衡;中國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05
0 引言
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是發展經濟學中的一個重點研究對象。若城鄉發展間的矛盾不能得以解決,則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要平衡和穩定城鄉關系,必須大力支持農村全方位整體協同發展。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遵循城鄉發展的總趨勢,以宏觀戰略思維,引導農業現代化和實現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行精準扶貧,同時進行鄉村振興戰略,吸引農村青壯年回到家鄉,建設家鄉,通過自我建設使鄉村煥發新活力,同時通過國家配套實施的大量支持政策,鼓勵和引進高層次人才扎根農村,進而進一步吸引人才,實現農村發展的良性循環,這也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關鍵。
1 中國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1.1 社會發展進程原因分析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發展的底蘊與其他世界強國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城市與鄉村的發展間出現嚴重不平衡的問題,形成了城鄉二元化結構。在我國成立之初,國家各方面都存在著實力弱、基礎差的情況,為了盡快解決這一情況,國家決策層選擇了先強國富國,先集體后個人的發展思想。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是當時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城市作為工業化發展的主要地點,得到了國家最主要的資金、政策、勞動力等資源的支持。在初期實施的統購統銷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戶籍制度“三大支柱”構成的傳統體制下,農民通過農業稅、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為國家工業化積累資金,造成了城鄉關系的嚴重偏斜和農業農村自我發展能力的喪失,同時也極大程度的限制了農村的發展。國家緊接著還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嚴格的將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區分開來,兩類群體之間形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中國城鄉之間發展的差距也正是在這時被極大地拉開。
1.2 自然地理條件原因分析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東西跨度大,自然條件也有著顯著的差異。如前文所說,大城市集中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貧困落后的鄉村大多位于西部地區。從自然條件來看,東部地區地勢多以平原為主,氣候適宜、土壤肥沃,適于居住,也利于各種產業的發展。而西部地區多山地、丘陵,很多地方交通并不便利,信息相對更閉塞,沒有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也就造成了西部的農村地區的發展大幅度落后的現象,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加大。
2 城鄉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影響
2.1 對經濟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
面對城鄉發展差距地不斷拉大,大量資本和勞動力集體涌向城市,給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大的阻力,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外來資本,自身勞動力又大量流失,落后的農村地區想要打破困局變得更加困難。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地方官員為了追求GDP,必定會將GDP增長賴以依賴的-城市,作為首要發展目標,將資源向其傾斜。雖然地方政府也面臨脫貧攻堅的任務,但脫貧并不代表農村地區發展良好。最終的結果是城鄉經濟差距的進一步擴大,為國家經濟政策的宏觀調控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使我國的國民經濟難以平穩、健康地發展。
2.2 對社會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
大量資源、人才流向城市,除了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外,也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出現了大量的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其中大部分人生活上得不到足夠的保障,情感上得不到足夠的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也成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過大的城鄉發展差距帶來的經濟不平等使得犯罪率上升,催生搶劫、盜竊等犯罪行為的出現,形成使社會動亂的不穩定因素。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均衡發展。
3 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探索
首先,要有序地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各類型城鎮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制度,消除城鄉之間的戶籍壁壘。近年來,越發增大的農民工隊伍成了城市經濟建設賴以發展的基石,要正確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落戶問題,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難的問題,保障隨遷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保障面。解決城鄉之間二元結構的現狀,針對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的問題,建立自由的城鄉融合要素市場。著力解決土地交換、勞動福利報酬、資金流向等方面的不平等問題。促進農業方面科技成果的進一步轉化,設立面向“三農”的金融機構,完善農業保險的制度,建立城鄉融合的體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高效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4 結論
我國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會對我國的社會、經濟帶來一系列不良的影響。必須盡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落后的現狀。想要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新農村發展,進一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明確提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問題,標志著中國城鄉關系開始出現轉折性變化。城鄉融合當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按照國家部署,當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城鄉融合均衡發展的任務也會基本實現。
參考文獻
[1]趙紫璐,趙慶海.新時代中國城鄉發展路徑研究[J].鄉村科技,2018,(15):1415.
[2]王科.中國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政治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1,(04):914.
[3]郭熙保.發展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21227.
[4]葉金蘭.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15):12.
[5]郭劍平.關于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與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制度思考[J].求實,2012,(05):5154.
[6]王雅莉,姜義穎.中國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回顧與展望[J].工業技術經濟,2019,38(10):1422.
[7]馬蘭翠.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J].中國農業信息,2014,(01).
[8]李晉紅.加快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8,(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