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紅翠 張燕南 馬影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淋巴瘤患者痛風發作采用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緩解疼痛的臨床療效及護理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于2021年3月23日期間本院治療的淋巴瘤患者痛風發作伴淋巴結腫大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患者護理中病情變化情況對患者采取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護理干預措施,調查患者的VAS評分、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結果:根據患者臨床護理資料顯示,患者在經過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護理干預后病情基本穩定,療效顯著,VAS評分為2.1分,護理滿意評分為95分。結論:醫護人員為了有效緩解淋巴瘤痛風發作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就需要采取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等一系列綜合性的護理方式,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護理中的溫暖,這樣可明顯增進醫患之間的和諧關系,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身體痛苦,促進患者身體康復。
【關鍵詞】淋巴瘤患者;痛風發作;疼痛;氣端放血;雙側委中刺絡拔罐
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患者淋巴結和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主要以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為特征,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痛風主要是由于血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一種疾病,可導致患者關節周圍出現疼痛性炎癥發作。淋巴瘤患者疼痛發作時,由于惡性腫瘤及痛風等的影響,導致患者疼痛加劇,較難忍,因此,需對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疼痛。氣端放血以及雙側委中刺絡拔罐兩種護理干預措施均能夠幫助減輕患者患處疼痛,改善生活質量,并能夠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的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療效。本文通過選擇2021年3月23日期間于本院接收治療的1例淋巴瘤痛風發作的患者采取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護理干預措施,并對其護理情況進行認真分析,現將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21年3月23日期間本院接收治療的淋巴瘤痛風發作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信息顯示,年齡71歲,加重伴淋巴結腫大2個月后入院治療,入院時存在痛風病史,發作時由于并未攜帶痛風相關治療藥物,因此采取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護理干預措施;經過醫護人員的全面身體檢查后發現,均無精神或者心理疾病的歷史,患者能夠清晰理解、同意并接受相關調查訪問,所有問卷調查患者都滿足淋巴瘤痛風發作診斷的基本指標。
1.2方法
1.2.1 氣端放血:氣端穴屬于經外奇穴,氣端穴的準確位置位于足十趾,距趾甲游離緣0.1寸,左右共10個穴位,放血完成后用大拇指指尖對趾尖,微用力掐揉100次,每天堅持掐揉。
1.2.2 雙側委中刺絡拔罐: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位于膝后腘橫紋的中點,在腘窩正中,有股腘靜脈,深層有腘動脈。患者保持坐位,局部消毒,采用三棱針快速點刺以上各穴位5下~8下。采用大小合適的玻璃火罐進行拔罐,留罐10min起罐,出血量以約1ml為度。以上操作3次,每次30min,隔天治療,連續治療1周。
1.2.3 加強患者病房環境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接受住院治療時應加強對患者的病房護理干預;醫院需安排專人對病房內進行消毒滅菌,定期更換患者使用的床單、被套、病號服等物品,目前,患者由于疾病治療原因需要長時間臥床,自主活動能力較差,因此,家屬需注意對患者清潔擦拭身體。護理人員需做好病房巡視工作,根據天氣的變化情況盡量多開窗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流動和溫度適宜,在房間內放置一些患者喜歡的物品,改善患者護理環境的衛生水平;在醫院內住院走廊、樓梯等顯眼處應貼上保持安靜、禁止吸煙的標識,避免煙酒味刺激和噪音過大影響患者心境,導致患者情緒激動影響疾病治療;囑咐患者家屬在交談的過程中應注意放低音量交談,給患者足夠的休息時間,保證精神。
1.2.4 通風急性發作護理:不僅需要對患者采取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聯合氣端放血護理,在患者痛風發作時也需對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痛風發作時患者需絕對的臥床休息,適當抬高患肢,避免關節受累負重,待采取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后可指導患者開始恢復肢體活動,治療中注意變換患者體位,避免患者局部皮膚受壓;觀察患者患處關節是否出現紅腫、熱、痛等情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發熱,按醫囑對患者適當采取藥物治療,而當患者疼痛劇烈影響休息時可再次給予患者采用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護理,并給予患者采取鎮痛等相關藥物治療。
1.2.5 心理干預:淋巴瘤屬于惡性腫瘤,疾病本身不管從心理或身體中均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痛風發作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負擔,多容易出現焦慮、暴躁、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且惡性腫瘤治療時所用的費用較高,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導致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甚至出現治療和護理的抵觸心理,影響治療效果;對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措施,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真實的感受和出現負性心理的具體原因,并對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給予患者音樂療法或心理咨詢措施,與患者講解痛風和淋巴瘤疾病的發生機制以及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并通過講解治療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疾病治療的信心,從而愿意積極配合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此外,也可囑咐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屬的關心和支持,在天氣晴朗時多攙扶患者在院內多走動,能夠有利于患者夜間睡眠,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發生,也可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與患者溝通交流時,護理人員應始終保持平等對待、耐心接待的態度,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拉進護患之間的心理距離,使患者能夠更加信任護理人員,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
1.2.6 實行病情監測:對患者患處疼痛情況、身體各項生命指標定期監測,做好患者的日常檢查,并做好病歷記錄,科學評估患者疼痛的嚴重程度,采用VAS評分量表等,對監測的結果制定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此外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家屬關于淋巴瘤、痛風治療的常用藥物及其服用的方法,并告知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感覺身體異常時應及時按下病床處的警報器通知醫護人員,使醫護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盡快趕到病房對其采取搶救措施,以便于控制患者疾病進展。
1.2.7 加強生活指導:囑咐患者可在夜間多使用熱水浸泡痛風發作部位;根據患者身體營養現狀對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結構以補充患者身體營養;注意觀察患者在采取治療后疾病恢復情況;給患者講解關于藥物服用的方式和劑量,并告知按時按量用藥治療的重要性,禁止患者私自停藥治療,私自加減藥物治療;囑咐患者家屬監督患者用藥,避免患處出現忘記服藥等情況;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身體恢復情況,并及時匯報醫師,使醫師能夠了解到患者治療效果,以便于更換藥物或劑量治療;治療期間,嚴禁患者飲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根據制定的飲食結構合理飲食,保證營養均衡,以提高患者身體免疫能力,提高治療效果。
2 結果
根據患者臨床護理資料顯示,患者在經過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護理干預后病情基本穩定,療效顯著,VAS評分為2.1分,護理滿意評分為95分。
3 討論
淋巴瘤主要與感染、免疫以及理化等因素有關,患者通常以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為臨床特征,亦可侵犯鼻咽部、胃腸道、骨骼和皮膚等結外器官引起相應器官受損。痛風患者大多數主要是由于尿酸排泄障礙所致,部分患者也可能由于尿酸排泄過多所致。近年來,伴隨著群眾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等的不斷變化,淋巴瘤以及痛風患病率逐年增長,中老年患者多見痛風疾病。而在患者出現淋巴瘤后如患者本身患有痛風史,在兩種疾病共同發作時則可能導致患者患處疼痛難忍,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因此,對該類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輕患者疼痛,提高健康水平十分關鍵。
通過分析本院收治的一例淋巴瘤合并痛風發作患者的護理效果可見,患者在經過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護理干預后病情基本穩定,療效顯著,VAS評分為2.1分,護理滿意評分為95分,氣端放血結合雙側委中刺絡拔罐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處疼痛程度,護理效果明顯,且患者對于護理人員護理滿意評分較高。
4 結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群眾生活水平等的不斷提高,患者護理需求逐年增長,對醫護人員的服務要求也逐漸提高。氣端放血是指在患者雙腳趾前端放一定量的血液護理干預,能夠達到鎮痙舒筋、通絡開竅、止痛等功效,對痛風患者的疼痛護理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委中穴位是位于腘橫紋中點,當肱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中間部位,委中名意指膀胱經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為吸熱后的上行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刺絡拔罐是中醫常見的干預措施,其能夠有效促進患處血液循環,改善病灶部位微循環。此外,刺絡拔罐能夠幫助調節患者臟腑功能,對痛風、風濕等慢性疾病均有一定的調養作用,能夠達到活血化瘀等功效。將其應用在患者痛風發作中,并聯合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明顯提高患者患處部分瘀血排出效果,能夠增強患者身體免疫力,幫助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改善尿酸結晶沉積現象,減輕患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