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實體書店;總編輯制度;北京“書香之城”建設
【作者單位】程洲,北京發行集團校園書店。
【中圖分類號】G239.23【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04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中提出:“構建以公共圖書館、綜合書城、特色書店、社區書店等為支撐的十五分鐘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營造城市閱讀氛圍,讓閱讀成為時尚、成為習慣,使北京成為流淌著濃郁人文氣息的‘書香之城。”實體書店在“書香之城”建設中承擔著歷史重任,對此,網點和空間的建設是基礎條件,書店對內容質量的把控也至關重要。
一、實體書店建立總編輯制度在“書香之城”建設中的必要性
1.建設“書香之城”對實體書店圖書、活動等內容導向安全的要求需要總編輯制度保障
實體書店的圖書和閱讀活動都是內容產品,具有顯著的文化特殊性。實體書店在圖書選品、活動策劃等內容選擇和組織上必須把好關、保品質,才能在保障導向安全的基礎上引導社會閱讀風氣,助力“書香之城”建設。實體書店聘用具備把關能力的總編輯并形成總編輯制度,是保證內容質量的人才基礎和制度保障。
2.建設“書香之城”對于實體書店“專、精、特、新”的要求需要總編輯對內容進行再編輯
如今,書店已經不僅僅作為出版社既有出版物的銷售終端,而是日益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綜合體。書店呈現的內容也不單單是供應商提供的獨立圖書或獨立電子音像產品,而必須是一個經過編輯整理的、整體性的文化呈現。只有經過內容再編輯的書店才能真正成為政府鼓勵、讀者期待的專業書店、精品書店、特色書店、新型書店。
以開業不久但在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中小型主題書店——幽默書店為例,其主理人(履行總編輯職能)將《圍城》和英國文學史上的杰作《衰亡》陳列在一起,因為《衰亡》曾經影響了《圍城》的英式諷刺文風,這體現的就是書店對孤立圖書所做的再編輯。如果對書沒有深入的了解,不具備融會貫通的學習和研究能力,就無法做到這樣的“編輯”工作。
3.建設“書香之城”對于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需要總編輯制度保障培養和建立有內容把控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
實體書店與所有的零售行業店面一樣,都要求包括店員在內的銷售隊伍對銷售產品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但圖書又不同于一般商品,要對它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對人員素質尤其是文化素質的要求較高。這要求書店總編輯對書店店員要進行有計劃、系統性的專業培訓,培養和建立具備內容把控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
二、實體書店總編輯的基本定位
1.實體書店總編輯的崗位職責
結合實體書店建立總編輯制度的必要性分析,實體書店總編輯的崗位職責應包括對書店圖書、閱讀活動等內容進行選擇和品質把關,對上游內容進行再編輯并負責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具體包括:決定書店的內容主題、協調各主題內容的配置;主導書店選品工作、培養選品人才隊伍;審核閱讀活動內容、培養活動策劃人才隊伍等。
2.實體書店總編輯的任職要求
1995年10月19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于報刊社社長、總編輯(主編)任職條件的暫行規定》,對報刊社總編輯做出了明確、系統的要求。此后,出版單位對于總編輯任職條件的規定基本以此為基礎。2011年3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出版單位總編輯工作的意見》,對總編輯專業技術職務、基層工作經驗和管理崗位經驗提出了具體要求,即總編輯應具有出版專業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一般應具有5年以上的編輯工作實踐經驗,3年以上出版單位副職領導的工作經歷。
目前,政府管理部門還沒有明確的關于實體書店總編輯的任職要求的文件出臺。實體書店屬于發行行業的終端,是出版業的下游,發行與出版有著類似的文化屬性。因此,書店總編輯的任職條件也可參照出版行業的要求,結合發行行業自身特點來確定。筆者建議,實體書店總編輯的任職要求可以確定為:新聞傳播、出版、發行等相關專業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一般應具有5年以上出版發行行業工作經驗或宣傳管理工作經驗。
三、實體書店建立總編輯制度的現實困難
1.實體書店行業整體上經營狀況不理想
在數字閱讀快速發展和網絡書店全新商業邏輯的沖擊下,實體書店的經營壓力與日俱增。根據各大電子圖書銷售平臺的統計,2020年電子圖書銷售數量與實體圖書銷售數量相當;開卷發布的《2020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實體書店渠道的圖書零售規模占整個實體圖書零售市場規模的比例不足30%。2020年,幾乎所有以圖書零售業務為主的書店都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大多數開展多元銷售業務的書店也都掙扎在虧損邊緣。實體書店長期面臨艱難的經營困境,書店員工的薪酬待遇普遍不高,因此在高端人才儲備上相對欠缺。在此情況下,實體書店面臨想要建立總編輯制度但沒有合適的人才儲備,想要引進專業人才卻苦于拿不出能夠吸引專業人才的薪酬待遇的困境。
2.新華書店等老牌國營書店人才隊伍老化且流動困難
北京市老牌國營書店有著優良的傳統、相對完善的規章制度和人才培養和使用體系。但在人才隊伍的更新和管理制度的升級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現有業務骨干人員隊伍呈現老化趨勢,活力不足,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較低。限于薪酬待遇和企業文化等因素,通過大量引進高端人才的方式改善人才結構也存在諸多困難,導致國營書店內部缺少適合擔任書店總編輯的人才。
面臨這樣的現實困難,想要在所有實體書店保質保量地落實總編輯制度具有一定難度,而在條件允許的部分書店先行先試,在總結實踐經驗之后逐步全面落實應是相對可行的實施路徑。筆者在對比北京市商超書店、園區書店、社區書店、校園書店等各類型實體書店的基礎上,認為在高校校園書店率先落實總編輯制度在客觀條件上相對充分,而且也很有必要。
四、在高校校園書店率先建立總編輯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高等學校數量居全國首位,而且相當一部分高校在北京不止一個校區。按照2019年7月25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每所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可見,北京市校園書店的數量、體量和質量都將在實體書店行業占有一席之地。
1.高校校園書店率先建立總編輯制度的必要性
(1)高校校園書店的專業性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的總編輯把握內容。
第一,高校的教育屬性對圖書、活動等內容導向安全的要求更迫切。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校園實體書店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在傳播先進文化、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校園、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校園實體書店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把社會效益置于首位。為落實高校“三全育人”職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作用。這對高校校園書店發展提出了更高期望,也對書店把握圖書選品、活動內容的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高校的學術研究高度和專業特點需要書店總編輯負責書店內容體系的建設。校園書店要立足所在校園的學術研究優勢和專業特點服務學校師生,既要重點突出師生的研究和學業需求,又要兼顧師生全面發展的需求。這要求書店必須有意識、有能力了解師生的具體需求,根據師生需求對書店內容進行體系建設,以推薦精品、助力閱讀促進專業學習和學術研究。傳統的書店店員、經理一般不具備相應的專業背景和能力,專門聘請或培養相關人才擔任書店總編輯是這一問題的針對性解決方案。書店可以通過總編輯制度提高專業范圍內出版社和作者對圖書、書店活動的鑒別能力和意識。一是鑒別出版社。以北京語言大學的校園書店梧桐書坊為例,其主要特色和主營圖書類別為國際漢語教育類圖書,目前全國有一百余家出版社出版此類圖書,但實際擁有專業水平、可以出版高質量專業圖書的出版社不超過10家,而在這10家出版社里,可以做到質量穩定、規模穩定的又不超過5家。作為該高校校園書店的總編輯將有能力找出這一百多家出版社,再依托專業知識積累對這些出版社做出專業鑒別。建筑大學、林業大學、化工大學等專業特色鮮明的校園同樣需要專業特色鮮明的大學書店,而由于總編輯這一職能的缺位,這些大學的校園書店在“專、精、特”的探索上還不夠深入。二是鑒別作者。有的作者在專業領域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但也有的作者水平有限,作品的含金量不高。作為高校校園書店總編輯,應該了解專業作者隊伍,對作者及其作品具備基本的鑒別能力。三是鑒別圖書和活動內容。對于出版社和作者的鑒別屬于批量鑒別,要做到更精細的選品和活動策劃,還需要對每本書和每場活動的內容進行鑒別。這就要求高校校園書店總編輯在具備專業素養的同時,用系統的總編輯制度和體系化的團隊保障工作效果。
第三,高校校園書店對內容再編輯的要求更精細。高質量的專業圖書到店只是書店圖書內容組織的第一步,書店還需要根據專業內容細分對圖書進行分類上架和有針對性的梳理和推薦。高質量的閱讀活策劃只是活動內容落地的第一步,策劃完成后還要根據學校特點進行細節打磨。一個專業區域的圖書選品和陳列,健康、積極、有營養的活動策劃是書店應對師生讀者需求的升級回應,而這些高校校園書店對內容再編輯精細化要求需要書店總編輯制度的專業水準來保障。
(2)高校校園書店讀者的專業性要求書店儲備能與讀者對話的人才。
高校校園書店的讀者大多為專業讀者,是相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這些讀者對圖書內容的專業性、精確性要求高,服務好專業讀者,書店必須儲備與讀者可以在專業領域進行基本對話的人才,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積累和訓練,很難達成專業領域基本對話的目標。書店要求每一名店員都具備專業領域的對話能力并不現實,但通過書店總編輯制度的建立,首先讓總編輯具備這一能力,再通過體系化的培訓促進書店店員的專業能力的提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3)高校校園書店組織閱讀活動需要了解行業內專家情況并具備與專家對話的能力。
新形勢下的書店不僅是售賣圖書的店,更應該是綜合性的文化交流空間和文化服務平臺。想要提升書店的文化氛圍,助力校園文化建設,舉辦相當數量的、有質量保證的、師生積極參與的文化活動是當下校園書店的必備項目。高校校園書店的文化活動應結合本校的學科專業特點和優勢,以專業類學術文化交流為特色,組織這樣的學術文化活動,需要書店在策劃活動時多學科專業領域有基本的了解并具備組織專業活動的能力。
2.高校校園書店率先建立總編輯制度的可行性
實體書店建立總編輯制度面臨的現實困難諸多,在建立總編輯制度這項工作上,不同類型的實體書店面臨的難點不盡相同,而人才匱乏是最突出的問題。但筆者認為,在各類實體書店中高校校園書店的背景和環境特點更容易突破這個難點。
第一,與其他類型實體書店相比,高校校園書店的主辦單位具有人才儲備優勢。目前的高校書店主要有兩類,一類由高校下屬出版單位開辦,如外研書店、明德書店等,另一類是由學校引進的大型連鎖書店,如新華書店建筑大學店、新華書店國防大學店等。由于上級單位出版社擁有大量的專業人才儲備,由出版社開辦的校園書店完全有條件為書店選拔合適的總編輯人選。而由連鎖書店開辦的校園書店本身就設有專門的選品機構,有專業的選品人才儲備,且擁有新建團隊或招聘合適人才的實力。
第二,與其他類型實體書店相比,高校校園書店具有高校天然的人才條件。如果高校校園書店在人力、財力或制度上存在困難,無法獨立建立總編輯制度,可向所在學校尋求支持。一個專業水平高、可以更好地服務師生的書店對于校方來說大有裨益。學校在專業人才方面擁有豐富的儲備資源,宣傳部門等機構也有豐富的宣傳及管理經驗,書店可與校方充分溝通,以聘任或派駐的形式建立書店總編輯制度。
五、結語
自2018年7月6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來,已經有不少實體書店設置了總編輯崗位,但對總編輯的任職條件規定還沒有一致標準,真正建立總編輯制度還有不少工作要做。自2019年7月17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全國校園書店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校園書店作為校園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助力校園文化建設,其中內容建設是重中之重。在校園書店硬件條件越來越好、視覺感受越來越美觀的今天,書店總編輯制度的建立將對書店的內容建設予以更好的保障。通過高校校園書店引領整個實體書店行業建立總編輯制度,將真正以好的圖書、好的閱讀活動內容充實十五分鐘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曉明. 我們還需要實體書店嗎?[J]. 出版廣角,2021(7):36-37.
[2]程洲. 民營校園書店現狀及發展方向試析[J]. 出版廣角,2018(18):31-34.
[3]耿思嘉. 我國校園書店的創新方向研究[J]. 出版廣角,2020(1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