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 鍵? 詞】主題出版;科技主題出版;科技出版社
【作者單位】錢方針,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09
自2003年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實施主題出版工程以來,主題出版發展迅速,全國各類優秀主題出版物不斷涌現,在出版行業結構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呈現鮮明的時代特色。
基于十多年的發展,主題出版以自身的實踐進一步拓展了外延空間,被賦予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主題出版關注的應當是時代的主題,即每個時代最核心的課題。主題出版應堅持問題導向和現實關懷,關注我國社會中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和重大戰略需求,涵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建設等廣闊領域,這也是近年來學界和業界對主題出版內涵逐漸形成的共識。
近年來,中宣部的導向也說明了這一點。如2021年,中宣部明確了主題出版五方面的選題重點,闡釋了主題出版的主要方向。其核心已經不再是單純地講黨史等傳統的主題出版內容,而是延伸至經濟、文化、科學、生活等方方面面。這為出版社結合自身優勢,圍繞建黨百年,主動策劃主題出版圖書創造了條件。
一、 科技主題出版的意義
1.科技主題出版是近年來主題出版內涵拓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黨的十八以來,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中的科技精品頻頻出現,如2012年的《翱翔太空:中國載人航天之路》,2015年的《青藏鐵路》《開往世界的中國高鐵》《十的負九次方——中國首款國產噴氣客機誕生記》 ,2016年的《中國高速鐵路隧道》,2017年的《大國之翼——C919大型客機研制團隊采訪報告》,2018年的《科技強國建設之路:中國與世界》、“中國高鐵叢書”、《大國啟航——中國船舶工業戰略大轉折紀實》、《極地征途:中國南極科考日記檔案》,2019年的“科技改變中國叢書”、《中國兒童太空百科全書·中國航天》,2020年的《查醫生援鄂日記》等,這些選題無不彰顯了這個時代核心的科技課題。
2.科技主題出版的發展,與科技成就密不可分
回望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和偉大業績,科技成就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我國老一代科學家為實現科技救國夢做出了非凡的努力,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以“兩彈一星”科學家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科技強國夢而無私地奉獻,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取得了零的突破:1952年,我國第一臺國產火車頭問世;1955年,我國第一艘海客貨輪下水;1956年,“殲-5”首飛成功;1964年,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上天……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在創新精神的鼓舞下,我國在基礎科學、技術科學以及重大工程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高鐵、中國橋隧、中國盾構、“中國蛟龍”、中國大飛機……應運而生。中國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科技改變了中國、重塑了中國、成就了中國。換言之,建黨百年取得的科技巨大成就和其中的典范人物,為科技主題出版提供了寬廣的內容選擇空間。
3.科技主題出版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科技戰略導向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講話指出:“當科學家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夢想,我們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向往的職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這也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做好新時代科技主題圖書出版的著力點,是科技主題出版的時代意義所在。
二、 科技主題出版的特質
從歷年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選題的項目可以看出,科技主題出版涉及學術前沿、科技文化、科技人物等內容,既不同于學術出版,也不同于一般科普圖書,表現出以下特征。
1.主題性
主題出版必然要把主題性放在首位,因此科技主題出版必然要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緊扣時代的科技核心課題,聚焦科技重點領域、重大工程、重大計劃和重大熱點事件,深入解讀其部署實施的戰略意義,剖析決策其背后的科學依據,科普關鍵核心科學技術,用出版物引導公眾理性、科學地認識國家戰略部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營造良好的氛圍。
2.可讀性
華中師范大學范軍教授曾用兩個簡單的標準來評價主題出版:“有意思”和“有意義”。“有意思”是指作品可讀性強,行文曉暢流利,包含人類普遍感興趣的元素,結構安排巧妙精致,能吸引人持續閱讀下去;“有意義”是指作品蘊涵著豐富的認識價值和道德感召力量,能陶冶情操,使作者和讀者在價值觀層面達成深度共識。對科技主題出版來說,“意義”因為“有意思”的呈現而更加吸引人、感染人,“意思”則因為“有意義”的內容支撐而不至于低俗無聊,流于淺薄,通俗地說,就是對讀者具有吸引力、感召力、親和力。
3.學術品質
學術品質指的是主題出版的內涵和底蘊,主題出版物要在智識深度和邏輯力量上吸引新一代的年輕受眾,就必須具有良好的學術品質,無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經典理論,還是當代社會發展的新動態和新理論,都需要結合歷史視野和新時代背景做出深刻的闡釋。良好的學術品質可以吸引讀者進行深度閱讀,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科技重塑中國》《科技成就中國》等就具有這個特點,從熟悉的科技成就引入深層次的學術剖析,嚴謹而有深度。
4.媒體融合
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的一種媒介發展理念,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基礎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有機整合,其中既包括技術的融合,也包括經營方式(如媒體功能、傳播渠道)的融合。媒體融合促進了出版的多元化發展,形成了“一種內容、多種載體,一次生成、多次發布”的發展趨勢。隨著主題出版內涵的拓寬,與媒介的多維融合成為必然,這不僅有利于內容呈現的創新,而且有利于傳播的多元化,為主題出版物更便捷地觸達讀者打下基礎。出版“走出去”要借助數字化,因為數字化打破了國家、文化和閱讀習慣的界限,更容易實現一體化傳播。
5.國際視野
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向世界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是主題出版的特質之一。優秀的科技主題出版不僅要講好國內故事,還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近年來出版的科技主題類圖書都具有這個特性,如2020年出版的《查醫生援鄂日記》已向外輸出9個語種,《厚土中國》已向外輸出5個語。
三、 如何做好科技主題出版
做好主題出版是每個出版社的使命和擔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作為一家大學出版社,一直結合自身優勢,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敏銳的出版意識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探所主題出版機制,專注上海交通大學特色,積極發揮科技主題出版優勢。
1.注重主題出版的內在機制建設
2018年,一方面由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即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工作;另一方面源于社內出版專業化發展需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專門成立了主題出版中心,打造了良好的主題出版平臺機制。
主題出版中心成立后出版的最具代表性著作是《查醫生援鄂日記》,該書的策劃出版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展史上取得五個突破:一是交大社事隔五年又有選題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二是交大社圖書選題首次入選“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三是交大社圖書選題首次入選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四是交大社圖書選題首次入選《作家文摘》“十大非虛構好書”榜;五是交大社圖書首次被日本巖波書店引進。此外,《查醫生援鄂日記》還入選了“2020百道好書榜年榜” 和“2020百道原創好書榜年榜”。可見,好的機制有利于精品出版物的打造。
2.注重頂層設計,凸顯科技特色
仔細研究每年中宣部頒發的關于做好主題出版工作的通知,結合自身優勢,尋找選題策劃方向,找準主題特色是出版社的重要工作。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以科技出版見長,近年來在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能源與環境、生物力學等領域曾多次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在業內有著良好的聲譽。如何在科技圖書方面做好主題出版,是出版社長期以來不斷思索的問題。優勢的板塊往往基于時代核心課題而啟動和發展,不僅主題意識強,而且擁有良好的素材基礎和作者資源,容易產生高品質的主題出版物。事實也正是如此,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陸續推出了《問天之路》《翱翔太空:中國載人航天之路》《科技成就中國》《科技重塑中國》等科技主題精品圖書。
3.圍繞建黨,提前謀劃
展現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需要全景式、多角度謳歌黨領導人民矢志奮斗、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和偉大創造,展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擔當作為。建黨百年中的科技成就和先進典型,是科技主題出版的重要內容。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結合自身出版優勢和交大母體學校學科特長,確定了三個科技主題方向——“錢學森系列”“致敬科技脊梁系列”和“國之重器系列”,希望通過楷模的風范帶動全社會見賢思齊、積極向上、奮發進取。2021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繼續揚長避短,凸顯科技特色,將陸續推出《翱翔:中國大飛機在崛起》《雪龍探極:新中國極地事業發展史》《于無聲處:黃旭華傳》等科技類主題圖書。
4.系列打造,多元呈現
2021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5周年,也是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110周年誕辰。上海交通大學是錢學森的母校,出版社主題出版中心為此策劃了相關系列圖書,以弘揚錢學森“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崇高精神。這些圖書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大眾圖書,如《錢學森畫傳》《兩個身份一個信仰:錢學森的選擇》《黨的科技功臣:錢學森》,主要向大眾傳播錢學森精神;二是修訂學術著作“系統工程三部曲”——《創建系統學》《論系統工程》《工程控制論》,主要為滿足時下工程領域對系統工程的需求。其中,《錢學森畫傳》是“錢學森系列”的第一本書,是在錢學森唯一權威的官方傳記《錢學森傳》基礎上,基于錢學森圖書館多年研究改編而成,既保留了原書的嚴謹紀實,又增添了新的細節內容和時下圖書的新元素,其看點在于:一是收錄了近500張圖片,披露了更多的細節內容,尤其是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的際遇,如百分試卷的故事;二是首次采用紙質圖書與音視頻互動技術,該書三分之二的章節都配有音頻,還收錄了錢學森的原音,錄制了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深情講述父親人生故事的視頻,不僅在呈現形式上實現了可讀、可看、可聽,還實現了線上線下交融互通。
5.注重內容分發與傳播
主題出版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而策劃,不僅內容表達非常重要,分發與傳播也同樣重要。2021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主題出版中心以“錢學森系列”圖書為例做了一些新的嘗試。一是借力專門機構進行傳播,如通過“全國中小學‘錢學森班工作聯盟”向全國100個錢學森班進行宣傳,縮短了中間的傳播渠道。二是和書展結合。2021年是錢學森110周年誕辰,全國各地都有巡展,圖書和展覽可以相并而行。
此外,針對主題出版類圖書的分發與轉播,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還從以下幾方面做出了努力。
第一,內容的源頭策劃把關。因為內容的選擇和呈現形式決定了后期的分發和傳播能走多遠,如《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念,雖無系統分發,但銷售亦逾百萬。第二,借力優勢圖書板塊進行專業渠道傳播。如2018年獲“中國出版30本好書”的《科技重塑中國》,充分發揮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科技見長的優勢,拓寬了傳播渠道,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第三,借助良好的國際合作平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是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擁有良好的國際合作平臺,近年來很多主題出版圖書都是通過這個平臺向海外傳播。如《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外交卷)》向外輸出了18個語種,積極向世界傳播中國的外交理念。第四,融合新媒介進行多元傳播。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重點主題出版物都含有電子書、音頻、視頻,使其可以在新媒體上廣為傳播,可見性更強。
總而言之,主題出版是新時代出版的重要發展方向,每個出版社都應結合自身優勢,制定主題出版發展戰略,積極響應時代所需,主動創新,讓主題出版更有溫度、深度和廣度,向國內外傳播正能量。無論當下還是未來,科技主題出版都應緊扣時代特征,彰顯科技特色,弘揚科學家精神。
|參考文獻|
[1]韓建民,熊曉明. 新時代主題出版的八大轉變[J]. 出版廣角,2018(6):6-8.
[2]韓建民. 今天我們怎樣重新看待主題出版?:關于主題出版的內涵拓展和出版之變[N]. 中華讀書報,2019-05-01.
[3]何軍民. 科技主題出版三題[J]. 科技與出版, 2020(4):46-50.
[4]范軍. 主題出版的“意義”與“意思”[J]. 出版科學,2017(3):1.
[5]《輝煌中國》編寫組. 輝煌中國:科技強國夢[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6]黃慶橋. 科技重塑中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7]黃慶橋. 科技成就中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