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瀅瀅
摘 要:大學生創業孵化是高校為在校大學生和一些剛畢業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務平臺。孵化基地為入駐的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基本的經營場所、有效的指導服務和一定的政策扶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力及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逐漸加劇。伴隨著00后畢業生的出現,很多有意識的大學生已經轉向了新的一種就業方式“自主創業”。高校創業孵化基地的建立,是深入貫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發展驅動,深化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改革、激發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潛能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民辦高校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建的過程中更面臨著創業孵化基地的建立、管理、策劃運作、服務創新等多方面的考驗。本文將圍繞著民辦高校創業孵化服務機制等問題進行研究,用來探索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的新機制。
關鍵詞:高校學生;創業孵化;服務機制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31
1 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機制的國內外現狀分析
1.1 國外研究現狀分析
美國喬·曼庫索早在1959年在紐約成立了第一家孵化器,也是他首次提出了關于孵化器的相關概念,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對孵化基地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在孵項目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一些發展中的國家也意識到孵化器的重要性,并且在大范圍內普及和推廣。2000年以后,企業孵化基地不斷發展。2003年時李志能、吳壽仁等認為美國初創企業的快速發展與孵化器的推動有著緊密的關系。早在2005年林虎對以色列孵化器的發展經驗進行了研究,他認為這對中國未來孵化器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應構建項目、政府的扶持與服務緊密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扶持和鼓勵力度。
1.2 國內研究現狀分析
伴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理念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有關于創業孵化的研究也逐漸受到國內學者的重視,1999年張景安、張超英論證了我國孵化器三個發展階段,分別為研究論階段、失業化階段以及產業化發展階段。胡海燕(2002)等學者認為孵化器對于我國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調整、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孵化基地服務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服務內容的變遷和服務模式的優化。周志家、江卉(2008)指出,早期的孵化基地多以提供場地、設施等硬件服務為主,后來伴隨著孵化項目的不斷增加以及企業需求的多元化,孵化器也逐漸轉向為以初創企業創業指導、服務咨詢為主。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通過大量國內國外相關資料的查閱,國外關于“創業孵化”概念的提出要早于我國。國內關于“創業孵化”的研究相對較少,國內的學者對創業孵化的研究主要分布在環境、管理、運作和趨勢等特征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形成一定的理論成果和科學實踐經驗。然而,對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機制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一些。國內國外學者對大學生創業孵化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多,關于服務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通過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機制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將進一步推進孵化服務機制的建設和孵化基地的更好發展。
2 孵化服務機制建立的意義
2.1 理論意義
構建“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機制”,聚集高校優勢創新資源和創新創業人才,立足“吉人生根”及本土化的優勢產業,帶動地方優勢產業的發展,實現知識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勵并指導有條件的在校大學生積極創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水平。
2.2 現實意義
孵化服務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科研成果產業化,實現科研質量的提升。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機制的構建,為大學生提供科學、全面、完整的創業理論指導,提高初創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機制的建立改變以往單一的為初創大學生提供創業場所,而是建立一種挖掘、培養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和潛能,激勵更多的大學生投身自主創業之路的“孵化”服務機制,更好的服務創業學生,組織相關活動,為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更好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3 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的現狀
3.1 孵化的硬件條件薄弱
目前,據調查在一些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中,硬件設施和場地不足的問題已經顯現出來,并且已經影響到在孵大學生項目的進一步發展,以當前的孵化條件好很難有效地推動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更好發展。大學生在創業的初期,硬件設施和場地問題是影響其創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很多民辦高校的創業孵化基地只局限于為創業學生提供桌、椅和臺式電腦,沒有打印機等先進設備,缺乏對入駐企業的投入,在場地的規劃上來看,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都更加傾向于多個企業在同一區域內辦公,缺乏單獨的辦公和孵化空間。
3.2 服務過于單一
大學生在初創的實踐過程中,離不開專業的服務團隊。當前,大部分民辦高校的創業孵化服務中缺乏專業的、深入的、系統的孵化服務機制。很多民辦高校沒有開設創業類的課程,創業類課程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通過線上課程的學習和線下一些專業的創業指導和一些關于創業的有針對性的活動和培訓。很多高校的孵化基地,一年只舉行幾次創業類的相關活動,創業活動不夠連貫,內容不夠針對性,由于在創業的初始階段缺乏專業的指導,不利于創業人才的收納以及隊伍的組建。
3.3 欠缺專業化的學生團隊
學生在創業初期組建團隊,通常對創業認知、創業意識和創業水平、創業能力的認識不夠,缺乏對實踐經驗的積累,更加注重創意想法,開發產品,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創業初期的學生更加注重創業的結果,不注重過程的積累,這就導致創業團隊在組建過程中不夠專業化,初期組建的創業團隊專業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知識面狹窄,對于項目開發,產品定位、資金的籌集、風險防控等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沒法獲得風投機構和銀行的投資及貸款。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中的孵化項目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學生的項目,然而在校大學生由于長期學習和生活在校園環境中,缺乏社會經驗,特別是缺少對市場運營和創業實踐方面的經驗,考慮問題比較單一,從而會造成在創業初期在項目選擇、方案制定、市場運營等方面出現問題,從而導致很多大學生初創企業不能長久的經營和發展。另外,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經受不住打擊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