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麗珍
◆摘? 要:隨著康復技術手段發展和隨班就讀工作的推廣,部分聽障學生經過語言康復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但在普通班級,他們的語言發展與普通同學比仍有差距,與老師同學交流仍或多或少存在困難,因此表現出性格孤僻、自卑、不愿意與人交往,難以在認知、語言、個性和情感等方而獲得全而和諧的發展……。本學年所教的三(2)班中有一位有聽覺障礙隨班就讀的學生小雯,已植入人工耳蝸并進行早期康復。作為班主任兼數學科任教師的我特別關注對她的心理健康與缺陷補償教育,促進她的心理健康發展,為她今后自立、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聽力障礙;隨班就讀
在現階段,部分聽障學生經過語言康復后已成為普通學校、普通班中的一員,與正常兒童一起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隨班就讀這種形式已逐漸被學校、社會、家庭所接受。但目前有的教師只忙于對智力正常學生的教育,忽視了特殊學生的存在,隨班就讀成了隨班就坐,致使他們對學習更加不感興趣。有的隨讀生開始處于被隨狀態,只是在班集體教學之余,教師抽空幫助他,進行個別化教學。有的甚至在低年級時學習一般,隨著年級升高發展為學習障礙學生。
一、采取積極的心理疏導
交往心理指導的目的是幫助聽覺障礙生形成開朗合群、寬容同情,頑強上進心理等心理,為他們與健聽學生群體的融合掃除心理障礙。
首先:指導小雯悅納自己。運用認知重建法,通過講解醫學知識,讓小雯認識到“我又已植入人工耳蝸,除了聽弱一點,我什么都能”;運用心靈陶冶法,用激勵性的詩歌、格言,勉勵小雯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挫折;運用榜樣示范法,選取大量殘疾人成材的案例,例如: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美國女演員瑪麗·馬特琳等有聽力殘疾;英國作家赫胥黎、美國總統杜魯門、美國演員及作家湯姆·沙利文等有視力殘疾;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兼有聽力、視力殘疾;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等有肢體殘疾;英國著名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德國物理學家及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因斯坦、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大藝術巨匠之一達·芬奇、法國雕塑家羅丹、二戰期間盟軍名將巴頓將軍等有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英國科學家法拉第、英國首相丘吉爾等有人際交往障礙;美國文學家愛倫·坡、進化論創立者達爾文、德國作曲家舒曼、遺傳定律發現者孟德爾、德國哲學家尼采、荷蘭畫家梵·高等有情緒障礙或行為失調;我國古代軍事家孫臏、現代數學家華羅庚、當代作家史鐵生及張海迪等亦有肢體殘疾。可是,殘疾和障礙與他們在不同領域的驕人業績相比顯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殘疾甚至可能會激勵他們發展自己過人之處的決心,激勵他們與某種缺陷抗爭并獲得杰出成就。上述現象不難發現:的確存在這樣一些人,他們本身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和特殊需要,但同時他們也成功地成為了擁有特殊技能的人。因此,我們學校教育應該發現并促進小雯智能強項的發展,并把智能強項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能,使其弱勢智能盡可能得到彌補,以便形成強弱互補、協調發展。案例貼近小雯的生活,容易引起小雯的共鳴,從而吸取到不竭的精神力量,克服自卑和憂慮心理,樹立生活的信心。
其次:指導小雯接納他人。盡量多地讓小雯與班里同學的交流,鼓勵小雯主動與人打招呼,為同學服務如收發作業本,逐步適應聽力語言障礙下的人際交往,消除對健聽群體的畏懼和排斥心理。
二、創設愉悅的班級學習心理氛圍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是學生保持穩定愉快的學習情緒、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關鍵。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主要取決于的教師的態度,要求教師對聽障學生付出真誠的愛。
2.創建友愛的同學關系
隨讀生生喜歡和同齡人交往,也希望得到同學的接納。同學之間的接觸和交往最為直接、頻繁,平等相處、互幫互助的同學關系對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有著更直接的幫助。
三、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
聽障隨讀生在認知、注意、情感、意志、個性形成等方面也與正常兒童存在明顯的差異,然而他們也需要不斷獲得各種需要的滿足和成功的激勵。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就是為了讓他們獲得滿足,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創設讓隨讀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機會,是激發隨讀生學習內動力的必要途徑。為了激發隨讀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任課教師在課堂是要多創設一些機會讓隨讀生體驗學習的成功。在教學中,對他們降低要求,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課堂上,應當鼓勵隨讀生積極發言,在遇到一些難度相對小的問題時,更應當將發言機會更多的給予他們。難一點的,先請較好的同學回答,讓其復述,表揚其聽講認真。讓其復述還不行,再叫全班學齊答,讓其聽后回答,直至回答完整、正確。有時發言錯了,我糾正后,再讓其復述一下。
同時學生發言結束以后,老師不要揮手就讓其坐下,而是要做一個及時的評價,對他們多保持微笑,多用鼓勵性評語,對他們成功時說“你真好”、“你真聰明”、“你進步真快”、“你一定行的”、“老師相信你”等語言,使隨讀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的溫暖,消除自卑感。
實踐證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正確的眼光看待這些聽障學生,尊重他們,關愛他們,讓他們始終處于在信任、寬松、愉悅的氛圍,尊重這些隨讀學生的個性等,增強隨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刀維潔.關注聾兒的同伴交往[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4(6).
[2]錢同舟.科學認識兒童同伴關系引導伙伴群體健康發展[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