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主題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助力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在主題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支持性的教育環境,既能夠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全面發展,又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創設支持性的精神環境
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精神環境創設,需要管理者與教師、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信任與尊重,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才會感到安全、輕松、愉悅,才能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與學習、探索與創造;教師才能勤于思考、認真觀察、大膽實踐、敢于創新。
管理者與教師。記得在一次中班“種子的秘密”主題活動中,教師A在制定主題方案時問我:“主題活動的第一步我想帶領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種子,在主題墻的布置上,我是不是應該把種子和果實的圖片一一對應著展示出來,這樣的話幼兒們看的時候會更加清晰直觀。”我問她:“種子從哪里來呢?”教師A:“這個周末我準備去買一些,也收集一些。”我:“打算從哪里收集呢?”教師A:“每次吃完帶核兒的水果,我可以把種子留起來。”我:“在幼兒園里有沒有可以收集的機會?”教師A:“有的,午點時可以收集。”我:“我們該怎樣為幼兒們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呢?”教師A思索了一會兒,恍然大悟:“我可以和幼兒們在午點時一起收集,他們肯定會非常感興趣的。”我笑了,繼續問她:“你覺得這樣做,對他們會有哪些幫助?”教師A:“可以激發幼兒們的興趣,還可以讓幼兒們在收集種子的過程中認識果實和種子。”我:“他們還學會了什么?”教師A思考后說:“我知道了,他們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我笑了,向她豎起大拇指。在主題活動的事例中,我改變自己的指導方法,從直接告知變為問題追問,調動了教師主動思考的積極性,營造了輕松、相互尊重、平等的交流氛圍,推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師幼間與幼幼間。在支持的氛圍中,教師成為幼兒的合作者,幼兒和教師一起探究學習,對幼兒來說也是一種鼓勵。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啟發幼兒發現問題、引領幼兒分析問題、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師幼間、幼幼間相互信任和相互幫助,共同研究材料、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探究成果。教師幫助幼兒發展了獨立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懂得了信任和關愛他人的重要性。幼兒面對困難,敢于挑戰;面對矛盾,學會了用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去解決。同時,教師意識到要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視角、與幼兒實現共情。
創設支持性的物質條件
環境創設。主題墻的創設是幼兒主題活動過程及成果的直接展現方式。在之前的主題墻飾中,我們至多看到教師的每一步驟的命題、孩子們的作品呈現,成果多于過程。在這一階段的主題項目參與中,教師們漸漸懂得,主題墻不僅僅是作品展示墻,還可以使我們直觀地看到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學習現狀,比如幼兒關注的問題、遇到的困難、新發現、通過哪些方法尋求答案。這一環境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方式、發展水平息息相關。通過主題墻的創設,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幼兒對主題活動內容的掌握、把握幼兒的活動進程、發現幼兒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與主題墻的互動學習。
區域材料。區域活動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恐龍探險隊”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們對一套恐龍書產生了興趣,恐龍話題成了討論的主題。教師和幼兒們一起在圖書區開辦了恐龍主題圖書館,幼兒們紛紛帶來相關書籍,分享閱讀心得。隨著幼兒的好奇心不斷增強,教師又與幼兒一起利用班級、園所資源,創設了恐龍博物館、恐龍表演區、恐龍故事分享區;利用幼兒們帶來的各種材料,在益智區開展“恐龍拼圖挑戰賽”活動、在科學區嘗試“孵化恐龍蛋”的小實驗、在建筑區開展“護蛋行動”活動,幼兒專注地進行游戲,在體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觀察幼兒、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篩選適宜的游戲材料、開展適宜的游戲活動。
創設支持性的家庭與社區資源
家長支持。家長不僅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更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長有效地參與幼兒教育,才能使幼兒真正健康成長。在“協同教育視角下兒童學習品質的培養”研究項目中,家園協同是一個重要的實施途徑。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我們打破以往家長僅僅協助收集資料的模式,積極發揮家長作用,開展家長助教活動。活動前期,我們開展親子調查、建立家長智囊團、聽取家長的活動想法,與家長分工開展親子閱讀、經驗拓展等活動。活動中期,我們邀請有特長的家長走進課堂、走進活動區,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活動經驗和社會經驗,還擴充了教師的教育方法,彌補了教師思維方式的局限性,為主題活動增添了新活力。活動后期,我們與家長一起開展親子制作、親子表演、親子遠足等活動,通過家長的廣泛參與,主題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一公里課程”。“一公里課程”是我們開展主題活動項目的新思路。例如:“恐龍探險隊”走進自然博物館,“你好小螞蟻”走進小區綠地,“我要上小學了”走進社區與小學生約談,走進北京中關村四小感受小學生活,“我是大班哥哥姐姐”走進小班等。周邊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拓展了教育空間,豐富和深化了主題教育內容。
在協同教育的視角下,無論是管理者、教師、幼兒還是家長,我們都逐漸由“會學習”轉變為“慧學習”。創設支持性的精神環境、物質環境,借助家長、社區的教育資源,我們敏銳地覺察到幼兒的興趣與發展需要,借助主題活動為幼兒提供支架,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主動學習,培養幼兒優秀的學習品質,有效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明天幼稚集團二幼南區園)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