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紅

甘肅越野馬拉松事件,讓國人深感痛心和震驚:為何一群熱愛運動、熱愛生命的人,卻被意外無情地剝奪了生命?而造成這次事故的是一種醫學急危重癥——“失溫”,也稱“意外低體溫”,又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有多危險?
眾所周知,機體通過不停的產熱和散熱來維持著我們體溫的相對穩定,尤其是機體的大腦和內臟等重要核心部位的溫度更是基本保持不變。但人體的體溫調節系統能力畢竟有限,如果機體溫度流失過快,維持不了核心溫度,失溫現象就有可能發生。
首先來到的是代償期。這時的核心溫度還在35℃以上,人體的精神狀態完全正常,只是會感到有點冷,相信大家都感受過。機體會收縮體表的毛細血管,減少熱量從皮膚的散失,在激素的影響下增加肌肉、肝臟等產熱。
當代償已不足以維持正常機體功能了,核心溫度進一步降低到35℃以下,人體就會出現一些異常表現,比如判斷力下降,說話不清楚、動作不協調等。
當核心溫度降到28℃~32℃就是中度失溫。此時意識慢慢喪失,各種反射變得遲鈍;肌肉寒戰產熱也不再進行了;心跳快會變成心律不齊。原來始終收縮的周圍血管擴張,導致血液重新流入周圍血管,于是產生了短暫熱起來的錯覺,甚至讓患者反常脫衣。
最后就是難以拯救的重度失溫了,核心溫度降到28℃以下。患者失去意識,心跳減慢直到停止。
人體失溫并不是一開始就非常嚴重的,機體首先會通過代償機制與低體溫對抗。所以,當暴露于低溫環境后,會有一個由輕到重逐漸失溫的過程。當失溫達到一定程度,人會變得行動遲緩,往往會誤認為只是有點疲憊,覺得再堅持一下就沒事了,就有可能最終造成悲劇。
可見,及時發現和識別失溫,快速采取措施非常重要。
外界溫度低是導致失溫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有時溫度并非很低也可能會導致低溫。通常來說,外界溫度越低,環境濕度越高,風越大,越容易帶走熱量導致失溫。因此,除了外界溫度,我們還應該關注環境的濕度和風力大小,這些也是失溫的重要誘因。例如這次事件中,突發的惡劣低溫天氣,加上跑步出汗和冷風冷雨,造成大量熱量從皮膚和肺部流失,導致核心溫度難以保持而出現失溫。
失溫是嚴重的急性傷害事件,關鍵是預防!預防失溫其實很簡單,不要長時間待在寒冷環境中,確保穿著足夠溫暖,打濕衣物后盡快換下濕衣服。同時,還要時刻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態、熱量補充、運動節奏等。參加戶外越野運動的人群應該對失溫保有警惕,在追求超越極限的同時保證安全。
很多人覺得失溫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有時候在特定情況下,遭遇失溫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目前,失溫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醉酒后失溫。飲酒易導致周圍血管擴張、血液涌向體表,造成機體發熱的錯覺,這也是很多人誤認為喝酒能取暖的原因。恰恰相反,飲酒讓機體熱量更快的流失,再加上飲酒者出汗脫衣更易導致失溫的出現;再者,飲酒過量會讓飲酒者喪失對外界環境的判斷,往往出現露宿街頭、跌落池塘等情況。
如今,戶外運動越來越火,意外情況也頻頻發生。進行戶外徒步越野跑等活動時,常因忽視身體給出的報警信號,錯認為只是機體疲勞,再堅持一下就成功了。
此次事件也提醒我們,運動前一定要熟悉天氣和場地情況,根據天氣情況做合適的衣物準備,根據補給攜帶足夠的高熱量食物和把握運動節奏;參加比賽,不可為了成績而忽視安全,各種強制安全求救裝備不要忽視;遭遇降溫風雨變化時,一定要評估身體狀態量力而行,及時放棄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