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淮安,綠草如茵,生機勃發;今天的現場,嘉賓云集,高朋滿座。首先,本人代表淮安市人民政府,向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淮揚菜產業發展和淮安“美食之都”申創的各位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眾所周知,淮安是一代偉人、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的家鄉。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北翼和江蘇省北部中心,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68萬。2020年全市GDP達到4025億元,人均1.2萬美元,位列全國地級市第58位。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四張名片”:
一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秦時置縣,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明清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為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
二是風景秀美的綠色生態水城。四河穿城,五湖鑲嵌,被譽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林木覆蓋率24.1%,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為42.18%、38.98%,是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范城市、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生態市。
三是快速崛起的現代產業新城。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是全國最大的管坯鋼生產基地,區域性快遞物流集散中心。培育了盱眙龍蝦、洪澤湖大閘蟹、淮安大米等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數位居全國設區市前列,打造了“淮味千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四是享譽兩岸的臺資高地。全市累計設立臺資項目近1400個,總投資突破200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近70億美元。是大陸唯一臺資集聚示范區,連續七年被臺灣電電公會評為臺商在大陸投資“極力推薦城市”。
淮安,更是久負盛名的“美食之鄉”,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為淮揚菜美食文化的挖掘、傳承、弘揚、推廣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授予“中國淮揚菜之鄉”“中國食品名城”稱號,正在積極申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淮安美食,美在哪里?我認為是“六美齊美,美美與共”。
一是美在燦爛的文化積淀。淮揚菜成于春秋,興于隋唐,盛于明清,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形成了鮮明的“和、清、精、新”的鮮明風格,鑄就了普適、養生、美味、典雅四大優勢,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與認可。1949年新中國開國大典招待宴會即以淮揚菜為基準,并由淮安名廚朱殿榮大師擔任主廚(廚師長),此后多次國宴均以淮揚菜為基準菜系。
二是美在豐富的經典傳承。淮安現存經典名菜名點1300余種,近300道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列全國設區市前列。其中有江蘇十大名菜之首的“軟兜長魚”,有被清代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第一菜”的“平橋豆腐”,還有深受大眾喜愛的“欽工肉圓”“文樓湯包”等。
三是美在優質的食材資源。淮安四季分明、物產豐饒,擁有456萬畝水域、700萬畝耕地、340萬畝林地,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擁有“淮味千年”區域公共品牌,先后創成盱眙龍蝦、洪澤湖大閘蟹、淮安大米等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農業部地理標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近130件,居全國設區市前列。
四是美在賡續的創新精神。淮安名廚大師始終秉持“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原則,在傳統菜點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突破,形成了許多新的亮點特色。近年先后推出了金湖河鮮宴、洪澤湖蟹宴、蒲菜宴、西游野菜宴等全席,極大地豐富和補充了淮揚菜系。“盱眙小龍蝦”品牌價值超過170億元。
五是美在濃厚的發展氛圍。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餐飲店近5萬家,從業人員近40萬人,餐飲銷售額近20億元。淮安市成功舉辦了12屆淮揚菜美食文化節、21屆盱眙國際龍蝦節、15屆洪澤湖大閘蟹節,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和“唯一”。江蘇食品學院、淮揚菜烹飪學院等10所院校開設烹飪專業,累計培訓中高級廚師10多萬人次。
六是美在扎實的申創實踐。對照“美食之都”申創標準和要求,全力促進淮揚菜更好地與世界共享、與民眾共享。
連續10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淮揚菜發展;先后在美國、英國、丹麥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淮揚菜美食及烹藝展演、推廣品鑒等活動,邀請海內外朋友來淮舉辦了3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淮揚菜國際化高端研討會、淮揚菜大師賽總決賽等系列活動;舉辦“淮揚菜名店”、“淮安十碗好面”評選以及家庭廚藝大賽等,開展向城區低收入家庭免費發放美食消費券等惠民活動,實施“明廚亮灶”、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確保廣大群眾吃出美味、吃出安全。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主動向部分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創意城市贈送防疫物資。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餐飲文化是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加深認知的重要窗口。推動包括淮揚菜在內的中華飲食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中國美食國際化、加強美食國際交流,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今天,在這里舉辦中餐國際化產業發展論壇,就是要進一步展示中餐特別是淮揚菜的獨特魅力,深化與海內外中餐企業交流合作,不斷提升淮揚菜國際化和創新發展水平。熱切期盼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對淮揚菜產業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對淮安申創“美食之都”繼續給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