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孫高飛
(安陽工學院,河南 安陽455000)
高等工程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培養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是當前高校的工作目標,而通過工程認證是提高工程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縮寫為OBE,譯為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為理念,進行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也就是由畢業要求為基準綜合評價培養質量,課程體系設置需要滿足畢業要求,課程教學內容支撐畢業要求,達到畢業要求的目的最終要落實到課程上來,大學開設的眾多課程的建設是實現工程教育目的的根本。“軟件工程”課程是計算機相關專業開設較多的一門專業課程,應以通過工程認證為契機而改革教學,實現工程教育目的。
“軟件工程”是一個涉及知識面廣、發展迅速、實踐性強、綜合性強的學科,課程內容豐富,通過課程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軟件開發的流程、軟件分析與設計方法、軟件測試技術、軟件項目管理等知識技能。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軟件工程”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所有專業設置得都一樣,課程內容設置、課程教學、課堂教學、課程實驗、課程思政和課程考核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問題和不足,需要通過改革改進教學,達到工程教育的培養目的。
根據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專業必須有明確的畢業要求,畢業要求能夠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畢業要求的達成通過學校提供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程對接實現,其中畢業要求十二項,分別涵蓋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項目管理和終身學習方面。
為滿足工程教育認證的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各個專業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和要求,設定了本專業對“軟件工程”課程不同的畢業要求關聯度。
以本校為例,開設“軟件工程”課程的有五個專業,分別為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各專業的“軟件工程”課程關聯度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各個專業對“軟件工程”這門課程的關聯主要集中在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使用現代工具和項目管理四個方面。這與“軟件工程”課程本身的課程目標一致,方法、工具和過程是軟件工程的三要素,方法主要是指軟件開發方法(包括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工具是軟件工程輔助工具,過程是軟件開發過程管理(即項目管理)。

表1 各個專業軟件工程課程與畢業要求的關聯
從表1也可看出,各個專業對“軟件工程”課程關聯度的高中低表示也是相對于本專業的課程設定的,如達到“項目管理”這一畢業要求,軟件工程專業設置為L,是由于軟件工程專業本身還設置了“軟件項目管理”這門關聯度更高的課程,項目管理在其他的專業中設置相關度為M以上的專業項目管理訓練課程相對較少,需要在“軟件工程”課程中多加重視。
由于各個專業對“軟件工程”課程的畢業要求不同,要求關聯度不同,就對“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針對不同專業開展個性化的教學,為“軟件工程”課程改革提供新的動力和要求,改革可從以下六個方面實施。
根據各個專業畢業要求的關聯度,設置課程內容及課時,改變原來單一的設置方式,為每個專業定制個性化課程大綱和教學內容。在開設課程內容上,在設置“軟件工程”基本知識、軟件分析與設計方法時,各個專業相同,但在其他內容上各專業有差異。例如,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適當減少“軟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軟件開發模型、軟件測試等內容,適當增加項目管理課時,并適當加深項目管理知識的內容。
課程教學改變了原來單一的課堂理論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開展網上課堂,在網絡上提供課程知識點短視頻、課件、資料等,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使學生在課余時間拓展知識面,或把課堂上未聽懂的再通過課下學習補充,鞏固基礎知識。線上線下教學同步開展,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途徑。
在傳統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參與課堂教學是改革的一個方向。在師生互動上,課堂問答可使用“雨課堂”實現搶答、隨機答等形式;在實例演示講解時,采用提前把實例給學生預習,讓學生主講,學生提問,教師補充的方式。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發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開發、共享、交互的教學生態。
原課程實驗是提供多個可選小型軟件項目,學生選擇一個項目按照軟件開發過程的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等五個實驗開展,內容雖然豐富,但實驗課時太少(僅有12課時),學生不能夠在課堂上完成所有實驗內容(如編程實現),需要花費大量的課外時間來完成,存在完成效果不好的情況。新的課程實驗為使用軟件工程工具,設置為UML建模工具、數據建模工具和測試工具的實驗,開拓學生視野,不僅實現對輔助軟件工程工具的學習,而且是達成“使用現代工具”的畢業要求的重要一環。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軟件工程”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全方位、多途徑育人。在“軟件工程”課程講授中融入思政內容,例如講授基于構件的軟件開發模型、構件組裝成軟件系統、聯想建筑的構建,結合火神山醫院構建視頻展示,激發學生愛國情緒;講軟件架構設計,結合大局,系統觀看問題;講編碼規范,結合遵守交通規則,提高效率;講項目管理,結合學生自身管理,管理學習等。把思政工作貫穿于教學,需要不斷挖掘新的結合點,改進教學,從而實現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價值觀教育相融合,有效提高教育質量。
在工程教育認證中,需要有對應的考核評價證明實現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需構建新的課程評價體系。一般軟件工程課程考核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作業、實驗等),另一部分為期末卷面成績。在新的評價體系中增加實踐部分的考核,更加全面地考核學生對理論運用的效果。在課程作業和試卷安排上根據畢業要求關聯度的要求,各專業設置不同的題目,在知識點考核上各專業題量和評分定制也不同,需滿足畢業要求的設定。
采用畢業要求倒推的方式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要求,改革課程教學中的通用性,實現個性化定制,為專業教育系統化整體化服務,是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重要途徑。“軟件工程”課程只有改變原來的單一形式,實現多樣化、個性化,才能滿足工程教育的需要,為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