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會明
(安徽省桐城市第八中學 231490)
眾所周知,高中物理習題靈活多變,部分習題中往往設置有隱含條件.如對隱含條件理解不清晰,很難做到正確解答,因此,教學中應注重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并結合具體的例題,為學生展示如何挖掘隱含條件,給其以后檢查相關物理習題帶來良好的指引.
部分隱含條件往往在高中物理習題的文字敘述中.認識并充分理解文字敘述中的隱含條件往往是解題的關鍵,因此教學中一方面為學生講解隱含條件的字眼,如“剛好”、“恰好”等,提高學生認識,使其在審題的過程中多加留心.另一方面,結合學生所學為學生講解相關的例題,使學生親身體會挖掘隱含條件的過程,為其更好的解題做好鋪墊.
例1(2019年理科綜合全國一卷)如圖1空間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兩個帶電小球P和Q用相同的絕緣細繩懸掛在天花板下,兩細繩都恰好與天花板垂直,則( ).

圖1
A.P和Q都帶正電荷
B.P和Q都帶負電荷
C.P帶正電荷,Q帶負電荷
D.P帶負電荷,Q帶正電荷
該題目難度不大,關鍵在于能夠讀懂隱含條件,明確隱含條件表示的含義.題目中“兩細繩都恰好與天花板垂直”表示兩個小球向左和向右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過逐一分析小球受到的電場力和庫侖力,不難得出只有D項符合題意.
再如:一個物塊A的質量是m,如圖2甲所示,F是一個水平方向的力,使得物塊A在斜面上靜止.那么,物塊A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零嗎?

圖2
在題目解析的過程中,根據題目中的敘述對物塊A進行受力分析,如圖2乙所示,題目中“物塊A處于靜止狀態”通過這樣分析其中隱藏的條件,即物塊A受到的合力是零.如果Fcosθ>Gsinθ,物塊A則會運行,方向為斜面向上,此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則是斜面向下.如果Fcosθ=Gsinθ,那么物塊A在斜面上不會有向上運動的趨勢,則其靜摩擦力是零,物塊A的摩擦力是零.
圖像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習題常將隱含條件隱藏在圖像中,要求學生根據圖像分析問題.為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挖掘圖像中的隱含條件,一方面,為學生深入細致的剖析高中物理中常見的物理圖像,使其牢固的掌握讀圖的技巧與方法.另一方面,圍繞相關習題,給予讀圖的點撥,使其能夠積極回顧所學,找到圖像與所學知識的契合點,以迅速破題.
例2(2019年理科綜合全國二卷)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其機械能E總等于動能Ek與重力勢能Ep之和,取地面為重力勢能零點,該物體的E總和Ep隨它離開地面的高度h的變化如圖3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由圖中數據可得( ).

圖3
A.物體的質量為2kg
B.h=0時,物體的速率為20m/s
C.h=2m時,物體的動能Ek=40J
D.從地面至h=4m時,物體的動能減少100J

再如:如圖4甲中所示,電路圖中電源的電動勢是3.0V,內阻忽略不計,電路中L1和L2是兩個規格相同的小燈泡,其伏安特性曲線如圖4乙中所示,同時,固定電阻R的阻值是7.5Ω,當開關S閉合狀態下,求解燈泡L1的電阻以及消耗的功率.

圖4
在此題目解答的過程中,通過對圖象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其中隱藏的信息,固定電壓為3.0V時,得出對應小燈泡的電流數.通過對電路圖進行分析,當開關S閉合狀態時,路端的電壓是3.0V,則小燈泡L1的電壓同樣是3.0V.根據相應的伏安特性曲線,可以得出此時小燈泡L1的電流是0.25A,通過相應的電阻公式,可以計算出小燈泡L1的電阻,進一步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
高中物理習題中蘊含在運動情景中的隱含條件不易挖掘,需要學生結合所學正確的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找到物體運動的臨界點.教學中一方面為學生講解高中物理中常見的模型,在其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明確模型中的特殊點、關鍵位置等.另一方面,優選相關例題對學生進行訓練,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更好的挖掘物體運動過程中的隱含條件.
例3(2019年江蘇高考物理試卷)如圖5所示輕質彈簧的左端固定并處于自然狀態.小物塊的質量為m,從A點向左沿水平地面運動壓縮彈簧后被彈回,運動到A點恰好靜止.物塊向左運動的最大距離為s,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彈簧未超過彈性限度.在上述過程中( ).

圖5
A.彈簧的最大彈力為μmg
B.物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2μmgs
C.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μmgs


再如,A、B兩個物體從相同的位置出發,方向和出發時間一致,A做勻速運動,其速度是20m/s,B從靜止開始和A方向相同,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是0.7m/s,在兩個物體再次相遇之前,它們之間的距離最遠是多少?
在解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題目內容分析其中的隱藏信息,想要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最遠,需要找出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既是兩個物體在運動中,其既是速度處于相同狀態.通過這樣的分析活動,找出題目中的隱藏信息,也是問題解決的突破點,通過其即使速度相等,則可以列出相應的公式,完成問題的解答.高中物理解題中,題目中隱藏著很多的條件和信息,如繩子在扯斷之前,其臨界條件是此時作用力為最大值;繩子彎曲之前的臨界條件則是其作用力是零.兩個物體通過摩擦力連接,相對滑動發生的臨界條件則是靜摩擦達到最大值.
高中物理教學中應注重與學生一起分析相關的例題,使學生積累相關的隱含條件挖掘經驗,尤其應注重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訓練活動,使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學生掌握挖掘隱含條件的方法,提高學生挖掘隱含條件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