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周琦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開展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指導重要性。方法:研究共抽取200例血液透析病例,來源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獲得患者完整資料后進行分析。分組方式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100,常規護理+常規血透健康指導)與觀察組(n=100,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指導),分析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心理狀態、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干預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AS和SDS低于對照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更高,總并發癥發生率偏低(P<0.05)。結論:血液透析室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開展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指導十分重要,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確?;颊咧委煱踩?,減少或控制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血液透析室;維持性血液透析;微信平臺;健康教育指導
針對尿毒癥終末期患者主要采用治療方式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可抑制病情發展,提升患者生存質量。但有大部分研究顯示,血液凈化系統設備以及技術不斷完善,患者生存時間也不斷延長,然而在經濟方面以及心理方面患者將承受巨大壓力,導致類型方面出現一系列不良情緒。與此同時,大部分患者對自身疾病以及血透治療認知不足,因此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從而引起一系列并發癥發生,例如低血壓等。所以,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需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從而抑制并發癥發生,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分析血液透析室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開展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指導重要性,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共抽取200例血液透析病例,來源時間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獲得患者完整資料后進行分析。分組方式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100,常規護理+常規血透健康指導)與觀察組(n=100,微信平臺的健康教育指導)。對照組,男68例,女32例,年齡32歲~38歲,平均年齡(35.86±2.12)歲;觀察組,男66例,女34例,年齡32歲~38歲,平均年齡(35.96±2.51)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患者血透情況進行記錄,口頭講解疾病與透析治療相關知識,自行閱讀治療相關手冊,定期復查等。
1.2.2 觀察組:(1)創建單獨的腎友團微信群平臺、血透健康指導小組。由專科護士、血透醫生以及腎臟病專家構成。打印群二維碼,結合服務宗旨或者是腎友團群功能繪制彩色圖文報,將其張貼于血透室等候區或者是健康宣傳手冊封面,患者可通過二維碼加入微信群。(2)結合群成員時間為其制定圖文形式推送血透健康教育有關內容,分別包括正確用藥方式、體液入量控制、長期置管導管護理、按時服藥依從性、飲食結構自我調節以及心理自我調節等。推送內容通俗易懂、突出重點、簡單明了??稍诿咳找幎〞r間內發布朋友圈,選擇全國范圍內著名三甲醫院發布相關科普材料或者是由血透健康指導小組制作。定期安排3名護士在線群聊,根據患者提出疑問進行解答。(3)小組護士成員根據數量分配腎友,通過添加好友以后定期通過視頻或者語音方式告知患者遵醫服藥重要性、內瘺維護狀況、心理情況、血糖血壓檢測情況以及飲食情況等,及時糾正不足之處。開展心理干預,創建良好護患關系,予以患者個性化健康指導,督促并鼓勵患者之間進行交流溝通,持續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分析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主要包括生命活力、感情因素、總體健康和活動能力等8項內容,每個項目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說明生活質量水平越高;(2)分析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分別利用自評焦慮量表(SAS)與自評抑郁量表(SDS)評分,總分值為100分,分值高低與心理狀態好壞保持反比關系;(3)分析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結合自我管理量表以Likert4級評分法對量表中四維度20條目評分,其中四維度分別為:問題解決、伙伴關系、情緒處理以及執行自我護理,分值在0~4分,得分范圍20~80分,分值高低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強弱保持正比關系;(4)分析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出血、內瘺閉塞以及低血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
干預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相比,有可比性(P>0.05);干預后觀察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相比,有可比性(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
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更高(P<0.05),見表3。
2.4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偏低(P<0.05),見表4。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國內每年新增終末期腎病患者例數持續上漲,通過制定針對性健康教育干預措施,能夠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自我管理能力等發生改變。對該疾病患者開展兩次三次到院接受治療,導致互換之間缺乏信任度,兩者之間接觸時間短,常規護理工作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順利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由此可見,開展便捷且高效健康教育方式意義重大。微信平臺屬于當前社交生活領域當中核心交流工具,具有朋友圈、視頻播放、語音傳輸、文字音頻朗讀、鏈接以及圖片等一系列傳播功能。傳播范圍十分廣泛且速度較快、信息量大,在微信平臺中實施健康教育,再結合患者實際時間以及需求等,與護理人員和責任醫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可有效滿足維持性血透治療患者對于健康咨詢需求。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AS和SDS低于對照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更高,總并發癥發生率偏低(P<0.05)。對維持性血透治療患者開展微信平臺健康教育指導,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定期推送、解答、反饋、溝通等,可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以及主觀能動性。常規護理只能通過手冊分發以及口頭講解等,而大部分患者對于看書習慣嚴重缺乏,因此無法獲取合理飲食結構信息。而微信平臺通過圖文、視頻等一系列形式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安排護士在線解答疑問,可彌補常規護理不足之處。微信平臺采用視頻方式為患者展示自我檢查瘺管或者是內瘺肢體防止提重物等方式,增強患者預防各種并發癥發生自我管理能力。
總之,針對維持性血透治療患者開展微信平臺健康教育指導工作是可行的,可抑制并發癥發生,提升患者個人生活質量和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