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的“聚焦東北”欄目中,吉林銀行董事會秘書王漢奇主要針對吉林銀行的未來戰略定義、遠景發展規劃、普惠業務發展策略等進行了詳細介紹。如何在策略高度和維度以具象方式進行轉化,則是銀行戰略轉型的核心所在,王漢奇對此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解讀。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銀行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使命,把握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帶來的新機遇,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為了讓金融科技新技術能有效與業務場景融合,推進吉林銀行數字化轉型戰略的有效落地,吉林銀行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的四大方向和六大舉措。
方向一:技術架構優化支撐數字化轉型。
從傳統數據到大數據,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為適應大數據技術發展,創新思維模式和處理方式能夠帶來更強的決策能力、洞察能力、流程優化能力。大數據內涵決定其具有推進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特性。
方向二:服務流程重構推進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對商業銀行業務流程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前臺營銷到后臺運營,積極擁抱數字化改革可以極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時,新興技術也為傳統業務流程提供了一系列過去無法實現的業務模式。
方向三:全面推進客戶導向型創新。
吉林銀行數字化轉型是以客戶為中心,在滿足客戶需求和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因此,吉林銀行則必然要全面推動客戶需求導向型的創新,實現移動前臺數據化,打造最佳客戶體驗,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和居民客戶。
方向四:致力于打造新的戰略利潤區。
吉林銀行通過對產品服務、組織架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基礎設施等各個層面的數字化改造,將搭建開放銀行平臺,強化企業端、商戶端、開發者的開放合作能力,構建更穩定、可持續的銀行發展新模式。
數字化轉型將是銀行本質革新所在,也是萬物互聯時代所需,針對時代發展所定義的“科技金融”發展思路,吉林銀行數字化轉型具體包含如下六大策略:
策略一:打造以“五七三”工程和“XMART”架構為基礎的技術平臺。
“五七三”工程是吉林銀行將金融科技核心技術聚焦到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五大領域,根據各自的技術特點使其在客戶服務、數字化運營、渠道體驗、產品創新、管理決策和數據治理等業務價值鏈中得以有效應用;同時結合吉林銀行實際情況,對渠道、數據、核心應用、風控、交易銀行、資管和管理決策七大領域的部分系統進行重構和新建。按照規劃分成渠道提升、基礎重構和數字化升級三大階段進行具體實施。吉林銀行立足于當下,放眼未來,把“五七三”工程的目標定義為:將吉林銀行打造成線上隨時觸達(online?bank)、線下高效便捷(onsite?bank)、需求響應迅速(on-the-spot?bank),具有“3Obank”特點的一流數字化城市商業銀行。
吉林銀行“XMART”架構是指,未來吉林銀行將從頂層設計入手,自上而下規劃生態場景層、渠道服務層、智能數據層、能力資源層和技術支撐層五層架構體系,以此為基點實施技術轉型、新數據中心建設和新系統架構搭建,實現打造現代數字銀行的戰略目標。其中“X”代表吉林銀行無限的場景與生態,“M”代表開放極致的渠道觸達,“A”代表智能化的數據應用,“R”則代表吉林銀行高效豐富的資源整合,“T”代表其安全穩定的基礎支撐。通過吉林銀行“XMART”架構,將形成閉環式業務觸達模式
策略二:構建大數據應用視圖,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動力。
吉林銀行在完成基礎框架的升級與能效提升后,將重點打造行內結構化數據與外部非結構數據的數據清洗、整合、分析、跟蹤和聚類等深度挖掘和分析平臺,同時構建全面的大數據應用視圖,將數據洞察應用到未來業務策略制定、管理模式調整、營銷模式創新以及產品機構優化等多方面,實現數據分析業務價值最大化。
策略三:以客戶體驗為核心,推動前端數字化流程改造。
客戶體驗提升是金融服務行業永恒的話題。伴隨社交網絡、虛擬現實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運用日趨廣泛,為物理網點服務升級和線上渠道用戶體驗改善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吉林銀行將逐步利用新興技術和設備將物理網點打造成為客戶體驗中心,并通過線上線下渠道的整合實現客戶體驗的革命性提升。
策略四:以成本優先為抓手,推動中后臺數字化流程改造。
降低運營成本和控制人工差錯率一直是商業銀行關注的課題,吉林銀行的優勢在于其優秀的成本管控能力與規劃能力。通過對中后臺運營流程進行數字化流程再造,提升各項業務在后臺操作層面的直通式處理比例,能夠大幅節省人工干預成本并減少差錯。同時,吉林銀行后臺流程的優化也將通過效率提升等方式改善客戶體驗,通過數字化實現開銷戶線上化,將極大節省客戶時間,大幅提升便捷度。
策略五:構建共贏機制,打造銀行業數字化發展新生態。
吉林銀行借助數字化轉型新動力,將構建銀行間合作發展的共贏機制,推動銀行業在系統建設、跨區域客戶信息和服務共享等方面強化合作,打造“百貨店銀行”新模式,通過“社區中心”與“金融科技體驗中心”的結合,拓展客戶群體。
策略六:創造獨特的市場價值,提高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效益。
吉林銀行通過金融科技賦能,以卓越核心業務流程創造卓越質效和績效,立志于走出經營發展的“舒適區”,跨越銀行創新的“沼澤地”,為銀行和各種利益相關者創造獨特的市場價值。吉林銀行為更好地平衡長期目標與短期收益的關系,堅持強化核心優勢,刺激業務創新,以此平衡好數字化創新業務與傳統核心業務的關系。
地方商業銀行的發展應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民生發展為前提。因此,吉林銀行將回歸本源、深耕本土,乘勢而上、順勢而為,以國家利益、社會責任和人民需要為著力點,以服務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謀求自身發展與追求社會價值的高度統一,實現銀行經營與地方經濟的同頻共振、協調發展。
一是服務重大項目,深耕細分領域。
吉林銀行作為地方商業銀行,深諳因地制宜、因項制宜的利好之處,因此將有限的資源專注在擅長的領域,將其重點配置在當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項目中。從吉林省情況看,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等相繼獲批,一汽“六個回歸”全面深化,長春國際汽車城項目開工建設,“數字吉林”穩步落地,都將帶來大量的資金需求和優質的客戶資源。吉林銀行將不斷加強對重大項目的金融支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充分利用經濟產業轉型發展機遇,將信貸資源有效地向重點重大項目傾斜。
二是服務重點產業,助力產業發展。
吉林銀行落定于老工業基地吉林省,因此將優先支持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等重點行業,注重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將夯實區域產業發展作為基礎。吉林銀行把握擴大內需的產業戰略支點,圍繞優勢產業中蘊藏的大量金融需求,緊密加強對吉林區域發展戰略的銜接,將加大“兩新一重”領域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的支持力度。圍繞一汽集團、軌道客車等吉林省制造業龍頭企業處于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升級的重要時期,吉林銀行將資金注入上下游和產業集群,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集成融合起來。在完成基礎實體金融合作的同時,吉林銀行還將聚焦醫藥健康、汽車、文化旅游、裝備制造、化工等優勢產業,通過數字化供應鏈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創新金融服務。
三是創新三農金融,推進鄉村振興。
吉林銀行圍繞創新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體系,重點培育多元化農村消費金融主體,同時完善消費金融信用風險防控機制,與此同步配套建立農戶個人信用評價體系,進而多管齊下發展完善農村消費金融體系。
吉林銀行將業務視角逐步擴充與聚焦,關注以購房、購車消費貸款為突破口的金融業務需求,根據地域特點、農民收入及消費特點,吉林銀行市場定位向“三農”傾斜,將創建鄉村消費金融品牌,提高鄉村資金流動性,并提振鄉村消費。吉林銀行圍繞“惠農”業務,將創新農牧信貸產品,全面提升金融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助力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實施戰略重心“下移”,服務于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發展,同時發展農業高端價值鏈,將吉林銀行的業務真正落定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四是擦亮開發開放金融,開拓國際金融新契機。
吉林銀行將深化本外幣一體化經營機制改革,將本外幣分散經營變為集約經營,打造境內外、本外幣一體化的業務平臺,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探索跨境金融合作新模式。圍繞長春、吉林、琿春等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以及吉林省中韓國際合作示范區、自由貿易區發展建設謀篇布局。結合新業態衍生的結算新需求與新特點,吉林銀行以創新業務模式,開展新業態貿易結算。以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為支點,推動高端加工制造產業對外開放;以中新(吉林)國際食品合作區為契機,推動現代農業對外開放;以中德(吉林)產業園為定位,推動生產性服務產業對外開放。
五是發展普惠金融,打造特色民生工程。
吉林銀行聚焦農業,把搭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產業鏈作為業務增容板塊之一,運用互聯網思維,將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與鄉村振興結合。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發展模式提供全產業鏈發展、貸保投全覆蓋的金融服務。吉林銀行充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創新金融產品,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持續擴大普惠金融可獲得性,多層次滿足鄉村振興的金融需求。
吉林銀行相信一切的發展依賴于人才體系的搭建拓寬,一切的動能取決于人才梯隊的潛能培植。本著這個初衷,吉林銀行設立了金融研究中心??v觀當前正處在構建經濟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期,金融改革持續深化、科技創新突飛猛進、銀行經營轉型明顯加快,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研究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經濟金融形勢研判能力對其改革發展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其金融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瞄準學術前沿、國內外商業銀行發展的先進經驗,也是吉林銀行尋求突破,更好服務吉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戰略考量。
吉林金融研究中心將秉承“研究創造價值”的理念,以吉林銀行發展戰略為指引,在決策支持、前沿問題分析、創新推動等方面積極作為;加強人才吸納和培養能力,為吉林銀行申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奠定基礎,為創新發展儲備專業人才;吉林銀行積極開展與各級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和社會咨詢機構的交流合作,調研起草一批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發展報告,供經濟發展決策參考,可進一步擴大吉林銀行的社會影響力。

未來金融研究中心將堅持“學術研究為根,應用研究為冠”的宗旨,以“面向全國,服務政府與社會”為己任,旨在研究全國經濟與金融領域的重點熱點問題,為金融發展提供決策與咨詢服務。行將致遠,鏗鏘而行,金融中心在吉林銀行的打造與統籌下,將建設成為在吉林省有影響、在全國有知名度的高水平智庫,為區域經濟和吉林銀行高質量發展進行多維賦能:
其一、服務“吉林經濟”。整合吉林銀行研究資源,聯合外部學術力量,在理論研究、智庫建設、深化改革等方面聚勢發力,更好地為政府經濟決策、區域發展戰略、金融體制改革建言獻策。積極開展與各級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和社會咨詢機構的交流合作,為吉林省的經濟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其二,賦能“經營決策”。吉林銀行開展調查研究,整合信息資源,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運用回歸分析、數據建模等科學的分析方法,高效挖掘數據價值,剖析銀行發展狀況及經營痛點,為經營決策提供支撐,促進經營轉型發展,實現從數據到信息再到知識的過程轉化。
其三,提升“研究能力”。吉林銀行組建研究團隊,圍繞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產品設計、微觀產品遴選、跨界合作等開展全面、專業的研究。吉林銀行開展產業金融研究,實現金融產品研究與產業金融研究的有效融合。同時強效的研究團隊,可服務銀行業務轉型,做好研究服務升級,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其四,豐富“合作模式”。吉林銀行將辦好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聘請權威專家、著名學者及企業家擔任博士后指導專家,對我國經濟領域的重大課題進行前瞻性、戰略性和實證性研究。吉林銀行注重前瞻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研究領域涵蓋戰略發展、宏觀經濟、區域經濟、產業經濟、金融理論、資本市場、風險投資、財政稅收、經濟法律等方面。

擴大金融供給總量,推動金融改革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和百姓民生,支持經濟轉型發展,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將是吉林銀行的發展方向,也是服務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