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徐宏源為本書所撰寫的序言,宴會是對一個群體的禮遇。以禮治宴,以宴為禮,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作者張志君對此極有心得,強調無論民間還是國家,都需要通過宴會來尋求文化認同。無論是國家尋求民族文化的認同,還是民間尋求圈層文化或亞文化的認同,都充分詮釋了宴會的文化屬性。從建安七子到歐洲中世紀晚期的騎士文學,從《最后的晚餐》這般以圣經故事為原型的視覺藝術,到《紅樓夢》中的宴飲酒令、吟詩賞花,俱在張志君的視野之內。他認為,宴席是餐飲的最高形式,核心是人,載體是美食,內涵是民俗與文化,形式是餐飲文化的一場絢爛盛宴。
作者張志君是中國烹飪大師、湘菜大師、餐飲美食學者、著名國宴設計專家,他在《藝宴:主題宴會設計的經歷與心得》一書中,將自己多年從事宴會接待工作的經驗、策劃執行多個產生良好社會影響和美譽度的主題宴會以及對宴會的禮儀性、交際性、社會性功能以及背后的文化意蘊和精神品格的深刻感悟進行了歸納與呈現。
宴會,并不是一群人在進行簡單的社交,而是用藝術將整體事件進行提煉和升華。早在20世紀90年代,作者就開始秉持“用匠心行大禮”的理念,用藝術做外衣、以文化為內涵,開拓主題宴會設計制作的新思路。他在準國宴“中國福”的宴會設計中將其設計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摒棄了以往大紅、大黃的主題色,而選擇以中國的“紫氣東來”、頂級的祥瑞——紫色為主題色,然后又仔細地從政治、文化、主賓的角度進行提煉、歸納、尋找,最終呈現出一個高貴、喜慶、威嚴的“中國福”。此次宴會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績,宴會設計的“中國福瓶”還獲得了2004年杭州西湖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
《藝宴:主題宴會設計的經歷與心得》雖然是在談具有學術內涵的宴會文化,卻以作者親歷的一些宴會活動為基點,深入淺出,不僅分享了作者在設計過程中的經驗,同時,也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文化思考,為人們認識“宴會”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文化視角,使之能夠了解每一場宴會背后的藝術之旅。正如他在后記中寫道:“我們在設計每場主題宴會的時候,都是在努力使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產生良好的交集,使傳統文化、現代文明、宴會主題相得益彰,從而以宴會的形式不斷推動一種文化創新。”正是這種“以藝制宴、宴而為藝”的形式,在張志君手上,不僅展現了中華美食之美,而且展現了禮儀之邦的禮樂宏章。
作者簡介
張志君,湖南祁陽人,字嵐峰,稱高峰觀居士,號“碧霞軒”主人。曾任湖南省委九所賓館副總經理,湖南省烹飪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烹飪大師、湖南省湘菜大師。有“畫家廚師,中華唯一,蔬菜作畫,中外一絕”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