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應軍,曾 毅,彭 玲
(1成都市溫江區婦幼保健院麻醉科 四川 成都 611130)(2成都市溫江區婦幼保健院心理健康門診 四川 成都 611130)
產后抑郁國內文獻顯示,篩查陽性率在20.1%~68.5%,主要以情緒低落、失眠、焦慮為主要癥狀,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傾向,需要及時有效治療[1]。目前傳統抗抑郁藥效果差、起效慢、復發率高。艾司氯胺酮治療抑郁癥有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少的特點[2]。2019年艾司氯胺酮被FDA批準用于抑郁患者的治療,但用于產后抑郁治療的研究目前資料較少,故本文通過觀察低劑量艾司氯胺酮的對產后抑郁的影響,為臨床提供依據。
選取我院2020年9月—12月剖宮產產婦64例,隨機分艾司氯胺酮組(E組)和對照組(N組),每組各32例。艾司氯胺酮組(E組):年齡(28.91±5.87)歲,體重(70.26±14.51)kg,孕周(39.02±1.73)周;對照組(N組):年齡(29.39±5.42)歲,體重(71.82±13.48)kg,孕周(39.27±1.52)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ASAⅠ~Ⅱ級,22~35歲,體重60~85 kg,單胎足月孕;經超聲檢查,胎兒發育正常[3]。
排除標準:胎兒有嚴重合并癥;產婦伴有嚴重甲亢或甲減、智力障礙、高血壓、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精神系統疾病病史、相關藥物嚴重過敏史,長期服用鎮痛、鎮靜藥物者。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WJFY2020LSLY-1),對所有患者及家屬進行知情告知,簽署同意書。
所有患者術前禁食禁飲,入室后吸氧,監測生命體征(BP、HR、SpO2),開放靜脈通道,選擇L3~4間隙穿刺進行腰硬聯合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6平面。于胎兒娩出后,采用微量泵持續泵注相應藥物(E組:艾司氯胺酮0.25 mg/kg+0.9% NS稀釋成20 mL;N組:0.9%NS 20 mL),泵注時間為40 min。
術后均采用相同靜脈鎮痛配方(0.9% NS 100 mL+布托啡諾10 mg)。
(1)產婦術前1 d、術后第2 d和第5 d的抑郁評分(愛丁堡評分);(2)術后第2 d和第5 d的疼痛評分(NRS評分)及術前1 d和術后第5 d的睡眠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3)術后48 h內相關不良反應。
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術前1 d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2 d、第5 d抑郁評分,E組明顯低于N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抑郁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產婦抑郁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術前1 d 術后第2 d 術后第5 d E組 32 8.22±2.31 5.88±2.14 5.78±1.79 N組 32 8.31±2.58 7.25±2.85 6.71±1.40 t 0.147 2.178 2.315 P>0.05 <0.05 <0.05
兩組產婦術前1 d睡眠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2 d、第5 d的疼痛評分和術后第5 d的睡眠評分,E組明顯低于N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疼痛評分和睡眠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產婦疼痛評分和睡眠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疼痛 匹茲堡睡眠指數評分術后第2 d 術后第5 d 術前1 d 術后第5 d E組 32 3.03±0.65 2.03±0.65 14.13±1.43 7.69±1.38 N組 32 3.34±0.60 2.42±0.71 14.31±1.62 8.75±1.68 t 1.982 2.292 0.471 2.758 P<0.05 <0.05 >0.05 <0.05
兩組產婦術后48 h內發生總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術后48 h內不良反應比較(例)
2010版《抑郁癥治療指南》指出,抗抑郁癥藥物的起效速度尤為重要,開始2周內的療效是預測臨床治愈的重要指標[4]。艾司氯胺酮通過阻斷NMDA受體,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性因子(BDNF)釋放,改善神經可塑性和突觸的形成等原理,達到快速抗抑郁的作用,能迅速消除患者自殺意圖,低劑量維持治療有助于患者病情穩定,且不良反應較少[5]。據報道,靜脈輸注艾司氯胺酮產生快速和持續的抗抑郁藥物的作用[6]。
Singh等[7]研究發現,對難治性抑郁患者靜注0.2 mg/kg或0.4 mg/kg的艾司氯胺酮均呈現出了快速抗抑郁的作用,在保證療效的同時,0.2 mg/kg患者呈現更好的耐受,但從該研究討論看出,0.4 mg/kg的顯效比例更高。靜脈注射低劑量氯胺酮(0.5 mg/kg)比極低劑量氯胺酮(0.1~0.4 mg/kg)抗抑郁效果更佳。Correia-Melo等[8]研究發現,靜脈輸注0.5 mg/kg氯胺酮或0.25 mg/kg艾氯胺酮治療抑郁,艾氯胺酮的效果不劣于氯胺酮,兩種治療方法均有效、安全、耐受性好。艾司氯酮使用劑量僅為氯胺酮的1/2,且藥效與劑量成正相關,所以選用0.25 mg/kg的劑量觀察,發現術后第2 d、第5 d產婦抑郁評分E組明顯低于N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剖宮產產婦術后疼痛和嬰兒的喂養會影響睡眠質量,疼痛和睡眠可以導致抑郁癥的發生。Gerrits等[9]研究發現,疼痛增加抑郁復發的可能性,疼痛和抑郁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強化機制。通過觀察產婦術后睡眠和手術切口靜息時疼痛,發現術后第2 d、第5 d的疼痛評分和術后第5 d的睡眠評分,E組明顯低于N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文還采用了微量泵持續泵注的方式,泵注時間較長,為40 min,兩組患者48 h內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發現,E組患者大部分患者在用藥期間會出現頭暈、嗜睡現象,但不影響意識。有報道顯示,艾司氯胺酮在不良反應方面與氯胺酮類似,也有解離作用、鎮靜作用和血壓升高的作用,但這些不良反應大多是輕微或中等嚴重程度,并在給藥數小時內消失[10]。
綜上所述,微量泵靜脈泵注低劑量艾司氯胺酮(0.25 mg/kg)改善了剖宮產產婦術后抑郁狀態,減輕了產婦術后疼痛,提高了產婦睡眠質量,不良反應少,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