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璋 段曉迪
摘要:新時期鄉村振興必須擺脫傳統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這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求,也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本文通過分析綠色發展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從綠色發展的角度進行多維、多角度的整合,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繁榮的格局,以期通過綠色生態手段提升鄉村振興中的環保意識,促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振興。
關鍵詞:綠色發展 鄉村振興 途徑探析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進綠色農業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促進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走農村綠色發展道路,建設工業繁榮、生態宜居、鄉村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效治理,繁榮生活。
一、綠色發展是振興農村的必由之路
(一)綠色發展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必然要求
綠色發展是新時期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旗幟和實踐。綠色發展是在反思和定位人與自然關系后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人類對自然的理解經歷了對自然的崇拜、對自然的征服和對自然的順應過程。綠色發展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制約下,促進經濟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有機結合的產物。綠色發展已成為當前世界發展的重要趨勢。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它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和歷史性任務,也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大局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因此,鄉村振興不能再重復傳統的發展模式,必須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綠色發展既是人民群眾的需求,也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綠色發展是踐行“兩山理論”的生態發展路徑
需求是一個動態的詞匯,它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也就是說,在一個特定的社會中,人們需求的內容是由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的。進入新時代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層次、多維度的需求,不僅包括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還包括更廣泛的政治參與自由、社會公平正義以及生態環境的需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要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又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把農村建設成為生態和諧的美好家園。
以綠色發展理念推動鄉村振興,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路徑。農村環境保護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重要手段。長期以來,農村地區被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所主導,農村生態環境日益堪憂。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由此產生的農產品污染,都迫使鄉村振興走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繁榮帶來文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必須摒棄傳統的發展模式,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在鄉村振興中保護生態環境,在保護生態環境中促進鄉村振興。
二、綠色發展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是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達到這些要求不僅要了解發展的要求,還要了解這五個方面的相互關系。
(一)產業繁榮是鄉村振興的重點
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產業繁榮就是要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的綠色化,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由過度消耗資源的生產方式向綠色節能減排發展轉變,從保證數量到提高質量。與其單純追求農產品的數量增長,不如更加注重質量,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健康綠色的生態產品。同時,要加快綠色制造在全產業鏈的應用和滲透,以科技創新推動鄉村振興。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作用,加強綠色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建設。
(二)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建設綠色宜居的人居環境,就是要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依托農村優質自然文化資源,建設美麗特色鄉村。要把農村發展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將鄉村旅游、農村經濟與特色產業整合,完善道路硬化、渠道硬化、水廁整治等民生工程,建設一個天空更藍、山清水秀的現代化美麗鄉村。
(三)鄉村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
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鄉村文明就是要加強文化建設,特別是綠色發展理念,使生態保護理念成為社會生活的主流文化。鄉村文明包括培育村民尊重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活觀,摒棄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倡導節儉生活方式。
(四)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有效治理是指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也要求對生態文明進行有效治理,實現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有效治理必須與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結合,一方面,通過村委會的努力,引導村民形成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自發行為;另一方面,要加快環保執法向農村延伸,嚴格執行環境標準,避免城市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
(五)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生活富裕不僅包括極其豐富的物質生活,還包括安全的飲用水、新鮮的空氣和美麗的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的生態本身蘊含著無限的經濟價值,能夠創造綜合效益,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綠色發展視角下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鄉村建設必須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
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個領域。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鄉村振興必須把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強農、美麗鄉村、富農是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其目標包括許多方面:強農包括農業產業的數量和質量;美麗鄉村包括基礎設施的改善,尤其是生態宜居;富農包括收入的增加,特別是享受美好的生活環境。因此,鄉村振興必須打破單一的GDP增長目標。必須把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農業生產、產品加工、廢棄物利用的全過程,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增長方式、形式、內容和評價機制有機結合起來,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鄉村振興必須把產業發展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供給和需求并重。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鄉村振興要在發展農業、保障糧食產量和安全的基礎上,要根據人民群眾對健康食品的需求,繼續深化農業結構供給側改革,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業轉型升級,使綠色優質農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
同時,通過發展特色農業、旅游農業、體驗農業等綠色農業發展模式,增加產業附加值,形成產業鏈,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村美麗繁榮。
(三)鄉村振興必須把可持續發展與科技創新結合起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農業發展的支撐力量。在資源環境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從農產品種植到新肥料的使用,從病蟲害治理到農田水利工程設計,都要將科技創新結合進去,綠色科技引領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引領生態農業,不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
(四)鄉村振興必須把綠色發展理念與法治理念結合起來
在我國法治化的大背景下,鄉村振興必須走法制化的鄉村道路。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我國農村法治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中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但在實施過程中往往難以實施,也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必須把綠色發展理念與發展建設相結合,以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法制建設,制定更加詳細、可行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同時,要加強執行,嚴格執法。
(五)鄉村振興必須堅持政府主導與村民自治相結合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期農村發展的宏偉戰略。要實現這一戰略,需要政府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村民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當家作主,共同建設美好家園。一方面,政府要統籌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通過多種有效形式宣傳環保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提高村民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識;另一方面,村民要自覺樹立綠色生活觀,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共同建設和共享美麗鄉村。
(作者單位: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