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圖書編輯;圖書設計;主體作用
【作者單位】吳鍵,海南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17
圖書整體設計是有意圖、有組織、有順序地設計和編排書稿的文字、圖像、表格、公式等要素,清晰、生動,富有層次感、節奏感地把書稿的圖文信息恰當地表達出來;選擇合適的紙張和各種裝幀材料,將文稿大量地印制并裝訂成冊,使其載錄得體、翻閱方便,利于傳播、易于收藏。編輯是圖書出版過程中重要的組織者、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編輯的格局、水準、能力、態度決定了一部書稿的命運。編輯只有在掌握正文和輔文的“出鏡”順序,了解圖書版式設計相關知識,統籌呼應信息間的匹配性,合理地使用紙張和運用色彩等方面發揮主體性作用,才能打造出一部優質的作品。
一、編輯必須掌握正文和輔文的“出鏡”順序
不同類型的書稿內容篇幅大小不同,結構各異,但正文和輔文是一部書稿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編輯要明確正文和各類輔文的“出鏡”順序。
1.輔文的三種類型
輔文分為正文前輔文、正文中輔文和正文后輔文。正文前輔文包括附書名頁、主書名頁[由扉頁(書名頁)和版本記錄頁(版權頁)組成]、作者名單或編委會名單、出版前言(出版單位的說明)、序(又稱敘,一般是他人作序)、前言(也稱引言、前記)、自序、目錄、凡例。需要注意的是,如有代序不應再有他序和自序;譯序在原序之前,新序在舊序之前。正文中輔文包括書眉、頁碼、按語,作者注、他人注(按照加注者分類),出處注、內容注(按照注釋的功能分類),圖注和表注、夾注、邊(旁)注、腳(頁末)注、尾(文后)注。正文后輔文包括參考文獻、附錄、索引、跋(相對于序言)、后記和附記[相對于前言(引言、前記)、緒言]、編后記(出版后記)。
2.輔文是否必備項
一般圖書必須含有正文和輔文中的主書名頁、前言、目錄等必備項,可根據書稿類型從其余可選項中篩選需要部件。在一些書稿中,我們不時見到將他序放在自序后、把附錄置于參考文獻前等差錯,由此可見各類輔文的“出鏡”順序有誤之一斑。因此,編輯在學習圖書整體設計知識的基礎上,還要采用任務清單式的管理方法,直觀、感性地強化自身對各類輔文“出鏡”順序的認識,承擔起在書稿出版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
二、編輯必須了解圖書版式設計的相關知識
圖書版式設計是書稿內容的延續和深入,是對書稿內容的再創造。圖書版式設計涉及體例,標題字體和字號,標題占行、轉行和位置,出血和二維碼,書眉和頁碼等方面的知識。
1.圖書體例
書稿結構層次編排順序應做到全文統一,層次分明,按“編、章、節”標示。序碼可以越級使用,但不能顛倒,更不能出現序號重疊或跳躍等差錯。當文稿層級過多時,可以借鑒美術作品的表現手法,將編或篇設計成輯封或篇章頁,占單頁,并采用彩印。
2.標題字體和字號
字體的優美會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常用的標題字體分為基本字體[包含宋體(直粗橫細)、黑體(橫豎粗細一致)、楷體(圓潤活潑,接近書法特點)、仿宋體(筆畫較細)等]、基本字體的變體(包含宋三體、秀麗體、報宋體、等線體、圓頭體等) 、藝術體(包含隸書體、魏碑體、方正舒體、行楷體、彩云體、幼圓體等)。常用的標題字體按照標題類型排序為黑體、黑變、長黑、扁黑、姚體、大標宋、小標宋、報宋、書宋、中等線、仿宋體。標題用字的選擇原則是為變化求生動,以和諧出美感,等級相對較多的標題應遵循字級大小有序的規則,最小的標題字體必須異于正文字體。字號大小不同,在版面上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字號大,在視覺上會形成強烈的沖擊感;字號小,在視覺上會產生連續閱讀的吸引感,構成的版面整體性強。等級相對較多的標題應遵循字號輕重相間的規則,各級標題的字號不可以重復出現,且字號要由大到小,不可逆行。此外,最小的標題字號必須大于正文字號,注釋、圖題、表題的字號應該小于正文字號。
3.標題占行、轉行和位置
標題轉行有轉行頂格、轉行齊肩和轉行居中三種形式。標題占行一經設定,全書必須一致。只有在兩級標題連續排列的情況下才可以省減一行,以免造成兩級標題之間的距離過寬。在標題文字的行長超過正文行長3/4的情況下,應做轉行處理,標題轉行的根本原則是不能割裂復音詞,在滿足該條件的前提下,還應考慮助詞(如“的”“所”“者”)、嘆詞(如“啊”“喲”“嗯”)要留在上行的末尾,以及介詞(如“以”“為”“于”)、連詞(如“而”“則”“與”)要轉為下一行的第一個字。標題位置有居左、居右、居中、居上、居下等幾種,標題位置的設計必須依據圖書開本大小、標題文字多少、版面整體布局等實際狀況而定。
4.出血和二維碼
出血的圖像要留有3 mm 被裁剪的余地,如果有跨頁圖就必須要預留出位置。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諸多書稿中都在適當位置嵌入了鏈接相關內容的二維碼,這樣既可以節省版面,又有益于讀者了解補充內容,但編輯一定要拿捏好二維碼插入的數量和位置,既不可讓二維碼“喧賓奪主”,也不能讓版面凌亂不堪。
5.書眉和頁碼
書眉本無所謂有無,因此不能為了放置書眉而生搬硬套。書眉既要美觀、簡潔,又要實用、清晰,達到與正文遙相呼應、相得益彰的效果。書眉一般由粗線條的圖案和文字組成,縱橫皆可。由于書眉的用途是檢索篇章,因此正文前輔文建議不放置書眉。有些書稿中由于存在較多圖像、表格、公式等,版面豐富,因此也不宜設置書眉。一般雙碼面上的書眉放書名,單碼面上的書眉放編名或章名。頁碼置于天頭或地腳、居中或靠翻口均可。頁碼分成明碼、暗碼、空碼,頁碼要便于在目錄中標注,頁碼占幾位在目錄中就出現幾位,暗碼不能在目錄中出現頁碼序號。正文前輔文單獨編排頁碼,正文后輔文一般延續正文頁碼。
三、編輯必須統籌把握信息之間的匹配性
編輯必須確保輔文內容信息匹配、排列順序一致、落款時間合理,協調統一相關標準和規范,不能出現紕漏,否則將嚴重影響書稿的編校質量。
1.信息匹配
封面上信息(書名、著作責任者、著作方式、出版者、出版地)與扉頁、版權頁、書脊、封底上的對應信息必須契合,否則在不定期的圖書質量抽查工作和各級組織開展的評獎活動中,該錯誤類型將歸為封扉不一致,將被 一票否決。另外,《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GB3259—92)中規定:“國內出版的中文書刊應依照本標準的規定,在封面,或扉頁,或封底,或版權頁上加注漢語拼音書名、刊名”。圖書中的圖像、表格、公式等要按照相關規范,正文中應首先提及圖像、表格、公式等,再以合適的大小,選擇恰當位置予以呈現,正文中陳述的內容必須與圖像、表格、公式中的信息吻合,不得張冠李戴。
2.排列順序一致
封面上著作責任者和著作方式排列順序必須與扉頁、版權頁、書脊、封底上的相應內容一致,這一點編輯常常會疏忽。
3.落款時間合理
編輯還需要注意,版權頁上CIP中心批準書號時間、出版時間、印刷時間與前言中落款時間、后記中落款時間,必須在合乎邏輯關系的前提下環環相扣[1]。
4.協調統一相關標準與規范
《學術出版規范-注釋》(CY/T 121—2015 )中規定:“同一出版物應采用一種出處注格式?!惫P者在日常審讀書稿時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同一出版物雖然腳注中出處注的內容和參考文獻中出處注的內容完全相同,但是編輯分別采用了注釋—編號制和順序編碼制的方式呈現。造成上述差錯的原因多為編輯未理解并協調統一相關標準和規范。
四、編輯必須合理地使用紙張和運用色彩
雖然文字編輯無須親自設計圖書封面和版式,但也應在此過程中發揮主體性作用。圖書封面設計和版式設計大有學問,文字編輯要與美術編輯以及作者多溝通多交流,提煉書稿的主題思想,把握圖書設計的風格定位。
1.開本
通常來說,較厚的圖書及發行量較大的圖書一般采用常規開本;畫冊、圖集等多采用大型開本或特殊開本;經典著作或學術著作及大型工具書、高等教育教材、期刊等多采用較大的中型開本;中小學教材采用較小的中型開本;小型工具書等便攜類圖書多采用小型開本;詩集、謎語集、名言集等可采用豎開本;兒童讀物可采用特殊開本或橫開本。
2.版心
版心是印版或印刷成品幅面中規定印刷面積。版心是版面上容納文字、圖像、表格(一般不包括書眉、中縫、頁碼)的部位。其面積大小和在版面上的位置對于版式的美觀、讀者的閱讀、紙張的合理利用皆有影響,要根據圖書的性質、種類和既定開本來確定。如實用型、通俗型圖書和經濟型小開本圖書的版心不宜過小,以便容納更多的圖文內容。
3.周空
周空和版心尺寸互相制約,即“白與黑”的比例掌控。周空較大的設計版面疏朗、爽目;周空較小的設計版面飽滿、醒目。如休閑類、美術類、隨筆類、詩歌類等中型開本圖書的周空設計較大。
4.用紙
發行量較大的圖書內文一般不采用特型紙印刷,為更好地控制經濟成本,多使用正度紙印刷。另外,封面用紙要兼顧色彩與內文的呼應關系。
5.色彩
編輯應把握能用灰度深淺變化就不采用雙色,能用雙色就不采用四色,雙色或四色能集中印刷就不分散印刷等節約書稿印刷成本的原則。
五、編輯應充分參與書稿的出版過程并發揮主體性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更新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編輯正走在更專業化的道路上,成為介于作者和讀者之間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存在[2]。編輯若想充分參與書稿出版過程并發揮主體性作用,就應該在工作中養成事在心上、心在事上的良好習慣。
1.廣收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編輯要盡可能多地參加圖書博覽會、圖書訂貨會等,只有廣泛吸收國內外圖書整體設計的流行趨勢,集成各家優勢,融入自家特色,才有可能使親手打造的圖書跟上、超越乃至引領圖書設計的潮流。
2.勤記
編輯應加強藝術方面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熏陶,如在翻閱著作的過程中感受并記錄腰封、護封(包封)、書函(四合套、六合套)、書套(五面體)、環襯(蝴蝶頁)、襯頁的使用環境,以便適時應用;又如在欣賞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肖像畫作品《蒙娜麗莎》之余,揣摩黃金分割這一被公認的最具有審美意義的比例數字1:1.618的妙用,應用于圖書封面和扉頁上書名的位置布局。
3.多思
從作者將書稿交給出版社編輯到圖書面世,編輯可給作者提供可行的修改建議,作者也會同時對一些文本上的不完善之處進行處理,由此可能會牽涉書名、著作責任者或編委會名單、章名等發生變化。如筆者在工作中就曾發現過由于某種原因,書名或章名有所變動但是未修改書眉文字的編校差錯。編輯作為圖書設計的主體,在書稿付印前,即使時間再緊迫也必須預留出一定的時間梳理一遍書稿出版的所有環節,確認毫無疏漏之后才可以簽字印刷。
4.善悟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編輯必須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在領悟圖書的藝術性與工藝性的前提下,充分地發揮主體性作用[3],切實把社會效益置于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目標。
總之,圖書編輯工作中要思路清晰、認真細致,在學懂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前提下,在工作實踐中做到融會貫通、駕輕就熟、游刃有余,為出版事業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 石玉玲,劉瑩. 書稿編審中的時效性研究[J]. 采寫編,2020(3):127-128.
[2] 劉慶昌. 論編輯的文化素養[J]. 編輯之友, 2017(1):80-86.
[3] 沈衛娟. 編輯在圖書裝幀設計中的主體性作用新探[J]. 科技與出版,2020(9):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