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明超 王馨
摘 要:美國索尼哥倫比亞影業與漫威共同出品的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是2018年最佳奧斯卡動畫長片的獲得者,該影片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敘事結構上都讓觀眾耳目一新,當好萊塢所有的超級英雄幾乎都走向真人或者CG電影的屏幕時,《蜘蛛俠:平行宇宙》銳意求新,開啟了一本復古與未來交融的動態“漫畫書”。筆者將從視覺效果、人物設計、主題立意幾個方面對《蜘蛛俠:平行宇宙》進行審美探析,感受該影片對漫畫和數字技術的傳承與融合意識。
關鍵詞:動畫電影 漫畫書 傳承 融合
早在1995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就開始了三維動畫電影的探索,并推出了第一部完全使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制作的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1》,震驚了整個動畫屆,從此,三維動畫電影在動畫界的地位逐日上升。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日益迅速,電影制作技術不斷革新,優秀的三維動畫電影不斷涌現,例如2013年的《冰雪奇緣》,2014年的《超能陸戰隊》,2016年的《瘋狂動物城》等。這些電影的出現,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試聽視覺盛宴。但是,在三維技術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對于真實感的細致追求似乎已經滿足不了觀眾的審美需求。于是,索尼公司率先出擊,于2018年12月聯合漫威公司發行了漫改三維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 該部影片講述了因原世界的蜘蛛俠離世所誕生的新傳承者邁爾斯在面對多維宇宙破壞的危險時,和眾多來自其它宇宙的蜘蛛伙伴攜手戰斗的故事。除了大膽的故事設定外,在視覺上,該片革命性的將漫畫元素融入到了三維動畫之中,漫畫與三維動畫制作技術的相互沖擊,讓屏幕前的觀眾大呼過癮。
一、動畫與漫畫融合——回歸漫畫的“形式本體”
動畫從物質層面來講,實際是“畫”的動。動畫之“畫”即漫畫化造型,動畫之“動”即電影性運動,二者共同構成動畫藝術本體,缺一不可。{1}動畫曾經因為太“假”太平面化,以至于無法使成年人有情感代入。三維技術的飛速發展雖然消除了動畫與真人之間的壁壘,卻讓動畫越來越趨向于實拍電影,缺乏了動畫該有的藝術夸張效果。《蜘蛛俠:平行宇宙》打破了“藝術和生活難以區分”這一枷鎖,在視覺效果方面回歸動畫藝術的本體特征——漫畫化造型,無論是艷麗且對比強烈的色彩,還是幽默且充滿想象力的人物設定,亦或是夸張且富有張力的鏡頭,都體現出了漫畫獨有的審美特征。
1.三維動畫降維處理
《蜘蛛俠:平行宇宙》區別于以往的三維動畫電影對人物皮膚、頭發等真實感塑造的追求,為了讓畫面與漫畫的感覺更為一致,采取了降維處理方式。線條是作為降維最重要的方式,以人物的五官為例,這些手繪的線條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屬于身體結構的一部分,無需移動和表達情感,如耳朵內部的線條。第二種是從繪畫的角度考慮,如把相同顏色的下巴和頸部分開而繪制的線條。前面兩種均是為五官形態塑造服務的,并不表達情感。第三種線條則是最為重要的,如面部的表情線,這些線條能跟隨角色的情緒進行變化。除了加入線條外,《蜘蛛俠:平行宇宙》還采用一拍二來模擬2D動畫的視覺效果,一般電影或者3D動畫采用的是24幀/秒,即一拍一,而傳統2D動畫為了節約成本,省去中間幀,采用12幀/秒,即一拍二。但是,《蜘蛛俠:平行宇宙》不完全使用一拍二的模式來強行造成傳統2D動畫的卡幀感覺,在保證人物角色使用一拍二的同時,背景動畫、鏡頭動畫和位移動畫保持一拍一。這樣的處理手法使得畫面既有傳統2D動畫的掉幀感,又有3D動畫行云流水的鏡頭效果。此外,人物與背景畫面展現出來的些許“違和感”,就仿佛人物和世界處于不同時空,又呼應了“平行宇宙”這一主題概念。
2.漫畫元素符號的運用
畫格、擬聲詞、對話框等常用的漫畫元素符號在《蜘蛛俠:平行宇宙》的運用也十分出彩,它們對于影片的漫畫感塑造非常重要。畫格從一開始只為了隔開兩個畫面而存在,到后來日本漫畫家手冢治蟲將電影運鏡手法運用于漫畫中,畫格的應用得到了革命性的發展。而動畫分鏡頭較漫畫分鏡頭更為約束,大小和形狀上比較固定,《蜘蛛俠:平行宇宙》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卻在影片中多次運用漫畫分鏡頭的效果。例如,邁爾斯被放射性蜘蛛咬后,對周圍環境敏感了很多,同學們談論他時的臉部特寫和動作特寫被放大并截成多張單幅畫格,在畫面中接連出現,直到鋪滿邁爾斯背后整個畫面,顯示出邁爾斯在同學的言論下不堪重壓之感。這一幕交代的內容非常豐富,沖擊力極強,是普通的動畫分鏡所不能及的,并且影片還將靜止的漫畫分鏡加以動效,與人物產生互動,這種借鑒了抽象場景與真實場景相互切換的漫畫創作手法,為影片賦予了震撼的視覺美感。
擬聲詞是模擬真實世界中的各種聲音的詞匯,在漫畫中具有渲染氣氛、加強語氣的作用,在影片中,蜘蛛俠在戰斗時多次出現類似“BOOM”“BONK”等擬聲詞,增加激烈戰斗時的緊張感,同時又增添了畫面趣味感。
對話框發展的歷史十分悠久,作為漫畫中表達語言的媒介,它不僅幫助和敘述圖像的含義,還能代表敘事的不同環境。在以往的動畫及電影中,對話框的作用似乎被字幕和聲音完全替代了。但在《蜘蛛俠:平行宇宙》中,對話框多次在描寫邁爾斯的心理活動時出現,清晰明了的交代了邁爾斯的想法,而且讓觀眾置身于一部會動的“漫畫書”中,帶來了新奇的視覺體驗。
3.精美似“插畫”的視覺效果
《蜘蛛俠:平行宇宙》的聯合導演菲爾·羅德說:“定格這部電影任何時間的任意畫面,它看起來都會像擁有手繪細節的一幅插畫”{2},該影片擯棄了以往3D電影使用的動態模糊技術,使用手繪靜止的畫面來代替計算機動畫,截取影片的任一幀畫面都能得到一幅很實很銳的精美插畫。另外影片在場景設計、色彩運用上也十分考究,電影中邁爾斯和家人居住的布魯克林,藝術家們運用暖色調來渲染溫暖的氛圍,而在紐約曼哈頓則是運用了冷色調,為后來邁爾斯被毒蜘蛛咬和叔叔的殺手身份暴露奠定了基調,兩幅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影片整體的色彩具有典型的波普風格——對比強烈、色彩鮮艷。此外,該部電影還運用傳統漫畫書數字版本的4色印刷方式,用交叉墨水影線和半色調點的混合來增加紋理和視覺趣味。藝術家們還從漫畫家杰克·柯比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如影片中粒子對撞機打開時空中出現了連串運動的“泡沫”,它們就像是在穿越多重宇宙時破碎的產物。影片中出現的故障效果也是在暗示多元宇宙扭曲帶來的破壞。正是《蜘蛛俠:平行宇宙》的主創們秉承著“藝術形式服務于藝術內容”的創作原則,讓每一幀畫面充滿了豐富且和諧的藝術效果,其背后無不體現著主創們對傳承漫畫和融合數字技術的深刻思考。
一言以蔽之,對三維動畫降維、使用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出現的酷炫效果、元素符號等,均是讓《蜘蛛俠:平行宇宙》回歸動畫的藝術本體——漫畫化造型,也讓漫畫成為該影片的“形式本體”,漫畫的審美特征也在影片中得以完美體現。而影片呈現出動畫、漫畫、電影三者構成“三位一體”的視覺奇觀,既回歸了漫畫,又創造出一種獨特的現代風格,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視覺審美需求。
二、順應時代發展——多元文化下的人物設計
蜘蛛俠這個IP在觀眾看來早已屢見不鮮,特別是在索尼、漫威塑造了數部成功的漫改真人電影后,蜘蛛俠的真人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最初,導演對于這個題材并不感興趣,他們也在擔心蜘蛛俠是否還有挖掘空間。但是漫畫書中的小黑蛛邁爾斯讓導演們感到興奮,并讓大家改變了想法。影片中的邁爾斯是一個擁有非洲血統和波多黎各血統的混血兒,瘦長的身體,留著爆炸頭,穿著不系鞋帶的Jordan鞋,喜歡Hip-hop和街頭涂鴉。邁爾斯跟以往的白人蜘蛛俠熒幕形象截然不同,也正是因為這種反差刷新了觀眾的觀感。其實,《蜘蛛俠:平行宇宙》并不是漫威第一部以黑人作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漫威影業于2018年3月上映的科幻電影《黑豹》是首次突破白人超級英雄的敘事語境,打造了一位嶄新的黑人超級英雄銀幕形象。{3}此外,《黑豹》的背后具有深刻的反種族歧視的文化意義,無獨有偶,小黑蛛邁爾斯也正代表著美國黑人文化,以邁爾斯作為主角,一方面體現出了當今世界的開放、包容性,一方面也呼應了蜘蛛俠的本質——“面具之下可以是任何人”。
當今美國超級英雄電影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即從一個人的英雄主義變成幾個人的超級英雄主義,近年來漫威的《復仇者聯盟》、DC的《正義聯盟》等都是美國超級英雄主義成功轉變的產物。《蜘蛛俠:平行宇宙》同樣遵循此規律,并在故事情節上腦洞大開,除邁爾斯外,來自于不同宇宙的5位樣貌性格迥異的蜘蛛俠,集結于邁爾斯的宇宙,碰撞出了絢麗的火花。其中,中年蜘蛛俠彼得·帕克,明顯發福且有些邋遢的他似乎在生活中處處不如意,他正是代表了當下流行的“喪文化”。格溫是一位勇敢富有個性的女蜘蛛俠,代表了正逐步崛起的“女權文化”。此外,還有代表“舊時代文化”的暗影蜘蛛俠、代表“二次元文化”的潘妮帕克和代表“卡通文化”的蜘豬俠。6位不同畫風的蜘蛛俠共同出現在同一畫面中,意外地不顯擁擠,反而十分有趣。
除了差異化的正派角色之外,影片中的反派角色同樣豐富,電影主創們設定了六大反派角色與蜘蛛俠們針鋒相對。最大的反派金并,比在漫畫中的胖子設定更為夸張,每次登場都占據著一半以上的畫面,加上一襲黑色西服,金并將黑暗罪惡的漫畫人物形象發揮到了極致。徘徊者既是金并的手下,又是邁爾斯的叔叔亞倫,在邁爾斯面前,亞倫是一個幽默風趣、跟邁爾斯一起涂鴉的搞怪叔叔,戴上“徘徊者”的面具后,亞倫搖身一變,成為如幽靈般游走的殺人狂魔。而章魚博士作為影片中唯一的反派女角色,花費了索尼動畫師不少心思,首先,將章魚博士設定為“科技女狂人”,改掉以往的男性形象,更能刺激觀眾的視覺關注。其次,在服裝上為了展示章魚博士獨特的風格,藝術家們還將典型的金屬手臂換成了柔軟的機器人肢體,使之更趨近于真實的章魚觸手。此外,還有綠魔、墓石、蝎王三大反派,造型夸張且富有個人特色。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人們對于不同文化的審美需求也有差異,但是《蜘蛛俠:平行宇宙》卻能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在這部影片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印記。{4}此影片中多元化的人物設計既是在順應時代發展,更是一次大膽、叛逆十足的嘗試。
三、找尋自我——回歸蜘蛛俠系列的“立意本體”
藝術主題高于藝術形式,動畫電影也不例外,所以“主題立意”是電影好壞之根本。而探究《蜘蛛俠:平行宇宙》的主題立意,需追溯蜘蛛俠的起源故事。在美國漫畫中,蜘蛛俠是首次以青少年作為主角的嘗試。在二戰以前,青少年往往只能作為超級英雄的助手,隨著美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青少年的市場被完全打開,以成人形象作為超級英雄的模式逐漸受到漫畫市場的冷落,蜘蛛俠就是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蜘蛛俠不同于理想主義的超人、蝙蝠俠,他是穿梭于人群中的有著明顯缺點的青少年,為超級英雄形象的塑造增添了幾分現實主義的色彩。當年漫威之父斯坦·李創造出蜘蛛俠這一超級英雄時,一方面是為了圓青少年的超級英雄夢,另一方面蜘蛛俠又是斯坦·李的自我投射,許多人都認為蜘蛛俠是斯坦·李在漫畫中的“化身”。
于2002、2004、2007年上映的3部《蜘蛛俠》真人電影拉開了蜘蛛俠的電影帷幕,這3部電影的核心敘事力量是正邪兩派的相互抗爭,而《超凡蜘蛛俠》系列則將視角拉回到蜘蛛俠的高中時代,完成了超級英雄電影敘事的一次跨欄。{5}近兩年上映的蜘蛛俠真人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和《蜘蛛俠:英雄遠征》,由湯姆·赫蘭德飾演的蜘蛛俠則將這一超級英雄熒幕形象推向了高潮。
《蜘蛛俠:平行宇宙》這部動畫影片之所以打動人心,除了在視覺效果方面的全新突破,其深刻的故事內涵也是屢獲嘉獎的原因之一。近年來,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巨頭不斷推出優秀作品,《冰雪奇緣》《無敵破壞王》《尋夢環游記》等等,除了無可挑剔的美術設計外,這些作品還將互助、愛、勇氣等主題融入到故事的內核之中,在不斷刷新觀眾視覺認知的同時又引起觀眾的感情共鳴{6}。《蜘蛛俠:平行宇宙》也是這樣一部充滿了愛與友情的動畫電影,父母、叔叔對邁爾斯的關愛,邁爾斯和其他蜘蛛俠之間的友情,甚至大反派金并也有對妻兒無法割舍的親情,影片除了體現愛的主題精神之外,還在此基礎上引入一個十分重要的主題—找尋自我,影片中的“小黑蛛”邁爾斯在一開始出現了認同危機,因為自身的所作所為得不到父親的認可,甚至遭受了同學的排擠和嬉笑,在偶然獲得超級能力之后更一度迷失自我,不知該如何去成為一名真正的蜘蛛俠,經歷了一系列的事件后,最終邁爾斯在父親和導師彼得·帕克的幫助下,完成了“信仰之躍”,成功蛻變。
除了邁爾斯在找尋自我外,他的警察父親杰夫還有中年蜘蛛俠彼得也在找尋自我,作為一名警察父親,杰夫理所當然地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卻忽略了邁爾斯內心真實的愿望,導致他與邁爾斯之間的關系也產生了微妙的隔閡,在經歷了蜘蛛俠和兄弟亞倫的死亡后,杰夫也漸漸意識到了親人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他應該讓邁爾斯去遵循內心的想法,最后杰夫敞開心扉鼓勵邁爾斯去做自己,并且改變了對蜘蛛俠固有的看法。彼得·帕克在另一個平行世界是一個遭遇中年危機的蜘蛛俠,因為自身工作的不順加上與妻子瑪麗因孩子問題而離婚,讓彼得迷失了自我,也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最終在面對生死存亡時,邁爾斯的成長給了彼得追尋新生活的勇氣。電影以邁爾斯聯結平行宇宙的蜘蛛俠們共同對抗敵人為主線,以在平凡生活中與親人發生的點滴故事為輔線,勾勒出一位貼近大眾生活且十分立體的超級英雄形象。這一敘事模式符合好萊塢電影慣有的黃金定律,似乎并沒有出彩的地方,但是邁爾斯和平行宇宙的特殊存在,已讓這部蜘蛛俠電影的故事足夠精彩。
該電影的編劇兼制作人菲爾·羅德借邁爾斯之口表達了主創賦予影片的核心思想“我們各自有不同行俠仗義的方式”,這也正是當初漫威電影之父斯坦·李創作蜘蛛俠的初衷,{7}該部電影不僅借鑒了漫畫創作的視覺形式,更是由表及里,將漫畫中體現的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
結語
在動畫電影發展如火如荼,三維動畫電影逐漸成為主流動畫電影的趨勢下,《蜘蛛俠:平行宇宙》另辟蹊徑,陳酒新釀,運用新技術將漫畫元素融入到三維動畫中,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視聽語言,可以說是自成一派的動畫電影。首先,該部影片的成功得益于主創們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制作影片中的每一幀都要耗費傳統動畫電影的四倍時間。最后成片中所有令人震撼的畫面背后,都凝聚著創作人員揮灑的汗水和熱情。其次,《蜘蛛俠:平行宇宙》依托漫威漫畫中的蜘蛛俠版權,重新進行故事創作和美術設計,探索出了極具創意的敘事和視覺風格。總之,《蜘蛛俠:平行宇宙》從視覺形式、形象塑造、主題立意等方面都得到了觀眾的悅納,其對于美國漫畫的傳承和對現代多元化生活的融合,值得我們對之進行研究、探討,以期為中國的動畫電影提供前進的方向。
注釋:
{1}佟婷.動畫美學概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5.
{2}Insider. How '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 Was Animated [EB/OL].2019-02-21[2019-09-2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XUG_vN540&t=83s.
{3}郭世飛.漫威電影《黑豹》的視覺藝術[J].電影文學,2018(14).
{4}孫笑非.超級英雄電影的敘事邏輯與秩序想象——以《蜘蛛俠》系列為例[J].當代電影,2018(11).
{5}Tracey Thomas. Lets Do This One Last Time :Character, Adaptation, and Nostalgia in 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J] .Toronto. 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omics.2019.
{6}李錦.論美國動畫電影敘事風格[J].電影文學,2016(23).
{7}wuhu動畫人空間.《哇!這部《蜘蛛俠:平行宇宙》為啥這么猛?》[EB/OL].2018-12-21[2019-09-23]https://mp.weixin.qq.com/s/N_9d7ymJjrQL9mC-Enmw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