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汀
◆摘? 要:“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屬于抽象概念,是鋼琴音樂在中國經歷了長時間的文化積淀,由不同傳統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綜合孕育出來的,具有獨特性的文化標簽。本文基于文化的視角對中國鋼琴音樂進行分析,探討究竟何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
◆關鍵詞:鋼琴;音樂;中國風格;文化;視角
在20世紀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許多地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這也為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這一時期鋼琴音樂引入國內,對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國內開始將鋼琴這一西方音樂文化藝術與中國文化特色進行結合,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文化與作品,在世界鋼琴藝術的園林里占據一席之地。
一、關于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的歷史回顧
(一)20世紀初
在上世紀初,我國的一批優秀作曲家在學習了西方的作曲知識理論后,嘗試在中國音樂創作中引入西方作曲理論元素。由于考慮到完全西化的音樂理論與中國文化之間可能難以適應,許多民眾也比較少接觸鋼琴等西方樂器,因此,他們決定將以西方作曲理論為基礎,在鋼琴音樂創作中加入一些中國民族元素,最終出現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例如劉雪庵的《中國組曲》、賀綠汀的《牧童短笛》等,這些“中國風格”的音樂作品貼近民眾生活、具有顯著民族風格,容易被中國百姓所接受,是“中國風格”鋼琴音樂作品的雛形。整體來說,這一階段主要就是在鋼琴創作中加入一些民族的特色旋律來表現“中國風格”。
(二)20世紀50-60年代
在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間,毛澤東主席提出的“雙百方針”為我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這一時期的“中國風格”鋼琴音樂的突出特點主要是更加重視中華民族的地方特色。后期,我國鋼琴音樂的創造更多是以改編為主,將我國的民族特色與西方的音樂樣式如和聲、音調等進行結合,讓音樂作品更加符合我國大眾的藝術審美。同時,受當時政治因素的影響,部分“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作品還展現出當時我國的社會價值取向,帶有一定的革命進步色彩,如《黃河鋼琴協奏曲》等。這一時期我國民族特色元素在鋼琴音樂的聲法技藝與創造技巧中的應用水平有極大提升,可是“中國風格”依然還處在比較淺顯的形式層面,呈現風格比較單一。
(三)20世紀70-80年代
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我國國民的思想意識得到解放,藝術方面的創作束縛也有所緩解,使得“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創作水平大大提升,更加多元化。可是這一階段的“中國風格”從注重外在逐漸轉變到過于注重內在形式,過于強調“中國風格”音樂創作的精神層面表達,而不注重外在美的表現。直到八十年代,我國“中國風格”鋼琴音樂進入爆發性增長時期,音樂家們嘗試將中國民族音樂和各種現代鋼琴理論展開融入,賦予鋼琴音樂作品濃厚的民族韻味,又保留西方音樂好的元素。例如儲望華將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編成鋼琴版的,王建中將笙曲《百鳥朝鳳》改編成鋼琴版等。隨著越來越多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鋼琴音樂作品得以面世,“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也逐漸走向成熟。
二、基于文化的視角研究“中國風格”鋼琴音樂
根據上述歷史回顧可知,“中國風格”鋼琴音樂的發展總是和社會環境的變遷以及形成的民族文化變遷有關。因此,在對“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進行研究時,不僅要研究音樂作品本身,還要研究這一音樂周圍的文化脈絡,包括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取向等。基于以上認識,本文關于“從文化角度研究中國鋼琴音樂”整體構想為:將鋼琴音樂放在整體的中國文化背景中,不僅要對音樂本體的技術層面展開分析,更要挖掘鋼琴音樂作品中隱含的帶有文化屬性的、非音樂性的元素,也就是從作品創作時候的社會和政治條件來探析其內容結合和技術運用的關系,感受作品蘊含的審美心理與民族音樂傳統。
從作曲技法等層面分析,“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屬于音樂風格的混合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大多數的“中國風格”鋼琴音樂作品具有歐洲音樂的印象主義和浪漫主義風格特點,而在之后的作品卻表現出比較大的差異:不僅有大量沿用西方現代作曲技法的,還有繼續運用傳統作曲技法的,少部分還是獨創的新技法,呈現多元化趨勢。
從隱含的文化因素層面分析,“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研究必須與當時的政治背景與社會環境相聯系。同時這一音樂新形式不僅有源自西方文化的強烈影響,更繼承了我國的音樂傳統文化。因此,我們務必要以中立立場來研究“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對外國音樂學者來說,要摒棄“歐洲音樂中心論”的優越感,從音樂文化的角度去感知中國風格的獨特魅力,而不是以固有的、外在的藝術標準來審視其中的不足。而我國音樂的創作人也要保持理性思維,從跨文化角度出發,將“中國風格”中的精、氣、神與西方鋼琴藝術作品的神韻、技巧很好地融合,推動中國鋼琴音樂的跨文化理解和對外交流。
三、結語
二十世紀以來,我國大量優秀的鋼琴創作者大膽探索和創新,創造出獨特且鮮明的“中國風格”鋼琴藝術作品,將傳統民族音樂魅力和中國民族文化展現給世界。這些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深層文化內涵,就是解決“中國風格”鋼琴音樂對外傳統中跨文化理解障礙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馬麗.中國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解析——評《中國鋼琴音樂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11):135.
[2]鐘祎清.我國鋼琴改編曲及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解讀[J].音樂創作,2017(06):96-97.
[3]吳榆.論傳統樂曲鋼琴改編曲與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109-112.
[4]代百生.何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從文化的視角研究中國鋼琴音樂[J].中國音樂學,2005(03):97-102+80.
基金項目
1、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下高職音樂人才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編號:GXGZJG2020B29
2、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藝術類高職院校“三全育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XGZJG2019A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