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責任;擔當
【作者單位】張華,南京醫科大學。
【中圖分類號】G21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15
高校學報是一種集中報道學校科研成果的載體形式,也是最直接、最直觀地體現該校學術風格、學科特點、學科優勢以及專業設置情況的媒介[1]。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以其獨有的專業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凸顯學科特色,激發學術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設“新冠肺炎專題”,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展現了其醫學專業度,還彰顯了使命擔當。
一、刊物的定位與特色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于2000年,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醫科大學主辦的Caj-cd規范獲獎期刊。《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自創刊以來,從46個欄目逐漸演變為以“醫學人文”“醫學教育”“醫學社會”“衛生政策”“醫院管理”“健康江蘇”為主的6個精品欄目,從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高等教育與醫學教育思想探尋、醫院建設與醫療政策獻計等方面,充分發揮自身在學術研究與醫療實踐方面的優勢,打造了一個兼具理論性、時代性與實踐性的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
1.定位明晰,打造主題欄目
欄目是反映刊物內容結構的窗口,具有明確的主題點睛和索引功能,明確一個刊物的主題欄目便可確定該刊的主旨內容。以“醫學教育”欄目來看,該欄目是《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主題欄目之一,是近十年來發表文獻量最多的欄目。其所刊登的文章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反映醫學學術前沿,該刊物對文章的第一作者的學位要求一般是博士、在讀博士或醫療領域內的專家,且必須正在該領域開展研究,原則上要求文章引用相近年份的文獻,以此保障文章來源的創新性和前沿性;二是反映醫學專業知識,主要刊登醫學研究、衛生事業管理、醫學教育和生命倫理等方面的文章,旨在綜合、全面、系統地論述新時代背景下醫學領域的理論內核和學術洞見;三是反映醫學現實訴求,欄目不僅展現當前醫學類研究的學術景觀,還與國內實際問題和時代要求密切相關,積極探討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
2.凸顯場域,主辦地方欄目
“健康江蘇”欄目是《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凸顯主辦方南京醫科大學地域特色的一個欄目,該欄目開辟的近10年來,已刊發文章29篇。“健康江蘇”欄目主要刊登江蘇省內醫學、醫院、醫療、醫患等相關問題的討論。比如,該欄目引用率最高的文章《國內外促進分級診療的實踐經驗及啟示》,通過梳理國內外實現分級診療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讓讀者了解國際上分級診療的實踐經驗,提出通過建立有效的全科醫師培養制度、增強醫保的杠桿作用、合理控制大醫院的診療量和住院床日數等措施,為我國各地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提供借鑒[2]。
3.觀照現實,開辟特色欄目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專業特色,同其他學術期刊一樣,其肩負著塑造學術氛圍、繁榮學術事業的重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特設“衛生政策—新冠肺炎專題”,探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預警、危機管理、疫苗安全和醫患關系等方面的研究。例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大型綜合性醫院管理實踐》一文中分析了疫情防控期間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應對疫情的措施、管理方法、經驗和思考,為各醫療機構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參考[3],既體現了刊物的地域特色和專業特色,又與時俱進地回答了現實問題。
二、刊物的刊文分布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動回應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的需要,于2020年第1期專門開設“衛生政策—新冠肺炎專題”欄目,與前期開辦的“醫學人文—專題:疫苗安全”欄目相呼應,總共刊發專題文章4篇。與此同時,“醫學人文—專題:疫苗安全”刊發90余篇相關論文,發布觀照疫情現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為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方案進行總結、反思和推廣,為預防公共衛生事件的產生建言獻策。
1.立足欄目綜合的考察
下面以2020年第1期專門開設“衛生政策—新冠肺炎專題”欄目為分析對象,闡釋《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助力疫情防控的責任與擔當。
從該欄目的版面位置來看,其占據2020年第1期的頭版頭條。欄目是期刊的重要要素,是期刊宗旨和內容提綱挈領的表達,版面的大小以及篇幅的數量則是期刊思想和意圖的主要體現。作為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的《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其擅長研究的領域是安全衛生事件相關的預防、控制和反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該刊提高政治站位,發揮辦刊特色,承擔歷史使命,第一時間全面準確地將抗擊疫情的政策措施和經驗做法宣傳到位。
從該欄目文章的投稿作者來看,均是來自于國內各大醫院的專家及學者。一方面,以特色的專欄、新穎的觀點和實踐的價值云集各大醫院的專家、學者探討有關疫情的前沿問題;另一方面,以刊發文章所具備的翔實資料、專業的判斷和問題的闡發貢獻其社會價值,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從該欄目的文章篇幅來看,作為《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特色欄目,平均4—5頁篇幅,共計18頁。《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將疫情當下的使命擔當置于首位,有效統合理論闡釋與實踐應對,及時刊發貼合時事、易于推廣、反思性強的最新成果,立足疫情實際,聚焦抗疫實踐,關注醫務人員保護,獲得了較高的社會效益。
2.基于數量維度的考察
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社會各領域多種力量的參與,《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作為重要的醫學領域理論研究的平臺和載體,應充分認識疫情當下應擔負的責任,集中探索理論探討和實踐延伸模式。
除了開設“衛生政策—新冠肺炎專題”,《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還在其他固有的傳統欄目中收錄了關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文章。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關鍵詞搜索,文獻量為11篇,以“醫學教育”“醫患溝通”“醫學院校”為關鍵詞搜索的文獻量分別為17篇、13篇、13篇。需要注意的是,“醫學教育”“醫患溝通”“醫學院校”等關鍵詞是自《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創刊以來所有收錄文獻量的累計,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關鍵詞的文獻僅從2020年開始收錄。在抗擊新冠疫情階段,該刊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2020年第1期開設“衛生政策—新冠肺炎專題”之后,從2020年第2期開始,《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陸續在傳統欄目上刊發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文章。至今,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文章在《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6個主要欄目中均有收錄,具體數量見表1。
3.基于設計維度的考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術領域涌現各類相關選題的學術論文,該選題成為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的重點內容。在學科多元、類型多樣的刊物中想要脫穎而出,除了保證論文數量足夠、質量過關,還應當注重刊物整體的編排設計。《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經過長期的采編工作實踐,十分重視刊物整體結構和內容的編輯、排列、加工,在打造類型層次多樣的疫情專題文章的同時實現與原有欄目的有機搭配和統一。
一方面,類型層次多樣的疫情專題文章打造。2020年第1期,“衛生政策—新冠肺炎專題”收錄的4篇文章聚焦于“醫務人員的疫情信息披露權限”“傳染病疫情預警和信息發布機制構建”等,內容科學,角度多樣。2020年第2期后,文章探究的內容便從起初的關于防疫經驗、防疫政策的討論漸次擴大至醫院管理、醫學倫理和醫學教育領域,文章的研究方法從單一的定性研究逐漸多樣化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等,文章的寫作視角逐漸延伸至醫院、社區、社會組織、教育部門等多個方面。
另一方面,與原有欄目搭配的統一。以2020年第4期“健康江蘇”欄目刊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應急熱線回應現況與對策研究》一文為例,該文的刊發既貼合欄目的傳統要求,又是疫情背景下對應急熱線建設要求的回應。再比如,2020年第5期“醫院管理”欄目收錄的《區縣級綜合醫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一文,既保證了文章內容與“醫院管理”欄目宗旨的一致性,又實現了疫情背景下醫院成功實踐經驗的傳播和推廣。
三、進一步打造高端刊物
學報作為醫學類院校理論研究成果的交流平臺,是醫學類院校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學實踐的發展、醫學理論的更新,學科領域內的專業分野更加細化,邊界更加清晰,促使醫學類院校學報進一步走向專業化。后疫情時代,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的發展應順應時代潮流,以專業的定位、科學的平臺和使命的擔當增強精品意識,提升學術品位,打造高端刊物。
1.立足專業定位
首先,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的定位必須與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發展規劃相一致。《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作為南京醫科大學的學術之窗,通過特色欄目的開辦,為校內與校外、教師與醫生等各領域的學者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實現了醫學學術資源的共享和醫學實踐經驗的交流。
其次,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為保證其期刊內容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必須從文獻源頭上嚴格把控。《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雙月刊,近年來,其年度文獻總量維持在130篇左右,做到既精又專;作者群體集中于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或優秀的從業人員,以投稿作者醫學專業背景保證文獻的專業性。知網數據顯示,《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基金資助文獻量在當年文獻總量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8.03%躍升至2020年的77.34%,大大提升了本刊文獻的科學性。
最后,醫學類院校文科學報的欄目設置必須簡潔、精準、清晰,為學科進一步具體化的劃分提綱挈領。《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在2000年創刊伊始并沒有欄目的劃分,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近三年該學報的欄目劃分趨于成熟,有了相對固定的6個欄目,同時將刊登文章做出明確分類,為醫學學科的進一步精細化奠定基礎。
2.打造科學平臺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在保持既有傳統欄目、主題欄目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在全國醫學類期刊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影響因子逐年提升。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該刊的專業性和前沿性獲得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學校及其重點學科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擴大。
一方面,提供專業平臺,促進學術交流。經過不懈努力,《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以翔實的資料和新穎的觀點,獲得了醫學領域內知名學者乃至其他領域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以“醫學教育”欄目為例,該欄目刊發的文章均來自于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的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醫學類院系部門,以及南京醫科大學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學院乃至其他省市的醫學院系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院系。
另一方面,維系特色欄目,營造學術氛圍。《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在刊物運營中,經常性地召開學術研討會和學術座談會,促進思想碰撞和學術爭鳴。在特色欄目打造上,集百家之所長。2006年,該刊開始活躍學術氣氛、打造特色欄目。從2000年第4期“案例分析”欄目的開辟、2007年第1期“熱點話題”欄目的創設、2008年第1期“法學漫談”欄目的籌劃、2011年第1期“專家論壇”欄目的探索到2014年第2期“醫患溝通”欄目的打造、2018年第2期“健康江蘇”欄目的開設持續至今,《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始終維系特色欄目,牢記打造學術氛圍的初心。
3.強化使命擔當
近年來,《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緊緊圍繞醫學領域的熱點話題和難點問題,于線下舉辦學術研討會和學術交流會,在發刊同時發布下一階段征稿啟事,并在當下開辟新冠肺炎疫情專題欄目,及時為政府機關、醫院管理、高校教育等提供參考,彰顯了高校學報的學科特色、醫學刊物的專業持守和人文社會科學刊物的時代擔當。
在表現高校學報學科特色方面,《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更好、更快地宣傳校內、醫院內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每一期的各個欄目都收錄了本校重點學科建設學院的文章,全面展示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醫院建設、醫務人員培養、高校科研和教學等方面的綜合成果,將學校與社會各領域聯系起來,擴大了學校及醫院的影響力。
在體現醫學刊物的專業持守方面,《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努力拓展辦刊功能,豐富辦刊特色,始終保持醫院刊物的學科特點和專業素養。刊物的主編至編委人員均來自于南京醫科大學或相關領域內的專家;刊物的欄目設計均是與醫學相關的題名版面;文章題目的編排等均做到了論文題名與欄目版面的呼應。
在彰顯人文社會科學刊物的時代擔當方面,《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整合江蘇地區不同高校、跨省區域醫學類院校和部門的相關優質資源,圍繞不同歷史時期政府和高教領域聚焦的法律、教育、社會等不同層面的問題,通過學術行動爭取前沿課題的把握和學術成果的發布。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積極刊發疫情相關文章,展現了刊物高針對性、強專業性、強使命感的時代擔當。
|參考文獻|
[1]胡玲玲,許征尼.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重視刊物整體美的實踐[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1):110-112.
[2]巫蓉,朱亞,屠小明,等. 國內外促進分級診療的實踐經驗及啟示[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3):172-175.
[3]馬旺,宋寧宏,劉云,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大型綜合性醫院管理實踐[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