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斌

【摘要】目的:研究觀察急性單純性闌尾炎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將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視作本次研究時間段,隨機選取我院接治的患有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患者,共計30例,隨機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與下床活動時長以及臨床治療有效率等指標。結果:對比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與下床活動時長以及臨床治療有效率方面不同程度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臨床效果顯著,患者健康狀況恢復快。
【關鍵詞】急性單純性闌尾炎;保守治療;手術治療;臨床效果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屬于外科臨床治療上一種常見的多發急腹癥之一。當患者的闌尾由于被某種因素的所刺激而產生的急性炎癥。目前,其發病原理沒有明確的定論。患者的臨床癥狀多數表現為嘔吐、惡心、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并且伴有壓痛、反跳痛的情況。目前臨床多數是通過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這兩種方式對此類病癥進行治療,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面對患有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或者急性壞疽性闌尾炎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是醫學界的普遍共識,但是面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采取何種治療方法進行治療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本次研究就急性單純性闌尾炎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視作本次研究時間段,隨機選取我院接治的患有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患者,共計30例,隨機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5例。其中觀察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18歲~62歲,平均年齡(41.70±2.84)歲;對照組患者共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齡19歲~67歲,平均年齡(43.61±2.41)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并且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并與我院簽訂自愿協議書,同時本次研究已經過我院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使用手術治療方式,對照組患者使用保守治療方式。對兩組患者都進行消炎、止痛的常規療法,對患者及時補液以及保持水電解質處于平衡狀態,改變患者的日常飲食,叮囑患者服用維生素與鈣劑等。對兩組患者均實施心電監護確保患者各項指標正常。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進行常規禁食,采取以腸外營養以及抗感染治療方案作為基礎,第三代頭孢聯合甲硝唑靜脈滴注,一天2次。每隔4小時查看患者生命體征,用藥3天后帶領患者做復查血常規。用藥1天后如果有腹痛、高溫等臨床癥狀沒有好轉的患者應及時進行下一步處理或者轉變為手術治療方式。等到患者腹痛消失、體溫下降、血常規等方面檢查正常之后方可出院。患者出院后應該叮囑其繼續服用抗生素藥物。
1.2.2 觀察組 在其術前進行常規檢查,按照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是否是常規手術治療方式或者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方式。在手術前準備充分后對患者進行切除手術。患者姿勢為平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切口在臍上緣1cm處,建立氣腹,壓力設置在8mmHg~12 mmHg,在患者腹腔中置入Trocar以及30°的腹腔鏡便于執刀醫師檢查患者腹腔內的實際情況,從而進一步確定闌尾的具體位置,進行闌尾切斷之后,使用血管鉗將闌尾系膜到闌尾根部慢凝后,使用7號線進行手術縫合。在1cm穿刺孔中切除的闌尾取出,在患者術后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并且實施心電監護以及全身支持療法。
1.3 檢驗標準
(1)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腹痛持續時長以及下床活動時長;(2)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①顯效:經治療后,患者右下腹壓痛、反跳痛消失,無發熱癥狀,并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②有效:經治療后,患者右下腹壓痛、反跳痛好轉,發熱減輕,各項指標恢復正常;③無效:經治療后,患者右下腹壓痛、反跳痛未消失,存在發熱和胃腸道癥狀,檢查各項指標正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下床活動時長方面對比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腹痛持續時長以及下床活動時長與對照組進行比較,都不同程度上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
就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闌尾炎是外科急腹癥常見的病癥之一,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急性炎癥反應,主要癥狀有腹痛、發熱、腹瀉、惡心、嘔吐,如果沒有對其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穿孔、化膿、壞死等病癥,嚴重的話患者會產生敗血癥、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及時、有效對患者進行治療是十分重要的。闌尾是回盲部的細長盲管,很容易使腸腔內細菌或者糞便滯留,一旦有這種情況,便會誘發闌尾炎癥,其中主要原因是闌尾腔阻塞和細菌感染。保守治療主要是通過運用抗生素促使闌尾炎癥消除,但很容易出現復發等問題,同時患者一旦復發,其病情比上一次更加嚴重,普遍會實施手術治療,這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是主流認識,面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以及急性壞疽性闌尾炎第一治療方式也是進行手術。但是治療急性的單純性闌尾炎存在著爭議看法,一部分看法是采取保守治療,如果患者病情出現復發又或者患者的臨床癥狀嚴重,便會切實考慮是否采取手術治療。但是在臨床治療實踐過程中,如果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未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極其容易誘發其他不良的并發癥,威脅患者健康;反之如果患者治療不徹底,雖然有所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是患者病情容易出現反復現象,如果在患者病情加重時再對其進行手術治療,這樣不但會使治療難度增加,也會讓治療過程更加繁復,也大大使患者痛苦增加。本次研究可以得知,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腹痛持續時長以及下床活動時長外加臨床治療有效率方面與對照組進行對比,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體現了手術治療的有效性。伴隨著醫療科技日益快速的發展,腹腔鏡逐漸應用于手術治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術對患者帶來的創傷,也對治療闌尾炎提供更多、更好的選項。同時,當前急性闌尾炎的發病機理還沒有完全明確化,其最常見的病癥便是由于闌尾腔出現阻塞,其主要引發因素便是氣溫驟升驟降,為此人們要更加留意天氣預報,特別是老人以及孩童可以按照采用相應保護措施有效避免此類疾病的發生。在現代的醫療觀念中,大部分人闌尾炎對不重視,認為可以不用對其采取手術治療,然而闌尾炎的危害遠遠超過了人們對其的想象。目前臨床治療中多數使用腹腔鏡微創手術來取代開腹手術對此類病癥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患者術后創口小,手術時長以及住院時長都有明顯減少,同時也促使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量的減少,其臨床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病癥時,對患者使用手術治療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長以及抗生素使用時長,同時術后患者也不會出現病情復發也沒有不良的并發癥產生,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