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祁婺高速公路月嶺隧道正在安裝二襯鋼筋
為全面提升公路水運工程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品味,“公路水運‘品質工程’創建及推進機制”課題研究組從公路水運“品質工程”核心要素、創建措施和評價指標體系、創建機制等方向出發,科學界定了“質優耐久、安全舒適、經濟環保、社會認可”的“品質工程”核心要素及其內涵;提出了設計、管理、創新、質量、安全、環保、軟實力全方位品質提升措施;構建了品質工程三級指標評價體系,同時提出行業指導、標桿示范、激勵機制、專項攻關等打造品質工程的長效機制,明確指出了創建品質工程的方法路徑。最終形成以打造公路水運品質工程為目標,以品質工程內涵、核心要素、指導意見、評價指標體系、關鍵技術清單、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為主體的完整體系。
該項目提出的公路水運品質工程定義內涵、創建舉措及評價指標體系等研究成果,為交通運輸戰略規劃、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使《交通運輸部關于打造公路水運品質工程的指導意見》(交安監發〔2016〕216號)、《公路水運品質工程評價標準(試行)》(交辦安監〔2017〕199號)、《品質工程攻關行動試點方案(2018—2020年)》(交辦安監〔2018〕18號)等系列文件相繼落地出臺。
打造品質工程,既是推動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的躍升,更是一次理念觀念的轉變。“品質工程”的定義及內涵,打破了傳統優質工程、精品工程的框架,將質量和效益提升,以及把人民大眾對交通基礎設施的功能性、便捷性、觀賞性、服務能力等要求,納入到“品質”標準中,并構建了全面、完整地表征“品質工程”的評價指標體系。
該項目所取得的創新成果有效引導了公路水運工程以建設“品質工程”為總體目標,在工程設計、施工環節,立足全壽命周期,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倡導精益建造,推廣應用“四新技術”,提高工程設計質量與施工質量,有效控制工程全壽命周期成本;通過推進科技創新機制,提升工程的科技含量,驅動行業縱深發展;注重提升軟實力,通過人才隊伍建設、一線工人素質培訓、文化宣傳、實行品牌戰略等,塑造正向、積極、科學的價值觀念、品質文化,從制度、理念、觀念、技術、創新等方面,全面提高參與國際工程建造的核心能力。
2017年底至今,該項目所形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已在我國多個公路水運工程建設中得到應用,其中北京、重慶等多個省市結合地區交通發展與管理需求,建立了適應本地區的評價標準,并以此指導工程進行品質創建。“品質工程”理念、內涵及評價標準,受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交通行業的廣泛關注,并在高速公路、國省道,以及獨立橋梁和隧道中得到廣泛應用,班組標準化管理、勞務工人實名制管理、場站建設三集中、兩區三廠標準化、混凝土耐久性、BIM技術、物聯網技術、隧道機械化施工、零污染等理念、方法、技術、裝備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為交通行業開展供給側改革、轉型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同時也是形成“走出去”核心競爭力,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載體,其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