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開啟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時代。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
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新時期新任務,在立法、監督、代表工作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有力推動了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扣中心、服務大局,依法履職、擔當作為,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回顧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市的民主法治建設,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趙麗深有感觸,“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始終堅定正確政治方向、持續加強立法工作、加大監督工作力度、充分發揮代表作用,為地方民主法治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加強領域立法促發展
不久前,我市首張整合衛生許可信息的“一碼通行”營業執照,在西部(重慶)科學城發出,準備在白市驛開美容院的姚女士第一個享受到這一改革的成果。
“這正是貫徹落實《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規定,通過深化‘一業一證改革,為企業提供更好服務的舉措。”高新區公共服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改革采取承諾方式、容缺受理先辦營業執照,后期再通過二維碼上傳容缺材料,且只需提供一次材料,提交材料數量也減少了50%;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新辦業務審批時間由原來的3.5天壓縮為2小時。
《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是川渝兩地人大協同立法的首個項目,針對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一些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通過立法推動解決。
在6月21日市人大常委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副主任黎藜對該條例進行解讀時表示,該條例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部署,兩省市協同推進毗鄰地區合作、政務服務、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糾紛解決、執法聯動、司法協作等方面工作的經驗,在條文中進一步細化固化。比如,協同推進成渝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支持成渝地區行業協會商會溝通交流互認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重要領域立法,確保國家發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把發展改革決策同立法決策更好結合起來。《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是加強重要領域立法的體現。”趙麗說,近年來,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抓好高質量立法,先后制定修改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社會信用條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天然氣管理條例等,積極引導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圍繞區域發展戰略抓好協同立法方面,目前正加快推進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鐵路安全管理川渝協同立法調研。同時,圍繞生態環保重點問題抓好環保立法,先后審議通過濕地保護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等,為生態“留白”、給自然“添綠”,為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提供有效的立法保障。
開門立法回應群眾關切
時至今日,南岸區居民楊明孝仍對自己參與《重慶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工作記憶猶新。
2019年5月15日,該條例的立法論證會召開。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立法論證會的召開地點在九龍坡區綠韻康城小區。參加論證的,除了市人大常委會的相關人員,還有業主代表、物業企業代表、社區干部與法律專家。
當天一大早,楊明孝就從家出發參加這次特殊的會議。會上,他第三個發言。自2018年8月起,他所在的小區就開始籌備召開業主大會,但籌備過程相當艱難,超過了90天的籌備期,籌備組無奈解散。
“業主大會召開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街道和社區的支持力度不夠。”楊明孝認為,要在新版物管條例中明確街道和社區指導小區籌備召開業主大會,推動其依法履職。同時,還應給予業主充分的自治權,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這是比較普遍的問題。”聽完楊明孝的發言,九龍坡區九龍鎮大堰社區黨支部書記龍瑋接過話茬:“社區希望每個小區的業主大會都能盡快召開,但在實際工作中,社區干部要同時面對多個小區,需花費大量時間核實問題、調解矛盾,工作量太大了。”因此,她建議,在新版物管條例中適當延長籌備期,讓籌備組有更充足的時間開展工作。
……
與會人員爭相發言,市人大常委會工作人員邊聽邊記,整場論證會從早上一直開到下午1點,仍有不少與會者意猶未盡。
物業管理問題事關大部分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影響范圍廣。因此,立法論證會首次開進了小區,直接聽取基層群眾的聲音。
“物業管理條例修改歷時一年,召開數十場座談會,收集的意見、建議達數千條,這在我市地方立法中都是極為罕見的。”趙麗說,這正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民主立法、開門立法,注重立法精細化,精準設計制度,增強制度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的體現。而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設立的首批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進一步拓展了公民參與立法的途徑。
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立法工作應當是立體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線性的。”趙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既重視立新法、修舊法,同時又突出抓好法規的廢止工作,做好法規清理工作,讓多種立法手段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特別是2013年,市人大常委會借助第三方力量,從合法性、適當性、實效性、技術性等角度出發,對當時現行有效的195件地方性法規進行深度清理。通過法規清理,摸清了我市地方性法規的家底,為科學編制立法規劃、立法計劃打下基礎。
市五屆人大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圍繞行政審批權調整下放、地方性法規配套制度落實、企業營商法治環境優化等,多次開展專項法規清理。
“市人大常委會注重立法的地方特色,減少‘大而全的法規,在處理立法矛盾焦點問題上敢于堅守,不回避矛盾,確保法規‘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趙麗說,如修訂《重慶市產品質量條例》,取消了產品定期檢驗制度及檢驗費用由被檢企業承擔的規定,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為企業減輕負擔逾1.2億元。
上下聯動 強化持續監督
提起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廣陽島,重慶人都不陌生。這個曾經大興土木的“居住島”,如今變身為全民共享的“生態島”,走出了一條“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示范之路。廣陽島的變身,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和監督工作從未缺位。
2019年8月2日,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廣陽島片區規劃管理的決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抓好廣陽島的保護和規劃建設,就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重慶重要指示要求的具體行動。
2020年9月28日,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期間,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就《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廣陽島片區規劃管理的決定》的實施情況進行集中視察,助推“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保護與建設。該次會中視察,是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將常委會會議“搬到”視察現場。
監督權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運用最普遍、最經常、最主要的一項職權,也是行使其他權力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圍繞中心、服務發展、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思路開展監督工作。為維護和保障經濟發展中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2014年與區縣人大聯動開展企業發展法治環境工作評議;2019年持續發力,與區縣人大聯動開展民營企業發展法治環境工作評議。2013年以來,先后圍繞學前教育、旅游產業發展、民營企業發展法治環境、水污染防治等,與區縣人大開展了10余次上下聯動監督,成效明顯。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還著力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已備案審查規范性文件1427件。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機構和制度建設,設立市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工作委員會,初步建成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制定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規程。2019年,首次聽取和審議了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
在財政預決算審查監督方面,從2013年開始,市人大常委會每年選擇2-4個部門,對其預算、預算執行和部門決算的全過程進行審查監督。從2015年開始,市人大常委會督促市政府在審計報告中對查出問題的部門和單位進行點名,列出問題明細表,推動問題切實整改。同時,從2016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開展專題詢問,有效促進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建立完善監督推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的長效機制。2018年,全市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上線運行。
讓“民意”變“滿意”
自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以來,不少市級部門明顯感到市人大常委會督辦代表建議的變化:議案建議信息系統自動發短信,提醒部門及時辦理代表建議。
自新版議案建議信息系統于2020年啟用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實現了對代表建議工作全流程的動態監管,建議辦理13個環節都設置短信提醒,確保建議辦理工作及時有效。
這是市人大推進代表建議辦理的措施之一。人大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是代表反映民意、傳達民聲、關注民生、凝聚民心的重要渠道。2020年12月,市人大在全國省級人大層面率先對市政府辦理代表建議情況開展專題詢問,推進代表建議的落實。
“2013年以來,共辦理代表提出的議案263件,建議、批評和意見9239件。”趙麗介紹,市人大常委會探索形成了建議辦理“兩次評價”、重點督辦代表建議、推進代表建議及辦理情況網上公開等制度機制,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擾民證明”、“小升初”亂象、市民如廁難等一批代表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讓“民意”變“滿意”。
川渝合作 共赴新征程
今年6月,部分川渝全國人大代表先后前往四川省達州市,重慶市開州區、萬州區,調研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情況。
2020年1月,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決策。2020年3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召開第一次會議。
2020年7月23日,重慶市人大常委會與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在渝簽署合作協議,協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根據協議,雙方在報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同意后,適當組織兩地全國人大代表及省市人大代表開展跨區域視察調研,就雙方關心的重大事項提出議案建議。此次聯合調研,就是對協議內容的一次落實,也是兩地全國人大代表的首次聯合調研。
據了解,自簽署合作協議以來,川渝兩地人大常委會除了聯合開展代表活動外,還本著“立法項目協商確定,立法文本協商起草,立法程序同步推進,立法成果共同運用,法規實施聯動監督”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協同立法工作。目前,作為協同立法的首個項目,《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已經出臺并實施。兩省市人大常委會還開展了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立法調研。
下一步,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將重點圍繞交通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體系、協同創新、國土空間布局、生態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開展協同立法研究論證,選準選好選精具有協同點的立法項目,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人大力量。