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芳
(江門市新會區中醫院 廣東 江門 529100)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ao pancreatography, ERCP)是一種重要的臨床治療方式,在肝膽疾病的診療中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手術方式作為內科微創手術中的一種,會降低患者的創傷[1]。實際治療過程中,要保證相應的手術效果,就要具備熟練的手術操作,并輔以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此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康復時間[2]。實施內鏡下的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主要是在ERCP診斷基礎上,逐漸發展的一種內鏡治療方法,但是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均會產生相應的并發癥,因此保證較好的治療效果,獲得細致周到的綜合性護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過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膽總管結實患者12例進行客觀性研究,借助分組統計學形式,對以下內容進行分析。
2020年1月—12月收集膽總管結實患者6例作為實驗組,選擇2019年1月—12月收集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實驗組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3例,年齡41~82歲,平均年齡(51.0±9.67)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4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49.0±8.6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本次在患者及其家屬同意下開展,收集的患者均符合疾病特征,經由本院專業醫師診斷,需要實施內鏡下逆行ERCP+EST術。
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性護理,護理人員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患者出現異常反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
實驗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1)首先進行術前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手術實施創傷較小,恢復較快,極易被患者家屬接受[3]。大部分患者對手術會產生恐懼、緊張心理,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解釋手術具體目的以及方法等,保證患者了解手術過程。手術之前,需要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保證患者具有充足的休息,患者于術前1周停止使用阿司匹林以及類固醇類藥物;護理人員需要幫助醫生完成必要性的常規檢查;在術前禁止攝入食物和水,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術前半小時患者需要注射地西泮10 mg,具有鎮靜效果[4]。(2)對患者實施術后護理干預,患者需要去枕平臥4 h,將頭部偏向一側,防止惡心或者嘔吐造成誤吸情況。在術后需要禁止食物以及水分的攝入,并且在術后3 h以及術后24 h抽血,檢查患者的血淀粉酶,指標正常之后需要實施無腹痛進食,由流質食物逐漸過渡到低脂流質,直至低脂半流質。患者不能使用粗纖維攝入,禁止對十二指腸乳頭的摩擦,防止出現滲血現象。在7 d左右攝入普通食物,一些患者的進食時間較長,具有明顯的饑餓感,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干預工作,保證患者的輸液量,防止患者出現低血糖問題[5]。(3)對患者術后進行嚴密觀察,主要為腹痛、消化道出血等情況,重視患者的體溫變化,及早發現之后,及早處理。觀察患者的胃腸道反應,刺激性較大,一些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的情況,需要及時安慰患者,清理嘔吐物,幫助患者做好口腔清潔,記錄24 h的出入量。(4)對患者實施鼻膽管引流護理干預,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解釋鼻膽管引流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使用穩妥方式固定引流;避免患者出現逆行感染,患者接引流袋的位置需要低于肝管的水平,觀察患者引流液的顏色以及性狀等,及時更換引流管,重視這一過程中的無菌操作[6]。如果在更換過程中出現異常,需要盡快報告醫生。
研究兩組患者的不同風險事件發生率,主要指標為出血、急性胰腺炎以及膽道感染,患者發生例數越少,護理效果越好。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給予患者滿意問卷調查表,結合患者實際填表信息,整合分析,護理滿意度越高,患者的護理效果越好。
對比兩組患者的優良率,其中優階段為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達到出院狀態;良階段為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在觀察一段時間后達到出院狀態;差階段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消失,不能出院。患者的優良例數越多,護理效果越好。
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不良風險事件總發生率為16.66%,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不同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n(%)]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16.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優良率為83.33%,高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優良率對比[n(%)]
針對患者的治療,一些高齡患者體質較弱,難以接受長時間的操作,護理配合需要圍繞患者的安全性進行,縮減患者不必要的時間消耗,保證手術的進行具備穩定性,防止手術時間延長,患者極易由于體力不支出現一些意外,增加手術風險性[7]。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穩定患者的情緒,保證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松弛,括約肌活動度降低,防止由于反復插管造成患者的乳頭水腫或者是損傷,提高患者實施ERCP插管的成功率[8]。
本文通過對患者實施護理效果對比,從不同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優良率三方面,實驗組患者的不同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綜合性護理措施,能夠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內鏡下逆行ERCP+EST術,輔以合理化的護理措施,獲得患者的認可與肯定,對患者治療依從性可提高意義顯著;實驗組患者的護理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實施這一護理措施,臨床護理效果顯著,癥狀消失較快。
綜上所述,實施內鏡下逆行ERCP+EST術,給予患者綜合性護理,降低患者的不同風險事件發生率,提升其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由于樣本量較少,還需增加樣本量進行驗證。樣本例數太少,對于這一結論,還需加大樣本量繼續觀察進行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