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小志
(徐州市中醫院腫瘤內科 江蘇 徐州 221009)
亞洲胃癌發病率高,是已知所有癌癥致死的第二大病因[1]。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未感到明顯不適,部分可無任何癥狀,而確診時已達晚期。胃癌的發生與環境、食品污染、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2]。雖然這些年在診斷、手術、化療和放療等手段上取得了極大進步,但預后仍然很差。很多因素影響其預后,其中最主要的當屬TNM分期及組織分型。近年來發現,基因在腫瘤的發病及進展中起到的影響越來越大,探討基因影響胃癌的分子機制,對胃癌的前期診察及預后判斷、靶向藥物的研發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以自噬相關蛋白(mammals rapamycin target protein, mTOR)為研究對象,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胃癌及癌旁細胞中mTOR的表達,分析其與臨床病理因數的關系及其臨床應用的價值,為胃組織癌癥的診斷、個體化治療及預后評估提供相關參考依據。
以江蘇省腫瘤醫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胃癌患者的術后組織標本為研究對象,包括胃癌的標本蠟塊145例,癌旁的標本蠟塊50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33例,年齡30~80歲。根據2010版TNM進行分期,符合Ⅰ、Ⅱ期的標本59例,符合Ⅲ期的標本86例。入選標準:入選患者均未行化療、放療,術前被相關檢查診斷為胃癌,在本院行規范化胃癌切除治療,臨床病例資料完整,病理診斷明確。剔除標準:術后病理為胃肉瘤、淋巴瘤及繼發性腫瘤等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遵循相關的法規,患者均已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兔抗人mTOR單抗,工作濃度為1∶300。SP試劑盒、二氨基聯苯胺呈色試劑。采取二步法免疫組化方法,按試劑盒說明步驟對胃癌組織切片進行免疫化學染色。標本蠟塊切片厚度為4μm,70℃烘烤1 h,切片脫蠟至水,組織修復采用高壓法,切片放入乙二胺四乙酸,pH標準溶液中修復,磷酸緩沖鹽液洗滌3 min×3次,加一抗,4度冰箱孵育過夜,復溫20 min,加二抗,37℃孵育30 min,二氨基聯苯胺顯色,蘇木素復染,分化,返藍,干燥后封片,顯微鏡下觀察。以公司供應的陽性切片為陽性對照,磷酸緩沖鹽液取代一抗作為陰性對照。
由2位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生在100倍、400倍下觀察mTOR蛋白在胞質中的表達,以觀察到黃褐色顆粒為陽性染色。按照染色深淺分為:0分為細胞不顯色;1分為淺黃色;2分為黃色;3分為黃褐色。依照陽性染色細胞數所占比重分為:0分(<5%),1分(5%~25%),2分(26%~50%),3分(51%~75%)和4分(76%~100%);通過將陽性細胞百分比的得分乘以強度分數(0~12)計算免疫反應得分。最終得分為:-(0分,陰性);+(1~4分,弱陽性);++(5~8分,陽性);+++(9~12分,強陽性)。在觀察中,-~+被認為是低表達,++~+++被認為是高表達。
電話或門診復查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跟蹤隨訪從術后病理確診日期開始,截至2017年3月31日,無一例失訪。生存分析的終點事件總生存期(OS),是指從確診截至死亡或隨訪停止的時間。
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生存分析使用了卡普蘭-梅爾分析方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TOR蛋白在胃癌中的陽性表達占比為93.10%,在癌旁組織中的陽性表達占比為40.0%,mTOR在胃癌中的表達顯著高于癌旁組織(P<0.05。

表1 mTOR在所有病例標本中的總體表達情況[n(%)]
145例組織標本中,135例(93.10%)mTOR呈陽性染色,其中89例mTOR出現高表達,46例出現低表達,另外10例未見mTOR陽性著色。mTOR高表達與胃癌的分化程度、脈管侵占顯著相關(P<0.05),和性別、年齡、發生部位、Lauren分型、浸潤深度、N分期、TNM分期、復發、生存狀況無顯著相關(P>0.05),見表2。

表2 mTOR在各相關臨床影響因素中的高表達情況

表2(續)
跟蹤調查截至2017年3月31日,145例患者無一失訪。58例患者呈現復發或轉移,包括20例mTOR陰性患者和38例mTOR陽性患者。44例出現死亡,其中17例為mTOR低表達,27例為mTOR高表達。因此,mTOR蛋白表達與和復發轉移及生存狀況無顯著相關(P>0.05)。卡普蘭-梅爾生存分析顯示,mTOR低表達組、高表達組的平均生存時間分別是41.2月(95%CI:37.5~44.9月)和42.5月(95%CI:39.8~45.2月),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849),見表3。

表3 mTOR在復發轉移和死亡中的表達情況[n(%)]
全球胃癌每年新發100余萬例,死亡70萬例,其中40%以上的胃癌患者來自中國,如此高的發病和死亡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胃癌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疾病,精準化及個體化的治療才能有效的延長生存期,為延長患者的生存,應全方位考慮抗腫瘤的治療策略。隨著治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胃癌患者的生存機會也有所提高,但仍有30%~40%患者因耐藥出現病情進展,這類患者結局很差,5年生存率較低。因此,尋找新的治療靶點為胃癌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提供更為有效的手段迫在眉睫。
自噬是細胞自我清理的過程,是細胞的自身保護手段。自噬功能紊亂與許多病理改變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增生、感染、自身免疫等疾病情形。與自噬相關的mTOR是一種非典型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處于PI3K/Akt/mTOR信號通路的下端。mTOR能察覺胞質中的內外環境的變化,調控相關蛋白質的合成,在控制細胞生長和代謝方面起到重要作用。mTOR在某些腫瘤中活性增高,在肺、胃、大腸、子宮內膜等部位的惡性腫瘤中,均可出現mTOR的高表達和持續活化。研究表明,mTOR在胃癌中的表達比例約為36.5%~60.8%[3-4],且與部分臨床病理因素密切相關。胃癌中mTOR陽性表達與分化水平、淋巴轉移、病理分期關系緊密。在出現淋巴轉移的胃癌患者中,腫瘤組織中的mTOR表達異常升高,晚期患者中的p-mTOR蛋白陽性表達亦異常升高[5],表明mTOR在胃癌組織中具有促進淋巴及遠處轉移的潛能。在早期的研究中發覺,mTOR在胃癌中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在癌旁組織中,胃癌中mTOR的陽性呈現與分化程度、淋巴轉移、病理分期有關,和性別、年齡、浸潤深度無關[5]。在我們的研究中亦發現,mTOR蛋白在胃癌中的表達要顯著高于癌旁組織中,和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mTOR蛋白表達與胃癌的分化程度、脈管侵占密切相關,和性別、年齡、瘤體發生部位、Lauren分型、浸潤深度、T分期、N分期、有無復發、臨床分期、生存狀態無關。卡普蘭-梅爾生存分析顯示,mTOR低表達組、高表達組的平均生存時間無差異。與文獻報道存在差異,可能與腫瘤異質性、實驗誤差、樣本量較小有關。mTOR在胃癌組織中表達明顯增強,可作為檢測胃癌的生物標志,為胃癌診療的靶點提供了理論依據。本研究成果說明,胃癌組織中mTOR蛋白異常活躍,表明mTOR基因的出現可能促進了癌細胞的侵襲、生長和分化。因此,我們推測mTOR可能參與了胃癌的形成和發展,可能成為胃癌的重要靶向蛋白,并有望成為評估胃癌預后的指標之一。
綜上所述,mTOR在胃癌組織中表達明顯增強,且與胃癌的分化程度、脈管侵占相關,因此可成為推測患者預后結局的重要指標,并有可能成為此類惡性腫瘤新的診療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