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梅 張婷 唐蜀湘

摘 要: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著全社會醫療資源服務水平,也加劇了醫療資源供需配置的矛盾。西安市作為西北地區醫療資源水平較高的城市,其醫療資源的有效配置事關陜西省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基于《西安市統計年鑒》的醫療衛生數據,縱向研究西安地區2010—2019年間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通過西安市醫療資源洛倫茲曲線的測度來分析醫療衛生資源(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醫療床位數等)配置的效率問題,根據模型運行結果對西安市醫療資源配置效率進行評價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作為今后西安市醫療資源配置的參考。
關鍵詞:西安市;醫療資源;效率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08
1 文獻綜述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根據多項投入指標和多項產出指標,利用線性規劃的方法,對具有可比性的同類型單位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一種數量分析方法。DEA方法及其模型自1978年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A.Charnes和W.W.Cooper提出以來,用來研究資源配置效率方面十分理想且卓有成效,已廣泛應用于不同行業及部門。公共衛生醫療資源配置效率評價涉及從“多項投入”到“多項輸出”的邏輯過程,應用此方法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也很多。張曉紅(2016年)運用DEA模型對寧夏縣級公立醫院醫療資源配置的效率進行研究,李耘涵(2019年)運用DEA模型分析了上海地區醫療資源在2008到2017十年間的配置效率,并逐年進行了效率評價及冗余分析,劉旭等(2020年)運用DEA方法對火神山醫院醫療資源配置效率進行了探究。
2 數據選取
醫療衛生資源的投入,能夠讓更多居民享受到當地的醫療服務。政府對于醫療資源的投入主要可以劃分為醫療設施及醫療人員兩方面,醫療人員又包括醫生和護士。因此,本文選取了醫院數、床位數及醫生和護士的人員數共七個投入指標。鑒于數據的可獲取性,選取西安地區年度診療人次作為產出指標。本文選取2010—2019年《西安市統計年鑒》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
3 醫療資源配置效率分析
選用DEA中規模報酬可變模型即BCC模型,處理數據要使用計量軟件DEAP-2.1,得到西安市2010—2019年十年間醫療資源配置的各效率值、規模報酬情況以及要素投入的冗余值,相關的數據和運算結果歸納為表1。
從表格最后一欄的平均值來看,這十年來西安市的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整體還比較理想,綜合效率0967,其中技術效率高達0991,說明醫療人員和基礎醫療設施在使用過程中基本實現了有效管理,使本地區醫療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使用,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同時,規模效率也比較高,達到了0976,規模效率對于綜合效率的貢獻也比較高。從表1中可以看出,西安市2012-2014年及2019年的醫療資源配置的綜合效率、技術效率、規模效率都為1,與此同時規模報酬不變,說明醫療資源的配置在這四個年份處于效率包絡面,醫療人員和基礎設施的投入達到了最優的產出。
可所選區間的平均值在有的年份仍然高于醫療資源綜合配置效率,這就造成配置效率沒有效果。
尤其是2010年和2015年比較嚴重。2010年的技術效率為1,同時規模報酬呈增加狀態,依照模型的相關設定,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的乘積等于綜合效率。當技術效率為1時,規模效率成為決定綜合效率水平的唯一要素。基于此,造成整體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是規模效率低下,沒有有效性的規模和系統的醫療資源在配置方式。在2012年綜合效率首次達到的有效配置,三年后配置綜合效率均為1,說明在這三年西安市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整體較高,出現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2015年和2016年的時間里,綜合效率有所下降,但是規模報酬遞增,則說明經過增加床位數目和添加醫療人員,能進一步的提高整體醫療資源配置綜合效率,2017年和2018年的綜合效率又有所降低,其規模效率和技術效率也都低于1,遞減式的規模效率導致配置效率跌到了中期時的低谷狀態,雖然后期有所上漲,但是綜合配置效率在2019年仍為1。
從原始數據的要素投入指標來看,除了個別年份有輕微下降,這期間的所有投入要素一直呈穩步增長態勢,總體上對西安市的醫療資源配置的優化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我們在追求資源供給數量帶動產出的同時也必須更加具體地關注資源配比及增長協同效應,例如,2018年技術效率的明顯下降,就直接導致其綜合效率降至0.965,這說明提高綜合效率不能僅單方面投入醫療資源配置,要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優化途徑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在供給既定的條件下實現資源配置的進一步優化。
4 投入冗余分析
筆者選用了DEA模型作為投入醫療資源的主要模型,投入指標的松弛變量依據在運算結果中取值,其出發點應選擇從投入醫療資源方向,在配置過程中存在的冗余其分析方向要從投入指標入手。各個年度的投入從醫院的數量和執業醫師人數這兩方面來分析,均為合理。2016-2018年度醫院數量和執業醫師數量除外,這兩年執業醫師和醫院數量其冗余量十分少,過度投入情況在其他年份沒有存在,但是這兩年從床位數和注冊護士人數冗余較多。這主要表現在2015、2016、2018年,其中,2016年的注冊護士出現了2976人的冗余,床位數總共出現了8855.2張的冗余。
造成該年度綜合效率降低的原因是在執業醫師人數上也有輕微的投入冗余。2017年的情況有所好轉,同時也提高了本年度的醫療資源配置綜合效率,恢復數值達到0.98,但2018年,床位數的投入和注冊護士的投入冗余值又有所增加,并且醫院數也在這十年中第一次出現了3.7個的冗余,導致該年的綜合效率跌至0.965。雖然2019年情況又有所好轉,但是近幾年的醫療資源投入與產出的配比總體呈現不穩定狀態,說明西安市的醫療資源配置效率還有待穩定發展。
5 結論與啟示
2010年西安市的醫療資源配置相對無效。2015—2018年間,綜合配置效率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其余年份則整體較好。但是近幾年西安市的醫療資源配置效率并未持續優化,而是呈現不穩定的發展態勢,各效率指標都存在一定的起伏波動。近三年的規模效率還出現了遞減或不變的變化趨勢。因此有理由認為,提高西安地區的醫療服務水平不能盲目追求規模效益,而是要對醫療資源進行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
雖然在某些年度存在一定量的投入冗余,相較于各投入指標的基數而言,醫院數的冗余和執業醫師這兩方面相對較輕,而注冊護士及床位數的投入達到了相對飽和的狀態,單方面投入床位數和醫護人員,那么將不能提高從整體上帶動醫療資源配置效率,而更需要注重投入的均衡。
參考文獻
[1]蓋國鳳.資源配置效率測度與前沿生產函數[J].財經問題研究,1998,(11).
[2]郭贊.我國城鄉衛生資源優化配置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3]駱澤深.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廣東省衛生資源配置效率評價[J].中國衛生統計,2013,(5).
[4]來有文.西藏衛生資源配置與利用分析及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