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其鵬 楊寶戈 王瑞良 庫婷婷 郝麗盈



摘??? 要:為了篩選出適合山東省臨沂市大跨度拱棚春早熟栽培的馬鈴薯品種,于2020年進行了5個品種的比較試驗。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品種的生育期有明顯差異,‘荷蘭806生育期最短為65 d,‘希森3號最長為82 d。民豐優選商品薯率最高,達到96.5%,商品薯產量也最高達到36 217.1 kg·hm-2。荷蘭806產量低,但上市時間最早,其產值最高達到110 787.6元·hm-2。‘民豐優選和‘荷蘭806植株較矮,株高分別為45.3 cm和44.6 cm。‘荷蘭15和‘荷蘭806對馬鈴薯早疫病抗性較好,早疫病病株率分別為10.1%,11.6%,早疫病病情指數分別為9.7,10.1。‘荷蘭15和‘荷蘭806對馬鈴薯晚疫病抗性也較好,晚疫病病株率分別為18.3%,15.2%,晚疫病病情指數分別為17.1,15.9。‘民豐優選和‘荷蘭806適宜在臨沂市進行大跨度拱棚春早熟馬鈴薯栽培。
關鍵詞:大跨度拱棚;馬鈴薯;品種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6.003
Comparison Experiment of Spring Early-maturing Potato Varieties in Large-scale Arch Shed of Linyi City
MI Qipeng1,YANG Baoge1,WANG Ruiliang1,KU Tingting2,HAO Liying3
(1.Linyi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Linyi,Shandong 276001, China;2.Pingyi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Pingyi,
Shandong 273300, China; 3.Linyi Yimeng Lak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Limited Company, Linyi,Shandong,China 276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suitale potato varieties for spring early-maturing in large-scale arch shed in Linyi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we compared five varieties of potato in 20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Helan 806' had the shortest growth period,only 65 days; 'Xisen 3' had the longest growth period, it was 82 days;'Minfengyouxuan' had the highest commodity rate of potato and yield,it was 96.5% and 36 217.1 kg per hm2 respectively. 'Helan 806' had lower yield,but it was early maturing and had the highest value for 110 787.6 yuan per hm2. 'Minfengyouxuan' and 'Helan 806' had shorter plant height, it was 45.3 cm and 44.6 cm respectively.'Helan 15 'and 'Helan 806' had better resistance to potato early blight,the rate of diseased plant was 10.1% and 11.6% respectively; the disease index of potato early blight was 9.7 and 10.1 respectively. 'Helan 15' and 'Helan 806' had better resistance to potato late blight, the rate of diseased plant was18.3% and 15.2% respectively; the disease index of potato late blight was 17.1 and 15.9 respectively. 'Minfengyouxuan' and 'Helan 806' are suitable for sping early-maturing cultivation in large-scale arch shed in Linyi City.
Key words: large-scale arch shed;potato;variety
2019年,山東省臨沂市馬鈴薯栽培面積1.438萬hm2,其中地膜覆蓋栽培面積1.323萬hm2,但由于產品上市集中,種植效益不高。近年來,新型大跨度拱棚因其空間大,操作方便,保溫性好,逐漸受到當地菜農喜愛。胡海波等[1]對日光溫室春茬馬鈴薯品種進行了篩選試驗,發現不同品種產量差異明顯,表現較好的為‘大西洋和‘荷蘭15。張春強[2]對日光溫室脫毒馬鈴薯品種進行比較試驗,通過分析‘中薯3號、‘津引8號、‘鄭薯5號、‘東農303的生育期、大薯率、產量等,篩選出適合洛陽地區早春日光溫室種植的馬鈴薯品種。張國森等[3]在跨度10 m大拱棚內進行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每公頃產值達30萬元以上。楊子強等[4]在大跨度拱棚內進行一年三茬周年栽培,實現了蔬菜周年生產。但在大跨度拱棚內進行春早熟馬鈴薯栽培未見報道[5-14]。本試驗通過篩選適合臨沂市栽培的優質、高產、高效早熟馬鈴薯品種,為大跨度拱棚春早熟馬鈴薯生產品種選擇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在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仲村鎮綠順家庭農場大跨度拱棚內進行,拱棚跨度18 m,長度8 m,頂高5 m。試驗地為棕壤土,有機質含量為1.23%,堿解氮含量61 mg·kg-1,有效磷含量11.5 mg·kg-1,速效鉀含量128 mg·kg-1。
1.2 試驗設計
試驗供試品種5個:A‘魯引一號、B‘荷蘭15、C‘民豐優選、D‘荷蘭806、E‘希森3號,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品種3次重復。小區面積16.2 m2,馬鈴薯株距20 cm,行距70 cm。
1.3 試驗方法
播種前20~25 d將種薯切塊、催芽,待芽長到約2 cm時播種。每公頃施馬鈴薯專用肥1 500 kg,商品有機肥4 500 kg作為基肥,整地起壟單行栽培,行距70 cm,株距20 cm。1月8日播種,播種后覆蓋地膜。保溫被每天天亮時揭開,傍晚16:00左右蓋上保溫。白天溫度保持在20 ℃~25 ℃,夜晚保持在12 ℃~15 ℃。根據天氣和土壤墑情,一般于出苗后、團棵期、現蕾期、塊莖膨大期各澆水1次,生育期內防治病蟲害2次。
1.4 調查方法
調查各馬鈴薯品種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成熟期等生育期以及各試驗品種的植株性狀表現;每小區隨機抽取10株測量株高,調查分枝數、農藝性狀。在馬鈴薯現蕾期、開花期、成熟期、收獲期,采用五點取樣法,每點調查10株的全部葉片,按照田間發病率和嚴重程度分級標準,統計每小區的各級病葉(株)數及發病嚴重程度,計算病情指數,比較各品種在大拱棚內對疫病的抗性。4月中下旬分批測產,按小區收獲,調查單薯質量100 g以上的產量、小區總產量,計算商品薯率。
馬鈴薯早疫病、晚疫病鑒定按照馬鈴薯區域試驗調查記載9級標準進行。0級為葉片無病斑、1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以下,3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6%~10%,5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1%~20%,7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21%~40%,9級為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40%以上。
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薯率(%)=單薯100 g 以上的產量/馬鈴薯總產量×100;(1)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2)
發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最高級別數)×100。(3)
1.5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利用DPS軟件進行LSD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品種生育期
由表1可以看出,5個品種同時播種,‘希森3號出苗最早在2月7日,‘荷蘭806出苗最晚在2月12日。現蕾期差別不大,‘民豐優選現蕾最早,‘荷蘭806現蕾最晚,2個品種相差6 d。5個品種開花期均在3月底,差別不大。‘荷蘭806成熟期最早在4月19日,‘民豐優選和‘希森3號成熟期最晚在4月30日。5個品種生育期在65~82 d,生育期較短,適合中早熟栽培。5個品種生育期依次為希森3號>民豐優選>荷蘭15>魯引一號>荷蘭806,分別是82 d,80 d,75 d,72 d,65 d。
2.2 各品種產量及經濟性狀
從表2可知,5個品種間商品薯率差異極顯著,‘民豐優選商品薯率最高為96.5%,‘荷蘭806商品薯率最低為80.7%。‘民豐優選商品薯產量最高,每公頃產量36 217.1 kg,極顯著高于其他品種。‘荷蘭806產值最高,每公頃產值110 787.6元,與其成熟早、上市早、價格高有關,但與‘民豐優選、‘荷蘭15、‘魯引一號差異不明顯,與‘希森3號產值差異極顯著。
2.3 各品種農藝性狀
由表3可知,5個品種薯形良好,‘民豐優選為扁圓形,其他4個品種為橢圓或長橢圓形。‘民豐優選皮色為黃色,其他4個品種皮色為淺黃色。5個品種肉色均為黃色,芽眼淺,商品性佳。
2.4 各品種植株性狀
從表4可以看出,5個品種株型均直立,長勢較強。‘魯引一號和‘希森3號馬鈴薯葉色深綠,‘荷蘭15葉色綠,‘民豐優選和‘荷蘭806葉色淺綠。5個品種的莖色除了‘荷蘭15為紫褐色外,其他4個品種均為綠色。‘荷蘭15花冠色為藍紫色,‘魯引一號和‘希森3號花冠色為淡紫色,其他2個品種花冠色為白色。5個品種的單株主莖數差別較大,‘荷蘭15單株主莖數最多為3.4個;其次為‘民豐優選,單株主莖數為3.1個;‘魯引一號單株主莖數中等,為2.2個;‘荷蘭806和‘希森3號差異不顯著,分別為1.7,1.9個。‘希森3號株高最高為70.3 cm,極顯著高于其他4個品種;其次為‘荷蘭15,株高67.7 cm;‘魯引一號長勢中等,株高為61.5 cm;‘民豐優選和‘荷蘭806植株較矮,兩者株高差異不顯著,分別為45.3,44.6 cm。
2.5 各品種疫病抗性
由表5可知,各品種的早疫病病株率和早疫病病情指數差異極顯著。‘希森3號早疫病病株率最高為21.2%,極顯著高于其他4個品種;其次為‘魯引一號,早疫病病株率15.4%;‘荷蘭15早疫病病株率最低為10.1%,表現較好。5個品種之間早疫病病情指數有差異,‘希森3號早疫病病情指數最高為17.3,極顯著高于其他4個品種;‘民豐優選和‘荷蘭806的早疫病病情指數分別為10.2,10.1,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荷蘭15早疫病病情指數最低為9.7,表現對馬鈴薯早疫病抗性最好。5個品種的晚疫病病株率差異極顯著,‘魯引一號晚疫病病株率最高為35.6%,極顯著高于其他4個品種;‘荷蘭806晚疫病病株率最低,僅為15.2%極顯著低于其他4個品種。‘希森3號和‘魯引一號晚疫病病情指數分別為25.4,24.8,極顯著高于其他3個品種,但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荷蘭15和荷蘭806晚疫病病情指數分別為17.1,15.9,極顯著低于其他3個品種,但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表現對晚疫病的抗性最好。
3 結論與討論
臨沂市是馬鈴薯季二季作主產區之一,早春拱棚馬鈴薯因其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高,栽培面積逐年上升。本研究首次在大跨度拱棚內進行春早熟馬鈴薯栽培試驗,對山東省設施春早熟馬鈴薯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馬鈴薯皮色、肉色、芽眼深淺等農藝性狀是春早熟馬鈴薯重要的商品指標,本試驗中‘魯引一號、‘荷蘭15的農藝性狀較好,與胡海波等[1]的研究結果一致。‘魯引一號株高比張春強[2]報道的株高略矮,可能與早春季節大拱棚保溫效果比日光溫室差、拱棚內地溫低抑制了馬鈴薯的生長有關。綜合考慮農藝性狀、抗病性、產量、商品薯率等因素,‘民豐優選和‘荷蘭806,適合在臨沂市大跨度拱棚春早熟馬鈴薯生產上推廣應用。‘荷蘭806能否在保溫性更好的日光溫室內提前播種、提早上市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需要進一步試驗驗證。
參考文獻:
[1] 胡海波, 郝永麗, 高博, 等. 日光溫室春茬馬鈴薯品種引進與篩選試驗[J]. 種子, 2019, 38(4): 142-144.
[2] 張春強. 日光溫室脫毒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 中國馬鈴薯, 2005, 19(5): 281-282.
[3] 張國森, 殷學云, 蔣宏, 等. 西北多層覆蓋大跨度拱棚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J]. 中國蔬菜, 2014(2): 80-82.
[4] 楊子強, 楊冬艷, 楊常新, 等. 寧夏雙膜大跨度拱棚一年三茬周年栽培技術[J]. 中國蔬菜, 2018(2): 95-97.
[5] 何天久, 吳巧玉, 呂樹明, 等. 早熟馬鈴薯新品系的引進與比較試驗[J]. 中國馬鈴薯, 2016, 30(3): 135-139.
[6] 董旭生, 牛俊義, 高玉紅, 等. 半干旱區馬鈴薯品種性狀比較試驗[J]. 中國馬鈴薯, 2015, 29(3): 129-132.
[7] 林長治. 馬鈴薯大棚套黑膜覆蓋栽培技術[J]. 中國馬鈴薯, 2013, 27(6): 345-347.
[8] 劉曉偉, 何寶林. 隴東地區馬鈴薯新品種引進與篩選[J]. 長江蔬菜, 2012(22): 16-18.
[9] 劉小平, 張振軍, 姚喬花. 旱區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J]. 中國馬鈴薯, 2016, 30(4): 193-198.
[10] 李秀華, 梁瑞萍, 高振江, 等. 包頭地區馬鈴薯新品種引進及篩選[J]. 中國馬鈴薯, 2016, 30(1): 1-5.
[11] 王成智, 李淑蘭, 趙文若. 吉林地區日光溫室脫毒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 農業與技術, 2013, 33(8): 112-113.
[12] 伍壯生. 海南冬種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 中國農學通報, 2014, 30(7): 179-183.
[13] 杜梅香. 半干旱區馬鈴薯品種抗病性和產量田間試驗[J]. 中國馬鈴薯, 2016, 30(2): 75-79.
[14] 陳煥麗, 吳煥章, 郭趙娟. 河南省春播馬鈴薯品種引種比較試驗[J]. 長江蔬菜, 2013(22): 33-36.
[15] 程林潤, 張良, 卞曉波, 等. 金華市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 南方農業, 2018, 12(20):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