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圍繞糧食生產發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種業創新發展、畜牧業健康發展、農業全產業鏈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資源保護利用、農業防災減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9個方面提出35條具體措施,以便于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了解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在糧食生產發展方面,國家繼續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和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2021年中央財政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釋放支持糧食生產積極信號,穩定農民收入,補貼資金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在種業創新發展方面,在生豬大縣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加快生豬品種改良。在畜牧業健康發展方面,支持苜蓿種植、收獲、運輸、加工和儲存等,增強苜蓿等優質飼草料供給能力,降低奶牛飼養成本,提高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實施糧改飼和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
(來源:人民日報)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和《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監管與保險惠農政策雙贏的長效機制,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據通知,試點工作自2021至2023年,試點期3年。以生豬主產省為重點,按照自愿申報原則,遴選部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和生豬養殖保險工作基礎較好的生豬調出大縣開展試點。試點縣集中處理體系需覆蓋大縣全域,具備進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和生豬養殖保險信息化聯動管理的基礎。
試點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四個方面:開展全覆蓋式生豬養殖保險、開展全覆蓋式無害化處理、開展信息化聯動管理以及開展政策打包支持。試點期內,每年1月31日前以省份為單位報送上年度各試點縣工作總結及當年重點工作安排,總結應對照試點方案逐一梳理進展、成效、問題和建議,并說明年度生豬養殖、死亡、處理情況,保險覆蓋率、投保及賠付等情況,無害化處理企業建設和運行情況,聯動機制建設和落實情況,信息化管理實踐情況等。
通知稱,針對當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監管難度大、生豬養殖保險覆蓋率還不夠高、兩者尚未有效銜接等問題,通過開展試點,探索形成“政府監管、財政支持、企業運作、保險聯動”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市場化運行機制,在試點區率先實現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全覆蓋、生豬養殖保險全覆蓋和全程信息化管理,逐步帶動全國建立高效銜接、相互促進的聯動機制,進一步提升生豬養殖風險保障水平,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
(來源:農業農村部)

隨著消費升級與生產工藝的優化升級,我國以殺菌乳、酸牛乳、配方乳等為代表的液態奶市場已經相對成熟,與此同時,對源頭生鮮乳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亟待規范生乳生產技術、生乳分級,從源頭把控乳制品的安全,以確保生鮮乳質量得以進一步提升。近日,由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生乳生產技術規范》《生牛乳質量分級》《生乳中菌落總數的控制技術規范》等6項農業行業標準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現公開征求意見。
據了解,自2010年生乳國標公布以來,一直缺乏與之相配套的過程控制技術規范標準。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國辦發〔2018〕43號)明確提出,加強乳品生產全程管控,建立健全養殖等全過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因此,制定《生乳生產技術規范》能更好地服務奶牛產業健康發展。據了解,該規范著眼于生乳的生產與牧場管理技術,為保障生乳質量安全提供技術支持。未來,隨著生乳生產、分級、菌落總數控制等相關農業行業標準的制定與出臺,將從源頭對乳制品生產原料進行層層把關,促進我國乳制品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食品網)
為了有效緩解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預案將充分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為關鍵抓手的重要作用,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調高”與“調低”并重,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
(來源:新華社)
為全面深入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和使用“瘦肉精”的違法犯罪行為,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自3月份開始,高臺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執法人員,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至目前,規定時限的整治行動已圓滿完成。
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堅持從嚴監管獸藥用流通、養殖、收購販運、屠宰等環節,對縣域內獸藥門店、飼料生產加工企業等進行全面排查,切斷違規生產銷售鏈條;督促規模養殖場完善養殖檔案,建立活畜出欄無“瘦肉精”承諾制度,同時,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加強對收購販運企業和個人的監督管理,督促建立查驗制度和信息記錄制度,加強對銷售和運輸過程中活畜的監督檢查;加強生豬定點屠宰行業管理和對屠宰活動的監督管理,督促屠宰企業嚴格執行肉品質量安全制度,嚴格檢查有關“瘦肉精”檢測合格記錄憑證。
下一步,高臺縣農業農村局將以此次專項行動為契機,把“瘦肉精”排查、檢測、整治工作常態化,常抓不懈,確保全縣不發生“瘦肉精”等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來源:高臺縣農業農村局)

近年來,金塔縣依托“糧改飼”項目的實施,把發展草食畜牧業作為調整養殖結構的重點來抓,采取得力措施宣傳全株玉米青貯、苜蓿裹包青貯技術,通過技術服務、示范帶動等方式,引導規模肉牛肉羊養殖場、青貯企業集中科學青貯,降低飼養成本,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日前,金塔縣“糧改飼”項目苜蓿裹包青貯行動已全面啟動,金塔縣集中調運各種大型收割、撿拾、運輸、裹包機械,開始大規模苜蓿裹包青貯。為了保證苜蓿裹包青貯的質量,金塔縣畜牧獸醫局還專門邀請了苜蓿裹包青貯團隊全程跟蹤指導服務,在專業團隊的幫助下,青飼料裹包青貯實現了標準化生產,避免了營養物質損失,且飼喂過程不存在二次氧化、腐爛、霉變問題,提高了飼料品質與利用率,既有益于牛的健康和奶品質的提升,也增加了肉奶產量,有效促進了全縣畜牧養殖企業發展。
(來源:金塔縣畜牧獸醫局)
為進一步落實屠宰行業安全生產,切實提升全市畜禽屠宰生產安全水平,華亭市畜禽屠宰服務中心深入華亭市生豬定點屠宰廠、宏源牧業牛定點屠宰廠針對以下問題進行了細致排查。
一是針對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安全生產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培訓、應急疏散演練、用電、用火安全及應急救援器材的配備等工作進行重點檢查。二是針對威脅屠宰企業職工生命安全的致暈、刺殺、剝皮、脫毛、燎毛、劈半、修割等重點環節,組織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對消防、供電、致冷、鍋爐、高壓容器、液氮存儲、傳動構建、板帶等設施設備檢修、保養情況進行安全隱患排查。三是針對涉氨制冷屠宰企業液氨防爆和防泄漏安全設施設備、氨系統泄漏監測預警系統、應急救援設備、高壓容器及管線、液氨儲存罐、壓力閥門、壓力表等定期維修保養以及特種設備操作人員資質情況進行全面排查。
(來源:華亭市畜牧獸醫中心)
今年上半年,寧縣畜牧業發展圍繞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積極實施“保種繁育、擴群增量、科技創新、加工營銷、疫病防控、飼草開發”六大工程,全力構建現代畜牧業發展體系。至目前,寧縣肉牛飼養量達到9.97萬頭,肉羊飼養量達到28.49萬只,生豬飼養量達到28.28萬頭,肉(蛋)雞飼養量達到86.7萬只,肉蛋奶產量達到2.4萬噸,實現畜牧業產值7.95億元。
(來源:隴東報)

近日,臨洮縣紅旗鄉畜牧獸醫站按照《臨洮縣2021年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及縣畜牧中心全縣畜禽養殖業保險工作會議精神指導,以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為基本原則;以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目的,圍繞愿保盡保、應收盡收的目標開展養殖業保險收繳工作。
目前,紅旗鄉共計完成養殖業保險:羊204戶6 568只,其中貧困戶136戶3 082只;牛8戶119頭,貧困戶3戶8頭;豬13戶304頭,貧困戶2戶82頭;奶牛1戶2 000頭。
下一步,紅旗鄉畜牧獸醫站將積極配合承保機構做好對死亡動物的查勘定損、無公害處理及理賠工作,發揮好農業保險“穩定器”作用,為臨洮縣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來源:臨洮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