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遠 陳羽詩 方 瑩 宋子怡 姚雨濛
(嘉興學院師范學院 浙江·嘉興 314000)
從目前的文獻看,園本課程建設需要在試錯中摸索出一條相對成熟的道路。因此,進行系統的課題研究以及配套系統的幼兒園管理改革舉措,以保障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本項目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實現共贏,即在讀的學生深化實踐應用能力,從而促進一線實踐的思考與改進。
為了全面了解當前嘉興學院附屬幼兒園課程園本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幫建立清晰的園本課程建設路徑,開展課程本土化建設,推進園本課程定位與改革的步伐,“嘉興學院附屬幼兒園園本課程定位研究”課題組于2021年3月,對嘉興學院附屬幼兒園開展了一次全面的實地調查。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地考察法。
調查問卷分別設計了家長版與教師版:其中,家長版側重對幼兒園特色教育的了解與認識;教師版側重幼兒園的基本情況、幼兒園課程現狀。小組共收回有效問卷249份。訪談主要了解該園教師對科學特色園本課程的認識等,同時訪談部分幼兒對特色課程的喜愛程度。深入幼兒園實地調研,與幼兒園教師充分交流,進一步與幼兒和家長溝通了解,促進實踐思考與改進。
依據調查結果,對嘉興學院附屬實驗幼兒園進行如下分析:
嘉興學院附屬幼兒園地處嘉興市經濟開發區,隨著經濟開發區的擴建發展和招商引資,給該幼兒園不斷輸入各類資源。該幼兒園周邊多為高新企業,其職員對子女教育也略有側重點,注重幼兒科學探索能力的發現與培養,因此我們認為該園適宜發展科學教育為特色。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形式了解教師對現行幼兒園實行科學特色教育的具體看法如下:
3.2.1 教師支持科學特色教育課程實施
通過數據分析,98.75%教師的支持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主要著眼于幼兒發展需要和形成幼兒園特色。由此可見,幼兒園教師總體上支持科學特色教育的設置,因此探索出滿足幼兒成長需要的科學特色課程具有必要性。
3.2.2 園本科學教育課程實施與評價
由表1得知,結合問卷和訪談,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以關注幼兒興趣和需要(91.2%)為重點,主要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幼兒主動探索。在園本科學教育課程的評價中,主要從是否有益于幼兒發展(92.8%)為首要評價角度,對科學教育課程進行全面的評價與分析,從而更好的完善和調整課程。

表1: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的實施重點與評價角度
3.2.3 幼兒園特色課程建設研發方式加速課程改革
據調查問卷顯示,83.2%的幼兒園教師認為幼兒園特色課程建設應在某種課程體系基礎上,根據實際進行調整;由此可見,大部分教師已經初步形成課程建設研發的基本意識。
3.2.4 園本特色課程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以及教師培訓的重點
由表2得知,園本特色課程在開展過程中,教師遇到的困難主要以難以兼顧幼兒的個體差異(96.7%)等。在教師培訓中,(95.4%)的教師更希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88.8%)課程資源反思能力,能對課堂的掌控等方面更加運籌帷幄,同時通過反思,及時調整自身不足和完善自身。該園教師對希望提高自身專業方面已有清晰的認知,對后續開展相應的師資培訓提供了參考依據。

表2:開展中存在的困難以及教師培訓的重點
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了解嘉興學院附屬實驗幼兒園的幼兒對于實行科學特色教育的看法,具體如下:
3.3.1喜歡并樂于學習科學教育
根據團隊成員觀察,幼兒在科學課堂中表現較為積極。通過課后訪談中了解到,幼兒喜歡教師開展的科學教育活動并對其故事部分印象尤為深刻。
3.3.2 貼近生活,對實踐活動興趣濃厚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幼兒熟悉的東西,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如中班幼兒在經過“認識動物”活動后,都能說出小鴨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這說明小朋友了解小鴨子的外形特征,從而顯露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該園經常開展一系列有趣的科學活動,并設有專門的科探室。通過觀察發現,幼兒更喜歡在科學活動中自己動手操作。結合課堂中幼兒的表現,也證實了幼兒對實踐活動的興趣。
家長對于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的認同程度是其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因素。結合問卷與訪談分析,家長所期待特色課程多為科學的特色課程,幼兒能學到具體知識,培養相應能力,有所成長。
從家長參與幼兒園特色課程的情況來看,47.8%家長經常參與到園本課程,結合訪談了解家長主要通過“查看班級網站或家長開放日”來了解幼兒園課程,說明幼兒園的開放活動、家園交流等活動能夠體現課程的價值。但有少數家長參與程度低,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園還未建立完全成熟的家長交流的機制。
綜上所述,該園開展科學園本特色課程現狀較為良好。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要求,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依據調查結果,嘉興市經濟條件優越、企業不斷引進等社會環境的輻射;該園教師學歷均為本科及以上,教師教學實踐能力較強,對科學特色定位接納度高;家長中絕大多數為碩士、博士學歷等高學歷,對科學特色教育接受度高,為開展科學原本特色課程提供了多方保障;依托高等院校合作,進一步促進科學園本特色教育迅速發展,進一步推動幼兒思維、想象等多方面發展。另一方面,在調研中發現該園存在幼兒園特色教育目標模糊、課程框架不夠清晰、缺少課程資源、教師缺少科學課程能力、難以兼顧幼兒的個體差異等問題,幼兒園與高等院校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培養幼兒科學教育師資,亟待社會各界和幼兒園關注與重視。
針對以上調查結果,我們提出以下促進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具體建議:
當前幼兒園存在發展目標較為模糊,只關注教材所呈現的幼兒在各領域中的發展目標,對于幼兒園辦學核心理念整體發展目標缺乏思考的情況。因此對于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應當明確幼兒園自身特質所在,并順應課程改革潮流予以準確定位。故而,我們要立足于本園實際,積極思考“園本課程”的建構,明確幼兒園課程發展目標,努力走向幼兒園課程改革。
幼兒園要把科學特色教育作為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教研計劃,推動建立各年齡段互通、內容融合的聯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員要根據實踐需要確定研究專題,指導區域教研和園本教研活動,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鼓勵幼兒園和高等院校建立學習共同體,加強教師在兒童發展、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時解決實踐中的突出問題。
當前存在幼兒園教師缺乏關注幼兒需求的思考,缺少對幼兒園本土實際情況的考慮和對幼兒實際需求的關注和思考的情況?!吨改稀分忻鞔_指出,“幼兒教育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漸養成積極主動、認真關注、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周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助推幼兒探索探究品格的形成。同時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這個認知特點為幼兒學習科學知識提供了前提條件。教師要為幼兒的科學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根據班級和園內的實際情況,布置植物角、科學發現室等可供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環境。教師應盡量利用園內的一切空間為幼兒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例如在大操場上種松樹、柳樹等,為幼兒提供認識自然植物的教材。
教師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引導作用是意義非凡的。教師應當將科學探究的精神理念融于幼兒科學課堂的教育教學中,主動更新自身課程觀、教育觀和幼兒學習觀,積累更多的教學策略,形成更多實踐性智慧,進而和幼兒在活動體驗的過程中收獲專業成長,實現提高教師綜合能力的目的。加強與幼兒園教師發展學校的交流,讓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與指導。
幼兒園要把家長作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園校協同溝通機制,引導家長與幼兒園積極配合,共同做好銜接工作。要及時了解家長對科學特色園本課程方面的困惑問題及意見建議。教師應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家長們所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多樣的職業背景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知識。讓家長來參與科學教育教學,真正做到了家園的互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