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廷,宋燕芹
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1、體檢科2,廣東 佛山 528000
肺部感染是指發生在肺間質、肺泡、氣道等部位的肺實質炎癥,主要由于病菌感染所致,臨床上發生概率比較高,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能出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針對重癥肺部感染疾病,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屬于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通過生理鹽水灌洗能夠幫助清潔肺泡中的炎性分泌物,更好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本研究主要探討了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療效,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68例重癥CAP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版)》中制定的關于重癥CAP的相關診斷標準[2];②臨床資料齊全者。排除標準:①激素治療超過兩個月者;②存活時間少于6個月者;③存在惡性血液病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接受常規治療的34例患者納入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的34例患者納入觀察組。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41~76歲,平均(53.72±2.73)歲;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7例,腦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9例,肺膿腫8例。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42~75歲,平均(53.68±2.67)歲;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5例,腦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10例,肺膿腫9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包括調節酸堿平衡、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感染、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并且積極做好機械通氣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具體方法:患者取仰臥體位,局部麻醉后放置纖維支氣管鏡,經人工氣道或者經鼻將纖維支氣管鏡插入到患者支氣管內。在纖維支氣管鏡的引導下觀察患者肺葉段、亞段、主支氣管、總氣管情況,吸取分泌物送檢。如果分泌物存在炎癥并且黏度比較大,就需要接受灌洗治療。選用20 mL生理鹽水,將其提前加熱到37℃,注入到感染部位進行灌洗,然后采用負壓吸引裝置進行吸引,反復沖洗多次,保證吸出液不再渾濁之后,再利用纖維支氣管鏡觀察患者肺葉段是否存在殘留,如果有殘留需要繼續進行沖洗清潔,確保清洗干凈之后完成手術。患者每周需要接受兩次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持續治療兩周。兩組患者的療程均為兩周。
1.3 觀察指標與檢測方法 (1)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6(IL-6)、干擾素-γ(IFN-γ),檢測步驟按試劑盒說明進行。采用流式細胞計數儀測定血清CD4+、CD8+T免疫因子水平。(2)血氣指標: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的橈動脈血,使用血氣分析儀測定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飽和度(SO2)等指標水平。(3)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和發熱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4、IL-6、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IL-4、IL-6、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pg/m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p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4 34治療前22.15±1.25 22.07±1.31 0.258 0.798治療后11.48±1.05a 13.72±1.16a 8.348 0.001治療前19.21±2.28 19.13±2.86 0.128 0.899治療后7.94±2.59a 10.07±2.97a 3.152 0.002治療前28.53±4.51 28.19±4.73 0.303 0.763治療后12.25±2.87a 18.31±3.86a 7.346 0.001 IL-4 IL-6 IFN-γ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4+、CD8+T等免疫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CD4+、CD8+T等免疫因子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O2、PaCO2、SO2等血氣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S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
2.4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發熱消失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1 mmHg=0.133 kPa。
?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根據病因學分類肺部感染可以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大多都是病菌、病毒所致,當出現肺部感染之后患者可能會出現痰量增多、咳嗽、體溫變化、呼吸困難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比較大[3]。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屬于癥狀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患者出現重癥肺部感染,體內的免疫功能會下降,同時免疫因子水平也會下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預后效果。所以針對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臨床上還需要將肺泡中的炎性分泌物清理干凈,幫助更好的緩解肺部炎癥。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發展,纖維支氣管鏡逐漸被運用到很多疾病的治療當中,發揮出很好的輔助效果[4]。
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是一種在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開展的肺泡灌洗手術,通過人工氣道或者鼻腔將纖維支氣管鏡置入患者體內,然后在纖維支氣管鏡的引導下,注入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幫助清除肺泡的濃稠分泌物。相較于常規治療來說,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效果更為直觀,同時也不會對造成免疫功能紊亂,從而引發嚴重的炎癥反應,臨床應用價值比較高。此外,重癥肺部感染屬于呼吸內科疾病,會產生大量的炎性介質,導致患者的肺功能受到影響,當體內炎性介質過高的時候,會加重心臟負擔,引起肺動脈高壓,從而影響患者身體健康。通過生理鹽水沖洗,能夠更好的抑制炎性介質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炎性反應的效果,當炎性介質下降之后,病癥也會逐漸好轉。相關研究表示,接受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的患者在經過生理鹽水灌洗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顯下降,這就表明了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可以很好的抑制全身炎癥反應。同時,臨床上在定義疾病控制標志的時候,也可以將炎性因子水平作為主要的標志之一,通過檢測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了解肺部感染疾病治療情況,從而更好的采取針對性治療,保證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取接受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的患者治療后IL-4、IL-6、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明顯更低,CD4+、CD8+T等免疫因子水平明顯更高。研究結果表示,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是一種在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開展的肺泡灌洗手術,通過人工氣道或者鼻腔將纖維支氣管鏡置入患者體內,然后在纖維支氣管鏡的引導下,注入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幫助清除肺泡的濃稠分泌物,從而很好的消除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5]。同時在本研究中顯示,接受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后患者PaO2、SO2水平明顯更高,PaCO2水平明顯更低,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發熱消失時間均明顯更少,表明通過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血氣功能指標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時臨床癥狀也會隨之消失[6]。有研究顯示,接受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的患者在經過生理鹽水灌洗治療之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顯下降,這就表明了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可以很好的抑制全身炎癥反應[7]。通過檢測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了解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疾病治療情況,從而更好的采取針對性治療,保證治療效果[8]。
綜上所述,在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中采取纖維支氣管鏡聯合肺泡灌洗術治療能夠有效消除患者肺部炎癥,減輕感染癥狀,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患者能夠更好的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