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前

【摘要】目的:探討口服降糖藥聯合長效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將8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與對照組(43例),兩組均給予二甲雙胍治療,觀察組又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治療,對比兩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和低血糖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為81.4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出現低血糖者5例,占比11.90%(5/42),對照組出現低血糖者3例,占比6.98%(3/43),組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口服降糖藥聯合長效胰島素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療效,且應用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降糖藥;長效胰島素;2型胰島素;安全性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其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病程較長,若未給予及時有效治療,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格列奈、雙胍類等藥物控制藥物血糖水平,而不同藥物療效不同。本文分析了口服降糖藥聯合長效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糖尿病雜志》中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排除惡性腫瘤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妊娠期女性、繼發性高血壓者、哺乳期女性者等。將8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與對照組(43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31歲~76歲,平均年齡(56.85±5.16)歲,病程4年~6年,平均病程(5.52±0.98)年;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32歲~75歲,平均年齡(55.99±5.43)歲,病程4年~6年,平均病程(5.71±1.21)年。兩組資料對比沒有差距,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長效胰島素治療,每日睡前進行腹部注射,初始劑量為8~10U,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調整劑量。
觀察組又給予二甲雙胍治療,每天0.5g,每天3次,餐前0.5h服用,兩組均連續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2)對比兩組治療效果,顯效為治療后患者的餐后2h血糖水平<7.8mmol/L,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有效為治療后患者的餐后2h血糖為7.8mmol/L~11.1mmol/L,空腹血糖為6.1mmol/L~7.8mmol/L;無效為未達到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水平;(3)對比兩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
2.2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為81.4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情況
觀察組出現低血糖者5例,占比11.90%(5/42),對照組出現低血糖者3例,占比6.98%(3/43),組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長效胰島素降糖效果較好注射后會在皮下沉淀,產生降糖效果,長效胰島素需及時更換注射部位,以免出現脂肪肥胖,或出現低血糖、體重增加的情況,有研究發現,可聯合降糖藥物一起使用。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較對照組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為81.4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較對照組高,主要是由于二甲雙胍可增加2型糖尿病者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升葡萄糖利用率,從而提高治療效果;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表明口服降糖藥聯合長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較安全。
總之,口服降糖藥聯合長效胰島素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療效,且應用安全。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